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26] 46國簽訂「新加坡調解公約」強化跨境爭端解決機制、中探勘船結束與越對峙、泰央行降息1碼至1.50%抗經濟低迷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26期,為讀者挑選2019年8月3日至8月9日期間,有關新加坡、越南、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及緬甸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26 | August 3 – 9, 2019
編譯:黎柏君、荊柏鈞、柯昀伶

新加坡|「新加坡調解公約」46國簽署 可望提升跨境爭端解決效率
新加坡政府8月7日於香格里拉飯店舉行「新加坡調解公約」(Singapore Convention on Mediation,簡稱新加坡公約)簽署儀式,共有46 國簽署公約,其中24個國家派出代表親自出席該儀式。未來跨境商業爭端除了透過訴訟與仲裁等程序解決外,在這些締約國也可藉由時間較短、成本較低的調解方式以解決糾紛。
在處理國際商業爭端的實務經驗上,涉及糾紛的各方在法院訴訟或仲裁以外達成協調後,通常只能以合約方式執行和解。然而,這種方式需要取得法院的違約判決,且要在選擇的司法管轄區執行判決,過程冗長繁瑣。不過,在新加坡公約簽署後,便直接賦予調解協議的直接執行力,免除企業額外請求當地法院承認國際和解協議的程序。簡單來說,該公約將允許執行和解協議的一方直接訴諸締約國的法院尋求強制執行,不需要先取得法院的違約判決。
包括美國、中國、印度與韓國等皆加入該公約,但在東亞四大經濟體中,唯獨日本並未簽署。主持該協議簽署過程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認為,新加坡公約代表簽署國對於多邊主義的強力支持。此外,他也強調該公約是國際爭端解決機制中「缺少的第三塊」,相對於之前跨境糾紛只能在「紐約公約」(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的框架下採行仲裁方式,或是另外走訴訟的道路,新加坡公約法制化調解的機制,為跨境糾紛提供多一個選擇,可望提高解決跨境爭端的效率。

越南|經數週對峙 中國探勘船駛離越南水域
日前中國探勘船進入南沙群島中越南專屬經濟區一事,越南外交部於8月8日證實,中國船隻已經離開越南水域。中國探勘船「海洋地質8號」7月初進入南沙群島萬安灘,進行探勘石油作業,侵犯越南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棚,越南則旋即出動海警船,兩國船隻在海上持續對峙長達數週。
越南民間團體「No-U」於8月6日在中國駐河內大使館前針對此起事件示威抗議,該團體希望中國船隻離開越南,呼籲越南當局針對中國的侵犯和九段線主張,向國際法院提出訴訟。隨後,近10名抗議人士被警方驅散。
路透社報導,根據美國智庫高級國防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Defense Studies)的資料顯示,中國探勘船8月7日已駛離越南專屬經濟區,目前僅剩兩艘戒護船。越南外交部則於8日證實,中國探勘船已經離開越南水域,駛至中國控制的永暑礁,但有關單位會持續關注中國籍船隻的動向。
越南外交部發言人黎氏秋恆(Le Thi Thu Hang)更呼籲各國應尊重他國主權,若有爭端應展現善意進行協商。針對此起事件,越南已經透過各種外交手段,包含外交照會中國,要求其船隻盡速離開越南水域。外長范平明(Pham Binh Minh)也在上週舉辦的東協外長會議上,向中方表示譴責。並指出越南有足夠的歷史和法律基礎,證明對西沙和南沙群島(越南稱黃沙和長沙)擁有主權。

泰國|應對低迷經濟前景 泰央行降息1碼至1.50%
泰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於8月7日宣布降息1碼,將政策利率從1.75%下調至1.50%。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委員會小組中有五名成員投票贊成降息、兩名成員支持維持利率;然而在先前6月26日的會議中,所有委員皆一致支持維持利率不變。除此之外,泰國今年6月和7月的通貨膨脹率都低於分析師的預期,而第一季經濟增長速度更是4年多來最緩。另根據路透社報導,路透社曾在委員會決議前對15名經濟學家作出預測調查,其中有14人預期泰國央行將按兵不動,僅有1人預測央行將降息。
據曼谷郵報報導,泰國央行的降息決定出乎預料,且是2015年來首次降息。泰國央行表示,他們對於泰銖走勢過強而感到擔憂,並支持透過降息以刺激泰銖貶值、促進經濟穩定。泰銖為2019年亞洲表現最為亮眼的貨幣,兌美元已升值約6%。
彭博社報導指出,央行早先相當抗拒降息,擔憂降息將影響消費者債務和金融穩定性。然而,泰國經濟前景已在近幾個月來迅速惡化,主要由於中美貿易戰、國內乾旱問題日趨嚴重、以及泰銖走強傷害出口和旅遊業所致。泰國開泰銀行(Kasikorn Bank)戰略分析師桑索恩(Sunthorn Thongthip)指出,不動產市場、基礎建設基金、公用事業、及小型銀行都將是本次降息的受惠者,但是大型銀行將受到負面影響。他說,泰銖不見得能夠貶值到足夠低的水準以驅動出口增長。

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佐科威訪問星馬前談野火 為霧霾「經常感到羞愧」
正在馬來西亞與新加坡訪問的印尼總統佐科威,行前於8月6日談到印尼森林野火為區域帶來霾害、污染鄰近星馬兩國的空氣品質,他為此「經常感到羞愧」。佐科威是在國家皇宮一場關於防範森林大火的會議上發表該言論。他已下令相關部門積極處理森林大火問題,避免重演2015年嚴重的野火與霾害問題。如果無法妥善處理霧霾問題,他說印尼會「真的很丟臉」。
2015年時在加里曼丹與蘇門答臘的野火燒掉260萬公頃的森林,造成印尼與星馬等國籠罩在霧霾之中長達數星期,為20多年來最嚴重的霧霾污染事件。雖然過去4年有所改善,但民眾對於霧霾心裡仍存陰霾。近期印尼野火再起,大馬6日下午5時的空氣污染指數飆高,境內67個地區空氣污染指數升到51至100點的中等水平,而彭亨州關丹的指數更飆到106點,威脅民眾健康。根據印尼環境與森林部統計,今年已經有4萬多公頃的森林或田地遭到野火破壞。
佐科威於8月 8日與9日造訪星馬,與大馬首相馬哈迪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會談。這是他今年4月17日大選連任成功後,第一次正式出國訪問。除預計談及霧霾等環境議題外,也將討論如何加強區域經貿合作。

緬甸|緬越攜手採華為技術完成緬甸5G佈建 預估2020正式上線
由緬甸和越南軍方所組成的MyTel電信公司和華為攜手完成5G電信網路的佈建,並於7月31日完成首次測試,將緬甸原先4G電信網路的150Mbps大幅提速至5G網路的1.6Gbps。MyTel於2018年6月在緬甸首都仰光成立,若順利在今年申請5G使用執照成功,將能夠使5G網路於2020年上線,讓緬甸都會區民眾受惠。
MyTel首席公關長U Zaw Min Oo表示,5G是未來趨勢,2020年後緬甸將和2G及3G通信技術告別。他指出,政府建置緬甸5G電磁頻譜的支持是使5G網路能夠成功的重要因素,為了幫助緬甸向他國一樣看齊,緬甸需要科技上的大躍進。MyTel已經在緬甸投資12億緬元(約為新台幣2472萬元)用於基礎建設上,而現今也已擁有1500萬名用戶。緬甸郵電部副部長U Myo Swe說,新創立的電磁頻譜會在審核後在2019年內公告周知。此外,2019緬甸國家寬頻白皮書也將在其他公司的協助之下一同發布。
Mytel電信是由緬甸軍方支持的Star High公司持股48%、越南國防部軍隊電信工業集團(Viettel)持股28%、以及11個當地企業共同持股23%所成立的一家緬甸公司。在緬甸的電信市場中,尚有來自挪威的Telenor,卡達的Ooredoo,以及MPT等三家公司與 MyTel競爭。緬甸是Viettel所進軍的第10個海外市場,而緬甸是這些海外市場中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市場,現今市場份額已達17%,躍居緬甸第三。

印尼|爪哇大停電 三千萬人受影響
8月4日時,爪哇地區發生大停電,包括首都雅加達、勿加泗、丹格朗、茂物等地皆受影響,時間長達12小時,而有些地區甚至超過24小時才恢復供電。不只交通號誌、雅加達地鐵也停擺,甚至擴及到通訊服務,總計近3,000萬人受停電影響,粗估造成的經濟損失近2億新台幣。
印尼國家電力公司(PLN)解釋,由於蘇拉拉雅(Suralaya)發電廠的1至6號燃氣渦輪機故障、7號機處於關閉狀態,而萬丹省芝勒貢電廠(Cilegon Gas Power Plant)也跳機,才導致如此大規模停電。PLN也擬針對受影響的2,130萬顧客提供折扣作為賠償,範圍包含一般家戶與企業用戶。
佐科威總統旋即於8月5日至PLN總部聽取報告,對於PLN的處理速度相當不滿。他指出17年前爪哇島與峇里島便曾發生大停電、PLN應有所準備,質疑PLN的應變計畫與危機處理能力,並希望這樣的意外不會再次發生。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
首頁圖片來源:李顯龍臉書,圖為新加坡內務部長尚穆根(K Shanmugam)出席「新加坡調解公約」簽署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