法國擬增加棕櫚油進口稅 印、馬棕櫚事業的衝擊與轉型

[ASEANSEA] 法國擬增加棕櫚油進口稅  印、馬棕櫚事業的衝擊與轉型

外電整理:Joanne Chang(南洋誌)


 

DSC_4538

(Photo Credit: Craig Morey@Flickr by CC2.0)

法國計畫2017年開始逐年增加棕櫚油及相關製品的進口關稅,每公噸最高可達900歐元,馬來西亞和印尼對此表示嚴正抗議。

馬來西亞種植業和商品部部長Douglas Uggah Embas在與印尼海洋與資源部長Rizal Ramli聯合記者會上表示,法國此舉將扼殺棕櫚油產業,並影響馬來西亞和印尼上百萬個相關產業的勞工。

Uggah表示,馬來西亞和印尼瞭解法國的行動可能是為了要保護國內蔬菜油、大豆油和葵花油品產業,這些油品和棕櫚油相互競爭,但這個不合理的稅率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範。

Rizal則表示,他認為法國的徵稅計畫是惡意的,因為馬、印兩國棕櫚油的銷售價格是每噸550歐元,但法國要課每桶超過500歐元的稅。「雖然法國對於馬來西亞和印尼是比較小的市場,但其增加棕櫚油進口稅的舉動可能會引起其他國家跟進」他表示。

今年1月21日,法國國會通過逐年提高棕櫚油進口關稅的法案。2017年關稅將從每噸100歐元提高至每噸300歐元,2018年提高至每噸700歐元,至2019年提高至每噸900歐元。

1469185776_67ac3f25b3_b

(Photo Credit: Angela Sevin@Flickr by CC2.0)

棕櫚事業的兩難與轉型

棕櫚油是世界上生產與消耗最多的油品之一,由於其便宜、品質穩定、容易製作,廣泛使用在食品、化妝品和清潔產品等,亦可作為生質柴油,為近年研發石油替代能源的重點項目之一。

印尼與馬來西亞是世界上主要的棕櫚油生產國,產量佔世界85-90%,其中印尼是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國,2014年產量約為3千3百萬公噸,其次為馬來西亞約1千9百萬公噸,遠高於泰國2百萬公噸、哥倫比亞1百萬公噸、奈及利亞93萬公噸。

在印尼,過去15年來,幾乎沒有其他產業如棕櫚產業一樣發展快速。棕櫚產業的快速發展顯見於生產量、出口量、和種植棕櫚樹的土地面積。鑑於全球對於棕櫚油的需求持續攀升,印尼農夫與大集團陸續轉作種植棕櫚樹或提煉櫚油等相關產業,使棕櫚事業成為印尼政府最大的稅收收入與出口盈餘。

然而,棕梠事業最為人詬病的是對雨林的破壞,以及燃燒樹木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與森林大火,對生態造成嚴重衝擊。印尼是世界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僅次於中國和美國,西方國家也正在研擬更嚴格的棕櫚油進口規定,例如提高關稅等,企圖刺激「可永續性」棕櫚油製程的發展。

為了降低棕梠業對生態的破壞,印尼政府在2011年發展「印尼永續棕櫚油」(Indonesian Sustainable Palm Oil, ISPO),一方面希望提高其全球競爭力,另一方面制定更嚴格的環境法規,並要求所有棕櫚油業者都必須獲得ISPO的認證。

未來,印尼與世界各地棕櫚業者勢必面臨更嚴格的環境保護規範,印尼政府也正鼓勵棕櫚業者轉型,從事更高產能的生質能源開發與精煉油品,並希望降低對生態的危害。

資料來源: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