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112] 緬甸安全部隊血腥鎮壓12國防長同聲譴責、新馬高鐵終止案大馬賠償星國新幣1億多元、越南擬3階段開放國際線定期航班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12期,為讀者挑選2021年3月27日至4月2日期間,有關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與泰國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112|Mar. 27-Apr. 2, 2021
編譯:荊柏鈞、鍾依吟、柯昀伶、黎柏君

緬甸|緬甸安全部隊血腥鎮壓 12國防長同聲譴責
緬甸安全部隊3月27日大開殺戒殘暴鎮壓境內反政變示威民眾,導致114人喪命,是軍方2月1日發動政變奪權以來最血腥的一天,歐美日韓等12國的國防首長同聲譴責。
27日適逢緬甸軍人節(Armed Forces Day),原是紀念軍隊在二戰期間抵抗日本侵略的節日,如今卻淪為安全部隊大開殺戒的一天,在全國44個城鎮使用致命武力對付手無寸鐵的民眾,導致114人喪命,其中甚至包括6名兒童。諷刺的是,軍方領袖、國防軍總司令敏昂來(Min Aung Hlaing)舉辦盛大晚宴以慶祝軍人節,社群媒體上可見多張敏昂來身著配滿勳章的軍裝、走在紅毯問候與會嘉賓、享用餐點的照片。
此外,軍方疑似為報復少數族裔克倫民族解放軍(Karen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奪占其鄰近泰國邊界的一處據點,而對克倫邦發動數波空襲,不僅威脅得來不易的和平進程,更造成大批克倫族人逃往泰國躲避戰禍。人權團體自由緬甸遊騎兵(Free Burma Rangers)估計,克倫邦境內約有1萬人流離失所,2,500人則已渡過薩爾溫江(Salween River)進入泰國北部湄宏順府(Mae Hong Son),其中包括200名學童。
對於緬甸軍方的殘暴作為,澳洲、加拿大、丹麥、德國、希臘、義大利、日本、荷蘭、紐西蘭、南韓、英國、美國等12國的國防首長發表聯合聲明同聲譴責,「一個專業的軍隊應遵守國際行為準則,肩負保護之責,而非傷害其所服務的人民。我們敦促緬甸武裝部隊停止暴力行動,並致力恢復因其行動而失去緬甸人民的尊重與信任。」

新加坡&馬來西亞|新馬高鐵計畫終止 大馬賠償星國新幣1億多元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政府3月29日發布聯合聲明,指出大馬已針對被終止的新馬(新隆)高鐵計畫向星國賠償,賠償金額高達新幣1.028億(約美金7,630萬)。賠償內容包括星國已就新馬高鐵發展計畫所投入的支出,以及過去幾年計畫展延衍伸的費用。
聯合聲明提到雙邊是在大馬政府經過核實程序後,順利達成此項協議。兩國政府認為該賠款也標誌著取消新馬高鐵計畫的「完整與最終的解決方案」。該聲明也表示兩國將致力於維持良好關係,促進密切合作,為兩國人民謀求共同利益。
新馬高鐵案最早於2013年由大馬前首相納吉(Najib Razak)提出,2016年12月星馬兩國簽署協議興建。2018年5月馬哈迪再度擔任首相後,宣布暫緩計畫兩年以重新檢視項目,兩國於當年9月同意延後建設該計畫至去(2020)年5月,當時大馬已就展延賠償星國新幣1,500萬(約美金1,116萬)。展延期滿的5月,雙方再同意將凍結期延長至去年12月底。過程中兩國雖然密切討論新馬高鐵在商業和技術細節上的改變,但基於疫情衝擊以及雙邊無法對該建設達成進一步協議等因素,兩國政府於今年1月1日正式宣布終止高鐵計畫。
星國交通部長王乙康今年初曾在國會提到,星國針對新馬高鐵計畫已投入新幣2.7億(約美金2億)。如今獲得新幣1.028億的賠償,被外界質疑有落差。交通部發言人對此做出回應,指出新幣2.7億裡包含徵地費用,政府仍能從徵收的地段獲得價值,因此不對此尋求賠償。
延伸閱讀:東南亞週報99期 新馬高鐵案正式終止 連結兩國高鐵夢破滅

越南|研議3階段開放國際定期航班 最快7月允許國際遊客入境
越南航空宣布將從4月起恢復部分國際線航班,包含從河內及胡志明市到東京、首爾、雪梨的航班。越南交通部並規劃逐步開放國際旅客入境越南,最快將於7月開放台灣、日本及韓國旅客入境。
越南航空在本週宣布恢復至東京、首爾以及雪梨的航班,目前開放越南國民因就學、探親理由出國,或是外國國民返國需求。至於入境航班,則僅開放越南國民返國、或是持有許可的外國國民。針對觀光旅客的開放計畫,越南民航局正研議逐步開放計畫,並在本週提交草案至交通部。
目前計畫分3階段逐步開放入境越南的定期航班。第1階段首先開放越南公民包機返國。第2階段則允許日本、韓國、台灣遊客入境越南,最快預計7月開始實施。每週將有越南至三個國家各4班、共計24班班機,人數最多7,000人,旅客須持有篩檢陰性證明,入境後仍需依規定進行隔離。
第3階段開放則視越南疫苗接種速度而定,規劃於9月實施對更多國家開放入境。預計每週會有7班航班。在「疫苗護照」制度下,旅客若持有篩檢陰性證明,及越南政府認可的疫苗接種證明,入境後不須進行14天隔離,目前越南核准疫苗名單有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和俄羅斯衛星五號(Sputnik V)。

印尼|天主教堂遭恐攻 嫌確認為「神權游擊隊」成員
印尼南蘇拉威西省(South Sulawesi)首府錫江巿(Makassar)一座天主教堂3月28日發生一起自殺炸彈攻擊,爆炸造成20人受傷、以及2名嫌犯當場身亡。
28日早上2名嫌犯騎乘機車欲進入天主教堂,被警衛攔阻後隨即引發身上的炸彈,爆炸傷及至少20人,而嫌犯一男一女當場身亡。印尼總統佐科威嚴厲斥責恐怖主義行動,表示:「恐怖主義犯罪違反人性,無關哪個宗教信仰,所有宗教都拒斥恐怖主義,政府也絕不容許恐攻行動。」警方已將事件定調為自殺炸彈攻擊,目前並未有任何組織或個人出面宣稱犯罪。警方調查後確認兩名嫌犯為26歲以下夫妻,其中男嫌是激進組織「神權游擊隊」(Jamaah Ansharut Daulah,JAD)成員,今年1月時因涉嫌2019年菲律賓和魯鎮(Jolo)爆炸案被捕,但警方並未回應男嫌是拘留後被釋放,或是僅與該案成員有往來。
神權游擊隊成立於2015年,誓言效忠伊斯蘭國,曾犯下多次恐怖攻擊事件,包含2018年在印尼泗水市三座教堂的連環爆炸案,造成26人死亡、50人受傷,是印尼自2005年峇厘島爆炸案後傷亡最嚴重的一起恐怖攻擊。神權游擊隊亦在2019年菲律賓南部蘇祿省(Sulu)和魯鎮兩座教堂犯下罪行,造成20人死亡、超過100人受傷。神權游擊隊領袖阿曼(Aman Abdurrahman)策劃多起恐怖攻擊事件,在2018年被當局判以死刑。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允許美國塑膠廢料進口 稱符合聯合國新規
馬來西亞一改日前拒收立場,3月30日允許運自美國的塑膠廢料貨櫃進口,並稱已查證該貨櫃僅裝載乾淨、可回收的塑膠廢料,未違反聯合國有關禁止汙染性塑膠廢料貿易的新規。
馬來西亞環境部長依布拉欣(Tuan Ibrahim Tuan Man)3月20日在聲明中表示,將拒收這個運自美國加州洛杉磯的貨櫃,認為其裝載具汙染性的塑膠廢料。然而,馬國環境部30日改口稱,該貨櫃運抵後查驗發現其確實僅裝載乾淨的聚乙烯廢料,符合進口許可證登載內容,亦未違反聯合國有關禁止汙染性塑膠廢料貿易的新規,因此同意進口。
根據今年1月1日生效的《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除非進口國同意豁免,締約方只能交易乾淨、經分類且易於回收的塑膠廢料。美國雖在1990年簽署巴塞爾公約,但迄今尚未批准,因此不受該公約規範;不過馬來西亞依約不能收受來自美國的污染性塑膠廢料。
自從中國2018年禁止塑膠廢料進口後,馬來西亞便一躍成為全球塑膠垃圾的集散地,儘管回收產業短期內帶來可觀收益,馬國當局也意識到衍生的環境汙染、生態破壞、甚至健康問題,而收緊法令並陸續退回上千噸塑膠廢料,拒成「世界垃圾場」。

泰國|泰前反對黨領袖塔納通批評疫苗政策 遭控誹謗皇室罪行
2020年遭解散的未來前進黨黨主席塔納通(Thanathorn Juangroongruangkit)在今年1月的一場臉書直播中,質疑泰國疫苗政策的透明度,遭到警方於3月30日以涉嫌毀謗王室的罪行起訴。泰國政府先前和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簽約,並將總額高達60億美元(約新台幣1,708億元)的疫苗製造技術轉移給由泰王哇集拉隆功(King Maha Vajiralongkorn)所持股的暹羅生科(Siam Bioscience)於泰國境內製造。
塔納通於今年1月18日在臉書直播中指出,暹羅生科屬於皇室,因此政府必須完整揭露決策過程以及契約細節,以供民眾檢視國家分配給該公司預算的多寡。他亦指出,泰國的疫苗不應該過度依賴單一公司。然而,警方表示,塔納通的言論已經觸犯刑法第112條的冒犯君主罪(lèse majesté),最高恐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不過,泰國政府健康部門相關官員相當支持由暹羅生科產製疫苗的計畫,並預計在六月開始製造6,1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以供國內民眾接種。
塔納通於3月30日表示,若民眾重新回顧他在臉書直播中所提及的言論,他並沒有提到任何冒犯皇室的內容,並且可以證明國家政策在過度依賴單一公司所生產疫苗的情況下,將帶來極大的風險。1月時,泰國數位經濟和社會部已向法院下達命令,要求臉書將塔納通所發表的言論刪除,並認為該影片已經達到電腦犯罪的標準。然而,法院已在2月時判定該言論未達犯罪的標準,並持續讓影片停留在臉書上供民眾閱覽。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與Twitter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