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153] 菲Omicron肆虐單日確診創新高、柬總理洪森訪緬軍方領袖敏昂萊、星追求低碳社會計劃提高碳稅

[東南亞週報153] 菲Omicron肆虐單日確診創新高、柬總理洪森訪緬軍方領袖敏昂萊、星追求低碳社會計劃提高碳稅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53期,為讀者挑選2022年1月8日至1月14日期間,有關菲律賓、馬來西亞、柬埔寨、緬甸、新加坡、印尼與越南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153|Jan. 8-14, 2022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鄭熹、黃以樂、曾偉林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展示新冠疫苗。(PNA photo by Avito C. Dalan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菲律賓|菲Omicron肆虐 單日確診創新高

菲律賓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持續延燒,1月10日通報單日確診病例3萬3千餘例,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單日新增病例新高。

菲國在上週通報單日確診數約3千至4千例,政府已宣布馬尼拉及周圍地區進入三級警戒。本週確診數急遽攀升至3萬例,更創下疫情爆發以來單日新增病例新高,1月兩週確診成長率超過3,000%、陽性率來到46%。菲國衛生部長杜克(Francisco Duque III)指出,國內疫情情況有「重大風險」,尤以馬尼拉地區最為嚴重。不過目前病床使用率、加護病房(ICU)病床使用率約40%,醫療量能尚為充足,僅馬尼拉地區較為吃緊。

首都地區第三級警戒實施至15日,目前政府評估暫未需要升級至第四級警戒。但為避免疫情持續擴大,總統杜特蒂祭出禁令,全國未接種疫苗者,除了必要活動外不得外出。交通部則宣布自17日起,未完整接種疫苗者不得搭乘馬尼拉地區的大眾運輸工具。

菲國上一波Delta變種病毒疫情在9月達到高峰,每日確診人數超過2萬6千例,2022年1月又因Omicron變種病毒進入新一波疫情。截至目前,菲律賓新冠肺炎疫情確診數306萬例,其中活躍病例總數約20萬例,5萬2千人死亡,完整接種疫苗人口比例約49%。


大馬衛生部總監及醫護人員。(諾希山臉書

馬來西亞|日經新冠復甦指數 大馬領先東南亞

據日經亞洲發布的「新冠肺炎復甦指數」,截至2021年12月31日,馬來西亞在全球122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第13位。在考量綜合傳染病管理措施、疫苗接種及活動社交距離等因素後,大馬獲得66.5分,在東南亞區域中位居第一

大馬衛生部總監諾希山(Noor Hisham)於1月9日在推特分享此消息。同時,他也指出大馬在最新公布的「全球新冠復甦指數」(GCI)排名第六。該排行榜由世界衛生組織與多個國際組織所制定。

日經指出,一個國家的復甦指數越高,意味著該國更有能力降低確診病例、提高疫苗接種率,以及實施更為寬鬆的社交距離措施。巴林以82分高居該全球新冠復甦指數榜的冠軍,緊隨其後為智利(76.5分)、台灣(75.5分)、阿聯酋(75分)以及中國(74.5分)。

東南亞區域方面,柬埔寨以63分排名全球第22,新加坡以62分排名第23,泰國以60.5分排名第30,印尼以54分排名第53,以及菲律賓以53分排名第59。另外,緬甸、越南及寮國皆低於50分,排在90名以後。


柬國代表團訪問緬甸軍政府。(洪森臉書

柬埔寨&緬甸|柬總理洪森訪緬甸軍方領袖敏昂萊 反政變民眾抗議

柬埔寨總理洪森(Hun Sen)1月7日展開緬甸訪問行程,拜會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其出訪引發反政變民眾在各地示威。洪森出訪行程出乎各界預料,面對各界批評,柬國外交部回應,解釋洪森這次出訪是希望以東協輪值主席國領袖身分,另闢方式來解決緬甸政局危機。

事實上,洪森本次出訪並未會見緬甸前領袖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引起國際批評。與洪森同行的柬國外交部長布拉索昆(Prak Sokhonn)指出,在沒有保證下,直接會見翁山蘇姬是徒勞無功,並強調,「直接衝撞現在的困局是沒有意義的,柬埔寨會用其他方式,達成東協的5點和平共識」。

洪森的出訪也是緬甸軍政府於2021年2月政變後,首次迎接外國領袖的出訪,在政治承認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根據社群媒體上的照片,在首都奈比多(Naypyidaw)以北約300公里的德巴因鎮(Depayin),抗議者焚燒洪森的海報,並高喊「洪森不要來緬甸。我們不要獨裁者洪森!」等口號。另有報導指出,瓦城(Mandalay)、德林達依(Tanintharyi)、摩尼瓦(Monywa)等地區也都出現抗議。他們擔憂洪森的訪問將讓軍政府取得更多正當性。

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本周與洪森通電話後,在推特表示,如果和平計畫沒有取得重大進展,只應允許緬甸非政治代表參加東協會議。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讚揚洪森出訪緬甸一舉,並表示該訪問是朝向和平發展的重要作為。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1月12日在國會就邁向低碳社會動議進行回應。(截圖自CNA影片)

新加坡|低碳社會勢在必行 新加坡計劃提高碳稅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1月12日在國會回應邁向低碳社會動議時表示,新加坡正在轉型成一個低碳社會。為了要在資源受限的情況下繼續蓬勃發展,綠化與否已不再是個選項,而是非進行不可的戰略轉變。

新加坡目前對排放2萬5千噸或以上溫室氣體的企業徵收每噸5元新幣的碳稅,目前的碳稅涵蓋約占全國總排放量的8成,此稅率將持續至2023年。傅海燕表示,若將汽車燃料稅包括在內,我國有超過90%的排放量都受到碳稅的影響,「是全球碳稅覆蓋範圍最大的國家之一」。但新加坡政府仍馬不停蹄,在過去幾個月就提高碳稅的必要性和影響徵詢企業和公眾的意見。修改後的2024年稅率將在下個月的財政預算案中公布,屆時將會清楚2030年前碳稅的走向。

新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指出,合理的碳稅價格能指導投資決策,並刺激企業減少排放,「但這也會給企業和消費者帶來更高的成本。我們應小心仔細地計劃調整的速度和節奏,給企業足夠時間適應及保持競爭力」。


用於火力發電的煤炭。(Adrem68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4.0)

印尼|印宣布逐步解除煤炭出口禁令

印尼1月1日起因印尼國家電力公司(PLN)煤炭存量不足,緊急暫停煤炭出口一個月。本週政府宣布已逐步滿足國內存量,於12日起分階段恢復出口。

因印尼國家電力公司煤炭庫存已銳減至歷史新低,自1月1日起,印尼緊急暫停煤炭出口。禁令一出,中國與澳洲的煤價上漲,多艘已裝在煤炭的出口船則停滯在負責煤炭出口的加里曼丹港;仰賴印尼煤炭出口的國家如日本南韓菲律賓等都疾呼印尼儘快解除出口禁令。

海洋事務與投資統籌部長盧胡特(Luhut Binsar Pandjaitan)11日宣布,上週已確認國家電力公司已經獲得額外750萬噸煤炭,足夠15至25天的供應量,印尼將自12日起將逐步鬆綁,恢復煤炭出口,其中14艘經查核確認的運煤船可立即出口。政府更指出,會於兩週內確認國家電力公司2022年存量充足,檢討國內煤炭採購政策,以及責成國家電力公司改善物流基礎建設等措施,以降低緊急禁止出口情況再次發生的可能。

印尼約75%的煤炭產量用於出口,為全球最大煤炭出口國,2020年出口量約為4億噸中國為印尼煤炭最大出口國,其次為印度。


越南與中國邊境的友誼口岸。(Wikimedia Commons

越南|堅持清零目標 中國鎖緊與越南邊境陸海口岸

中國因追求疫情清零的目標,從2021年12月開始,緊縮與越南的邊境陸上口岸。截止12月26日,越南有5,000輛-6,000輛貨櫃車無法通關,被迫滯留在口岸,導致大量農產品無法進口到中國。2022年1月9日,有相關公司表示海路出口的貨物也被卡關,目前有不少艘貨船正排隊等通關。

此事件要追溯到2021年的8月,當時中國與越南邊界的金城關口檢驗出越南火龍果上殘留Covid-19病毒,到11月時,該關口禁止所有從越南進口的水果。12月初,友誼口岸、新青口岸都陸續鎖緊,造成中越口岸塞滿了貨櫃車,貨車司機叫苦連天,越南農民損失慘重。

全球貿易諮詢機構韓禮士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的高級研究員歐森(Stephen Olson)表示,中國對越南的封關政策可能會實施至少6個月,因為中國在今年的2月會舉辦冬奧,中國第20次的全國黨大會也會在今年的11月舉辦,因此中國必定會堅持清零目標。

中國是越南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在2021年,越南出口至中國的貨品總金額高達555億美元。中國市場對越南非常重要,但在此事件發生後,引起越南國內再次討論,不少人認為越南應減少依賴中國市場的程度。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Twitter官方帳號。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ASEAN PLUS 南洋誌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