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189] 菲小馬可仕訪美會拜登聚焦南海議題、星開設反恐設施加強東協合作機制、赤柬特別法庭經16年終審僅存領袖無期徒刑定讞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89期,為讀者挑選2022年9月17日至9月23日期間,有關菲律賓、新加坡、柬埔寨、緬甸、越南與馬來西亞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189|Sep. 17-23, 2022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鄭熹、黃以樂

菲律賓|小馬可仕訪美 會晤拜登聚焦南海議題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本週展開為期六天的美國出訪行程,首站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並與美國總統拜登會談。
小馬可仕於9月20日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講題除聚焦在氣候變遷、管制先進技術發展、地緣政治、以及國際和國內發展不平等的挑戰,更呼籲國際社會要尊重國際法,以和平、穩定、可預測的機制解決爭端,但並未特別指名南海爭議。小馬可仕更表明,在區域政治與安全議題上,美國是菲律賓的重要夥伴。政治分析認為,小馬可仕正在扭轉前任杜特蒂的親中方向。小馬可仕並於聯合國大會場邊和其他國家領導人見面,包含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談及菲日兩國將加強經濟與區域安全上的合作。
小馬可仕於22日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談及南海及相關爭端,小馬可仕和拜登皆表示支持南海航行及飛行自由、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會中拜登重申美國對協助菲律賓防衛的堅定承諾,小馬可仕則回應,區域內國家都對美國在地緣政治上維持和平的角色表示感謝。除此之外,根據白宮發布新聞稿,雙邊領導人亦針對兩國在能源安全、氣候行動、基礎建設的合作展開討論,也談及烏俄戰爭下的能源價格與糧食安全、還有東南亞區域的緬甸議題。

新加坡|打擊恐怖主義 星開設反恐設施加強區域合作及資訊共享
由新加坡國防部成立、目的在加強東南亞國家合作打擊恐怖主義的「反恐資訊設施」(Counter-Terrorism Information Facility)於9月21日在新加坡樟宜正式開幕。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Ng Eng Hen)主持開幕儀式時表示,恐怖組織的網絡愈加複雜,恐怖主義威脅仍高且變幻莫測,因此有賴各協作夥伴共同合作。他肯定該設施在監測區域極端主義、讓區域安全機構能採取跟進行動的能力。同時他也表示,此反恐資訊設施的成立展現了各方打擊恐怖主義的決心。
據星國國防部表示,這個多邊反恐資訊設施有助於各國共享情報,集合各自的監測和分析能力,共同為區域反恐。該設施自2021年1月運作後,已同合作國家推出即時情報,協助區域反恐。黃永宏在臉書上也表示,反恐設施的設立是一項重要里程碑,也是新加坡防止恐怖襲擊的重要設施。他感謝各國派遣人員進駐設施,與星國共同應對恐怖威脅,「新加坡不能憑一己之力反恐」。
除了恐怖主義,東協的跨境詐騙案也有增長的跡象。新加坡內政部兼國家發展部政務部長費紹爾(Muhammad Faishal Ibrahim)於同日出席第16屆東協打擊跨國犯罪部長級會議(16th AMMTC)時,強調東協成員國應緊密合作應對網路犯罪、恐怖主義和毒品販運等威脅。

柬埔寨|赤柬特別法庭經16年終審 僅存領袖無期徒刑定讞
聯合國支持設立的柬埔寨特別法庭審理「紅色高棉」(Khmer Rouge,又稱赤柬)戰爭罪行,在9月22日做出最終判決,對當年赤柬政權的最後一名在世領袖喬森潘(Khieu Samphan),維持屠殺罪名和無期徒刑的判決。該特別法庭在2007年成立,總共耗時16年,耗資超過3.3億美元(大約新台幣106億元),終於在此判決畫上句點。
赤柬特別法庭最後一場審判,是針對最後一位仍在世的赤柬領導人、前國家主席喬森潘的種族滅絕罪、違反人道罪和戰爭罪做出判決。喬森潘在最後陳辯中指出,他在赤柬政府並無實權,但法庭將他的上訴幾乎全部駁回。
此特別法庭主要針對赤柬5名領袖的罪行而設,但其中2名在審判中途就逝世。另3名赤柬領袖中,除喬森潘以外,另外兩人為赤柬「二號人物」前共黨中央委員會副書記努謝(Nuon Chea)及金邊集中營指揮官康克由(Kaing Guek Eav),兩人皆在服刑時過世。人稱「老大哥」的赤柬政權領袖波布(Pol Pot)卻從未受審,在特別法庭成立之前就於1998年過世。
法新社報導,紅色高棉共黨政權在1975年至1979年統治期間,透過飢餓、酷刑、強迫勞動和大規模處決等方式,約屠殺了200萬人,相當於當時柬埔寨人口的四分之一。特別法庭在宣判判決時表示,赤柬可謂是20世紀中最為殘暴的政權之一。

緬甸|聯合國譴責緬甸軍方空襲行動導致11名兒童死亡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9月20日強烈譴責緬甸政府軍襲北部叛軍據點實皆省(Sagaing)的一所學校,造成至少13人死亡,其中包括11名兒童。古特瑞斯發言人杜雅里克(Stephane Dujarric)表示,古特瑞斯向受難者家屬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他強調,即便在武裝衝突時期,學校也必須是兒童獲得保護和安全學習的場所。根據國際人道主義法,作戰人員不得直接攻擊包括兒童在內等市民,以及任何民用物品及設施。在緬甸犯下所有國際罪刑者必須被究責。
對此,緬甸軍政府表示,軍方攻擊的目標是藏匿該地區的叛亂分子。軍方證實,他們收到反叛組織「克欽獨立軍」(Kachin Independence Army)和其他反政變民兵組織戰士正在該地區運送武器的消息,他們旋即派出兩架武裝直升機前往該村應對。軍方同時也指控是叛軍將平民當作人肉盾牌,並稱已在村內繳獲地雷和炸藥。
面對批評聲浪,緬甸軍方反應強硬。據路透社報導,緬甸軍方發言人卓敏吞(Zaw Min Tun)20日表示,大眾不應對「恐怖主義」等運動表現出道義上的支持,且警告大眾在社群媒體上按讚或分享緬甸平行政府「民族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NUG)或其武裝附屬機構「人民防衛部隊」(People’s Defense Force, PDF)發布的相關內容,可能會招致3至10年監禁。

越南|河內第二條捷運 預計2027年完工
越南河內市人民委員會表示,正在興建中的第二條捷運「仁-河內線」(Nhon-Hanoi Station),完工時間預計將延至2027年。
捷運「仁-河內線」全長12.5公里,連結位於西邊的南慈廉郡(Nam Tu Liem)和河內火車站,其中8.5公里為高架段,另外4公里為地下段。仁-河內線工程自2009年開工,至今已多次延宕,目前整體工程約已完成75%,原定的完工期程將從2022年再延後5年至2027年,整體成本也從原先的12億美元增加到15億美元。
目前高架段已完成近95%,預計今年底可完成;總理范明政指示務必於12月31日前通車,以緩解當地交通。地下段工程則因土地取得與場址清理問題而延宕,目前只完成33%左右。此外,根據人民委員會聲明,承包商履約能力不如預期、工程單位之間缺乏協調、國際合約與越南法律的適用問題,還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都是導致工程延誤的原因。
捷運工程由法國開發署、法國財政部、亞洲開發銀行、歐洲投資銀行以及一些越南國內基金提供貸款,面對預算超支,范明政稍早也指示由政府預算來支付,不向其他國家尋求政府開發援助。

馬來西亞|「水災可大選」引爭議 外界關注大馬選舉時間
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於9月17日在國陣青年團競選機關推介禮上致詞時表示,巫統核心領袖在近期會面商討解散國會及舉行全國大選事宜,並稱距離大選的時間並不久遠。巫統主席扎希(Zahid Hamidi)亦在同樣場合上就選舉發表其看法,並表示儘管大馬在年底可能發生水災,但國陣仍能在賑災的同時持續競選。
此「水災可大選」論引起爭議,尤其反對黨更是批評巫統主席僅看重私利動機,卻要民眾承受損失。事實上,部分巫統重要領袖亦不認同此說法,並認為政府應避免在雨季期間舉行大選。大馬衛生部長凱里(Khairy Jamaluddin)指出,大選期間需要許多人力,而雨季期間可能發生水災,亦需要人力賑災。
大馬若在年底提前舉行大選,除了將面臨水災所帶來的挑戰之外,亦有可能難以在今年12月31日以前通過2023年度財政預算案。民主行動黨秘書長陸兆福指出,若國陣決定在10月解散國會,意味著國會可能需要等到12月才能正式開會,而通過財政預算案一般需要兩個月時間。
大馬過去兩屆選舉皆落在5月舉行,因此有部分專家呼籲政府嘗試立法規定5月為選舉月份,效仿英國《定期國會法》之作法。根據大馬憲法,每屆國會將在第一季度會議舉行後的第5年自動解散。若按照此時程,全國大選將每隔5年進行,但並無具體日期,而大馬最高元首可在首相的提議下提前解散國會,促成選舉提前進行。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與Twitter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