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154] 印尼拍板新首都名稱「努山達拉」、RCEP在大馬將於3月生效、柬舉辦東協旅遊論壇推「疫苗旅遊」計畫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54期,為讀者挑選2022年1月15日至1月21日期間,有關印尼、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菲律賓與新加坡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154|Jan. 15-21, 2022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鄭熹、黃以樂、曾偉林

印尼|印尼拍板新首都名稱:努山達拉
印尼國家發展規畫部本週宣布新首都名稱,位於東加里曼丹的新首都將命名為努山達拉(Nusantara)。
印尼總統佐科威在2019年4月拍板,將首都從雅加達遷移至爪哇島外,年中宣布新首都將設於東加里曼丹省,北佩納揚巴塞爾縣(North Penajam Paser)和庫塔卡塔內加拉縣(Kutai Kartanegara)的區域。國家發展規畫部長Suharso Monoarfa於17日宣布,「努山達拉」(印尼語為群島、千島之意)廣為人知,相當具有代表性,因此從80幾個提案中脫穎而出,成為新首都的名稱。
全印尼有57%人口居住於爪哇島,大雅加達地區人口近3千萬,人口稠密交通堵塞。此外雅加達地處低地,再加上長年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水患與下沉問題嚴重。為平衡長久以來以爪哇島為中心的發展策略,以及雅加達的居住問題,當局決定遷都。遷都規劃將政府機關、外交使館、軍警組織遷到新首都,而金融機構與商業中心仍會留在雅加達。
原預計2021年開始興建工程,2024年起陸續進行遷都,因疫情而暫緩。政府已於2022年度提出3,580萬美元(約新台幣10億元)的遷都預算,整體遷都工程預計將花費35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元)。

馬來西亞|RCEP在大馬將於3月正式生效
大馬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指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於3月18日,在大馬正式生效。
首相依斯邁是在受邀出席美國-東協商業理事會(US-ABC)會議時發表演說時宣布。他也指出大馬希望藉著RCEP吸引美國企業前往投資,而大馬將繼續作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推動親善及務實的政策,努力吸引外資。
根據東協秘書處,大馬已於1月17日向東協秘書處交存對RCEP的核准書,代表大馬正式完成核定程序。批准程序將按照協定的規定,於60天內生效,大馬在3月份將成為第12個批准RCEP的成員國。
大馬國際貿易暨工業部部長阿茲敏(Azmin Ali)表示,大馬政府按原先承諾於2021年底前完成RCEP批准程序,惟欲完成批准程序必須先修正通過國內貿易暨消費者事務部主管的三項法案,分別為專利法、著作權法和地理標示法等智慧財產權相關法案,大馬國會下議院於2021年12月15日批准前述三項法案的修正案,而上議院則於2021年12月22日通過。
首相依斯邁指出,新冠疫情的形勢,凸顯了國際貿易與合作的重要性,並盼RCEP能夠振興大馬國內和國際商業活動。

柬埔寨|柬舉辦東協旅遊論壇 推「疫苗旅遊」計畫
柬埔寨於1月16日至22日在西哈努克市舉辦第25屆東協旅遊論壇,宣布恢復東協旅遊業,並推出「疫苗旅遊」計畫。柬埔寨總理洪森(Hun Sen)在1月18日開幕式演講中指出,過去新冠肺炎疫情已嚴重影響了貿易和旅遊業,東協各國疫苗的普及程度已到了相互承認的階段,東協必須考慮進一步推動東協內部旅遊活動。
根據柬埔寨旅遊部,東協恢復旅遊業的主要重點除了推動東協內部旅遊之外,亦包括建立東協旅遊走廊、建立數位疫苗認證、透過疫苗達到群體免疫,以及在各會員國推廣符合防疫規範與程序的「新常態」。
本次論壇也包含許多重要的相關會議,如:東協國家旅遊組織會議、東協旅遊部長會議、東協加三(中、日、韓)旅遊部長會議、東協加俄羅斯旅遊部長會議,以及東協加印度旅遊部長會議。在東協加三旅遊部長會議中,各國代表對於東協加三地區的國際遊客量深表關注,2020年國際遊客量大跌81.5%,對上百萬工作造成衝擊。東協加三的旅遊部長們對於東協恢復旅遊業的計畫表示歡迎,並同意加強東協加三之間的合作關係。
事實上,柬埔寨旅遊部長唐坤(Thong Khon)在主持會議時指出,東協旅遊業在2019年之前,每年約增長6%,並創造約3千萬就業機會,且占東協整體GDP之10%左右。不幸的是,新冠疫情的爆發對東協社會及經濟造成巨大衝擊,2020年東協整體僅有大約2,596萬國際遊客造訪。

越南|越南成為高疫苗覆蓋率國 政府積極恢復國際航班
國內疫苗覆蓋率大幅提高後,越南政府也積極開通國際航班,希望今年能夠恢復原有的航班。越南航空局1月16日表示,在農曆新年前會增加國際航班,往返澳洲、泰國、寮國、柬埔寨等國每週各有10班機、台灣每週有4班機,以及日本和韓國每週各有14班機等。
越南副總理范平明於本月初的政府會議中表示,越南從一個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率相對低的國家,已成為疫苗高覆蓋率的國家之一。根據越南衛福部於1月12日的統計,越南18歲以上的民眾已全部完成第一劑疫苗接種,完成第二劑接種的民眾約93%,完成第三劑接種的民眾約11.5%。
目前越南使用的疫苗有六種:英國的AZ疫苗(AstraZeneca)、美國的BNT疫苗(Pfizer-BioNTech)、美國的莫德納疫苗(Moderna)、中國的國藥疫苗(Sinopharm)、古巴的阿布達拉疫苗(Abdala)與俄羅斯的衛星-V疫苗(Sputnik V)。越南總共接受了2億600萬劑疫苗,其中最多為AZ疫苗的6,000萬劑,最少的是俄羅斯衛星-V疫苗,僅有150萬劑。

菲律賓|菲通報首起Omicron死亡案例
菲律賓衛生部1月19日通報首起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死亡案例,在本週兩名病例死亡,皆為年齡超過60歲、未接種疫苗之病患。
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在菲國持續延燒,上週通報單日確診病例逾3萬3千例,創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單日新增病例新高。去年12月病毒首次在菲國現蹤,1月19日通報首起死亡案例,一位來自馬尼拉地區、一位來自呂宋島中部,兩名死者皆為年齡超過60歲、未接種疫苗,以及本身有健康問題之病患。衛生部指出,感染Omicron的病患通常為無症狀或輕症,但對於年長者或未接種疫苗者仍有一定致死風險。
大馬尼拉地區的第三級警戒實施至1月底,實體教學暫停、政府機構的滿載率降為60%、電影院、餐廳、觀光景點等場所降載至室內30%、室外50%。因目前醫療服務量尚未達71%,因此政府評估尚不需升級到第四級警戒。
雖然菲國目前確診者以Omicron病毒為大宗,本週仍通報100多例為感染Delta病毒。當局呼籲民眾及早接受疫苗接種,以防疫情持續擴大。世界銀行也指出,接種率久未升高,再加上假期期間人口移動,使菲國疫情較其他東南亞國家來的嚴重。
截至目前,菲律賓新冠肺炎疫情確診總數332萬例,其中5萬3千人死亡,完整接種疫苗人口比例約51%。

新加坡|星前總理吳作棟憂台成美中開戰理由
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1月19日以視訊方式出席由中美交流基金會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聯合舉辦、為期3天的第三屆「香港中美論壇」(Hong Kong Forum on U.S.-China Relations),討論中美關係目前發展、未來走向,及對世界的潛在影響。
吳作棟指出,中國領導層認為,過去外國勢力剝削中國是因為中國不夠強大。因此,中國正在建立多種防禦和進攻能力,如海上、空中、太空和網路戰,最終的武器將是核武。中國認為需要這些能力來保障其主權和領土完整。但對美國來說,中國的軍事建設具有攻擊性意圖,因此阻撓其崛起。他建議,中美應避免因差異產生衝突、擁抱良性競爭,並且最大限度地合作。
吳作棟也表示,他最大的擔憂是台灣是否會成為開戰理由。他不認為中國希望武統台灣,但若和統無望,那麼也就別無選擇。他建議,美中應進行協商,避免因台灣起衝突,最好建立熱線電話進行溝通、避免誤判。
他呼籲,所有希望美中不要發生災難性衝突者能發出「溫和聲音」(Voice of Moderation),敦促美中進行「正和博弈」(positive-sum game),而非「零和博弈」(zero-sum game),更不應該是「負和博弈」(negative-sum game)。他認為,東協就是由地理、歷史、語言和政治制度迥異各國共存的範例,可以成為實質性的「溫和之聲」。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與Twitter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