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110] 菲國檢出新冠肺炎變種病毒「P.3」、緬甸文人領袖號召革命推翻軍政權、大馬頒布反假新聞法令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10期,為讀者挑選2021年3月13日至3月19日期間,有關菲律賓、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與泰國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110|Mar. 13-19, 2021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鍾依吟、黎柏君

菲律賓|菲檢出新冠肺炎變種病毒「P.3」馬尼拉實施宵禁
菲律賓近期宣布在國內檢測出全新變種新冠肺炎病毒「P.3」,對於病毒的傳染力強度、是否削弱疫苗效力,以及是否源自菲律賓,仍有待進一步確認。
日本厚生省在3月12日指出,從一名2月時自菲律賓入境日本的旅客身上檢測出新型變種新冠病毒。該名60歲男性旅客在入境時並無症狀,在隔離期間被檢測確診,但日方並未公布其國籍。菲律賓衛生部隨後在13日召開記者會宣布確認國內檢測出全新變種新冠病毒「P.3」,菲國已經有98人感染。變種病毒「P.3」與目前已知的英國變種病毒株「B.1.1.7」、南非變種病毒株「B.1.351」和巴西變種病毒株「P.1」不同,但與巴西變種病毒「P.1」都屬於同一譜系。
菲國政府指出目前已送752個檢體至有關單位,檢體主要來自大馬尼拉、卡拉巴松、科迪勒拉行政區。但有礙於目前資料不足,關於變種病毒傳染力是否更強、是否對患者造成更沿著的症狀,仍有待進一步觀察。菲政府強調目前無法證實變種病毒是否來自菲律賓,應避免使用「菲律賓變種病毒」名稱。
目前菲國國內已有發現英國、巴西、南非變種病毒的確診者,再加上新型變種病毒,對於防疫恐是雪上加霜。菲國在15日通報單日確診人數5,404例,創下自去年8月以來最高數字。馬尼拉市在週一宣布實施為期兩週的宵禁。總統府發言人羅奎(Harry Roque)也在當天宣布確診。截至目前,菲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超過62萬人,其中56萬人已康復、1萬2千人死亡。

緬甸|緬甸文人領袖號召革命推翻軍政權
由遭罷黜緬甸國會議員推舉的文人政府臨時領導人曼溫凱丹(Mahn Win Khaing Than),3月13日在藏匿地點透過臉書首度對民眾發表演說,誓言訴諸革命推翻發動政變奪權的軍政府。
遭罷黜的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LD)國會議員組成的緬甸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Committee for Representing Pyidaungsu Hluttaw, CRPH),10日任命前國會議長曼溫凱丹為代理副總統,除力促國際社會承認平行的文人政府為合法政府,更宣布創立聯邦民主政體的計畫,其高層也積極與控制大片領土的少數族裔武裝組織代表會晤,甚至全面撤銷將少數族裔武裝部隊定位為非法及恐怖組織的論述,現已獲部分武裝組織承諾支持。
曼溫凱丹表示,現在是緬甸最黑暗的時刻,而黎明即將到來,成立聯邦制民主是被各種專制壓迫受苦數十年的所有族裔弟兄真正渴望的,這場革命是彙集我們所有努力的一個機會。此外,曼溫凱丹也指出,CRPH擬制定必要法律,讓人民有權捍衛自己,而公共事務則將交由臨時人民行政團隊處理。
對此,苗瓦迪地方法院18日以發表演說煽動推翻政權為由,依刑法第122 (1) 條指控曼溫凱丹叛國,經定罪後可判處死刑或終身監禁。曼溫凱丹也是繼CRPH委任的聯合國特使薩沙(Dr. Sasa)及緬甸駐聯合國大使覺莫吞(Kyaw Moe Tun)之後,第三位遭控叛國罪名者。

馬來西亞|大馬頒布反假新聞法令 引發言論自由疑慮
馬來西亞當局3月11日在現行緊急狀態命令之下,頒布一項打擊新冠肺炎疫情假新聞的法令,然而該法令對於「假新聞」的定義十分廣泛且存在模糊空間,公民團體與律師公會憂心將對言論自由產生負面衝擊。
馬來西亞當局在緊急狀態命令下,無須經國會審議即頒布《2021年第二號基本權利緊急法令》,嚴打假新聞,自3月12日起,散播有關疫情或緊急狀態不實消息者,將面臨最高3年有期徒刑或併科馬幣10萬令吉(約美金24,360元)罰款。其中,「假新聞」的定義涵蓋部分或全部錯誤的新聞、資訊、資料、報告,包括影片、音訊、或其他任何能傳遞文字或消息的各種媒介,執法人員在搜查過程中得索取登入電子設備的密碼等個人資料,並有權要求撤除不實內容。
該法令引發各界質疑聲浪,巫統(UMNO)最高理事會成員莫哈末拉菲(Mohd Razlan Rafii)認為政府有意藉此讓政治人物噤聲,阻撓他們針砭時事。捍衛自由律師團(LFL)與公民團體如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均指出,該法令的模糊性可能導致執法機關濫權,製造恐懼氣氛,不利言論自由,且允許執法人員搜查電子設備有侵害隱私權之嫌。
對此,通訊及多媒體部長賽義夫丁阿布都拉(Saifuddin Abdullah)也出面滅火,強調1968年通過的通訊及多媒體法令如今已難以有效管控不實消息流竄,因此須在疫情延燒的緊急狀態下制定短期因應方案,其中不涉及任何政治因素。

新加坡|李顯龍:美中衝突較五年前更有可能發生 但目前機率仍不高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本月初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主要針對美中競爭態勢對區域的影響發表看法,他表明在美中大國關係下,不希望有需要選邊站的一天,因為星國與美中兩國在經濟與其他領域皆有非常密切與廣泛的合作。他認為美中衝突相較於五年前更有可能發生,不過真正發生衝突的機率可能性目前還不高。
BBC於3月2日訪談李顯龍,節目於14日播出,主持人聚焦美中關係與中國疫苗等議題。他說不是只有新加坡處於美中競爭下進退兩難的局面,而是許多國家面對的共同問題。他指出美中兩國在東亞區域必須共存,它們會面對競爭、緊張局勢與南海問題,但任一方都不可能把另一方剔除、也不會自己倒下。李顯龍認為美國仍是世界第一大國,但中國作為第二大國緊追其後,而這是美國難以接受的事實。
李顯龍指出美中的對外關係都是以國內利益為主要考量,以自己人民的利益為中心,因此外部邏輯推動雙方合作並不容易實現,因為內在邏輯可能迫使他們採取強硬的態度,使兩國陷入僵局及引發衝突。
被問到星國政府考慮使用中國生產的疫苗時有沒有受到任何壓力,李顯龍說不論任何國家的疫苗,只要有效,星國都會考慮使用,因為疫苗沒有國籍之分。星國正在對中國科興(Sinovac)疫苗進行評估,只要安全與效用都通過檢驗,星國就會批准使用。

印尼|暫緩AZ疫苗施打 峇厘島綠燈區有望開放
有鑑於近期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簡稱AZ)疫苗施打者出現血栓問題,印尼衛生部3月15日表示,印尼將暫緩施打AZ疫苗,等待世界衛生組織(WHO)與歐洲藥品管理局 (EMA) 確認疫苗安全性後再提供接種。
印尼3月初透過疫苗共享計畫(COVAX)取得110萬劑AZ疫苗,然因近期出現歐洲國家施打者發生血栓問題而決定暫緩施打。東南亞國家中,泰國率先提出暫緩AZ疫苗注射,而後在18日由總理帕拉育帶頭下恢復接種。衛生部長布迪(Budi Gunadi Sadikin)提到,此批疫苗將在5月過期,希望能盡快釐清疫苗的安全疑慮。
總統佐科威也於本週訪視渡假勝地峇厘島的疫苗接種情況,表示若峇厘島疫情控制得當,將規劃逐步開放觀光與恢復經濟活動,並點名數個防疫優良的綠燈區,包含烏布(Ubud)、沙努爾(Sanur)以及努沙杜瓦(Nusa Dua),有望在優先開放之列。觀光部也提出發行效期五年的簽證計畫,以刺激開放後的觀光景氣。
印尼自1月13日開始疫苗施打,目標在今年讓1.8億人完成接種,以達到群體免疫效果。除了政府提供的疫苗之外,也推出「Gotong Royong」計畫開放讓企業購買疫苗替員工施打;並預計在第二季將收到2千萬劑的美國莫德納(Moderna)與中國國藥集團(Sinopharm)疫苗,提供企業接種。
截至目前,印尼新冠肺炎確診人數143萬,為東南亞國家之最,其中126萬人已康復、3萬8千人死亡。

泰國|泰訓練嗅探犬 新冠肺炎病毒偵測準確率高達95%
根據路透社3月17日報導,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獸醫系完成一項長達六個月的嗅探犬訓練計畫,成功使6隻拉布拉多犬分辨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病人汗液樣本、準確率高達95%且包括無症狀感染者。
朱拉隆功大學獸醫系研究人員將新冠肺炎感染者的汗液樣本和穿過的襪子放置於鐵罐中,當犬隻判斷為來自感染者的樣本時就會立即坐下。計畫主持人獸醫系教授查德蓉(Kaywalee Chatdarong)表示,拉布拉多犬在訓練過後僅需1至2秒即可偵測病毒,而該計畫的下一步是實際將它們帶至機場或港口,提供比體溫測量還來得更快、更精準的病毒偵測。他指出,犬隻並不需要直接嗅聞人類,而是透過嗅聞汗液樣本判斷感染者,對於如泰國一樣位處赤道地區的國家而言應非難事。
智利、芬蘭、和印度等國家也正在努力訓練嗅探犬以偵測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而目前德國有一獸醫診所於上月表示,他們所訓練的嗅探犬已能夠在人類唾液樣本中成功判斷新冠肺炎病毒,準確率達到94%。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與Twitter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