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北美斯樂、台灣,以及地方創生

[旅遊文化] 泰北美斯樂、台灣,以及地方創生

作者:黎柏君


前進美斯樂

那是在一個盛夏將至的六月週末,我從曼谷廊曼機場(สนามบินดอนเมือง)搭乘泰國亞洲航空班機飛往位處泰國最北部的清萊府(จังหวัดเชียงราย)。此次旅行的最重要目的,就是拜訪聽聞已久卻未曾到訪的泰北華人村落—美斯樂(แม่สลอง)。受惠於國際油價大跌以及廉價航空日益普及,距曼谷約700公里之遙的泰北清萊也納入一日生活圈的範圍,僅短短1小時就可以脫離大都會曼谷、抵達鬱鬱蔥蔥的泰北清萊。而這次所購買來回1,500泰銖有找的含稅票價,也確實比曼谷往返清萊的過夜豪華巴士票價還要更甚便宜。

IMG_5003
蜿蜒的泰國國道1130號。Photo credit: Pochun

抵達清萊市區後,租了輛摩托車便開始沿著國道1號向北直行、再左彎國道1130號道路蜿蜒而上。經歷兩小時的翻山越嶺,剛好在正午時分抵達美斯樂。

IMG_4892
美斯樂迎賓牌坊,營造出一種既泰又台的氛圍。右上角的OTOP是什麼?答案就在本文中。 Photo credit: Pochun

泰文、英文、以及繁體字組成的迎客牌坊,給人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第一印象。牆上的春聯和高掛的燈籠,乍看之下、若沒有典型泰式建築所擁有的土地守護神(ศาลพระภูมิ),可能還以為自己來到了台灣某個山間的村落。但不能否認,這些似曾相識的符碼背後是一段美斯樂和台灣的淵源。

IMG_4907
路邊咖啡店偶遇在台灣隨處可見的保險業者掛曆,令人不禁莞爾。 Photo credit: Pochun

美斯樂與台灣

生活在美斯樂的人們,多為1945至1949年國共內戰後自雲南退入泰緬邊境的國民黨軍隊後裔。這群泰北孤軍在1950年代初期便繼續留在泰緬邊境發展武力、向中共對抗並與緬軍作戰。1953年時,受到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施壓,部分軍隊在中華民國政府安置下二度撤軍,安頓至現今桃園中壢的忠貞新村、新北的雙和地帶、以及南投縣清境農場等地。其餘的孤軍殘部則由李文煥軍長改編成的第三軍及段希文軍長改編成的第五軍繼續留在泰緬邊境,而美斯樂的居民就屬第五軍的後代,這也是為什麼在美斯樂各處可以見到段希文將軍的題字和雕像等「身影」。

IMG_4897
有段希文題字的美斯樂興華中學碑。Photo credit: Pochun

1960年代後期,段希文所領導的第五軍受到泰國方面的壓力,泰國最高統帥要求孤軍解除武裝或撤出泰緬邊境地區。正逢此時,一支泰國親共的反政府武裝游擊隊俘虜了清萊府長,泰國軍隊也遭受重創。為了讓泰北孤軍及後代眷屬得以生存,段希文便向九世泰王蒲美蓬俯首稱臣、決定和泰國政府合作。泰國方面以給予合法居留權作為交換條件,任命段希文為泰北人民武裝自衛隊總指揮,負責訓練泰國軍隊。最終,段希文帶領孤軍和泰軍成功消滅反政府武裝,自此一戰成名,除了改善和泰國政府的關係之外,亦鞏固了第五軍及後代留在泰國的合法性、得以在異邦立足。爾後,段希文憑藉一己之力興辦了興華中學,維繫華文教育。而興華中學在當時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和僑委會的協助下,畢業學生可以以公費來台繼續升學。

IMG_4986
美斯樂興華中學校舍,以及創辦人段希文雕像。Photo credit: Pochun
IMG_4994
學生段考日程表。Photo credit: Pochun

由於在地學生仍必須在平時受泰文教育緣故,只有在平日晚上和週末才能至興華中學受華文教育。我拜訪興華中學時正逢週末,不但能夠聽到校園中莘莘學子的琅琅讀書聲,更恰好遇見了興華中學楊成孝校長。言談之中才知道楊校長年輕時也曾負笈台灣、更在台灣成家立業,令人備感親切。當問及楊校長的教育理念時,他特別提到每學期都會讓學生上四節課的歷史課程,了解自己從何而來、以及自身和美斯樂這塊土地的關係。此外,我也相當好奇隨著中國的影響力日益劇增,詢問校長校方會不會有壓力改為簡體字為主的教學。對此,校長回答說,其實當地比較少人會在意這件事情,教材和課本全數都是從台灣運送至美斯樂,而簡體字的教學則著重在家長所在意的閱讀方面,使用報紙當作練習閱讀的媒介。

IMG_4926
左上依序是第九世泰王蒲美蓬、第十世泰王哇集拉隆功,以及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校長桌上放著的是泰國和中華民國國旗,可見美斯樂和台灣淵源之深。(經校長同意允許拍攝及發布)Photo credit: Pochun
IMG_4988
美斯樂興華中學也有司令台,也保留在台灣長大的我們都經歷過的升旗「傳統」。Photo credit: Pochun

美斯樂的地方創生

IMG_4963
泰北義民文史館入口。Photo credit: Pochun

為了讓更多華人以及美斯樂居民後代了解泰北孤軍從雲南撤出後,輾轉經由緬甸來到泰國,以及協助泰國政府消滅共產黨的血淚歷史,以雷雨田為主的籌建委員向各界募款獲得超過1,000萬泰銖,在美斯樂建造了「泰北義民文史館」。雷雨田是當時的國民黨少將,在段希文將軍於1980年逝世後,接替成為泰北孤軍的領袖,致力於美化美斯樂在地自然環境,並結合獨特的華人歷史,帶領美斯樂逐漸轉型成為觀光景點。泰北義民文史館於2004年正式完工開幕,裡面除了介紹泰北孤軍以及泰王和泰國皇室參訪美斯樂的歷史之外,更設有一間存放華文書籍的圖書室,供美斯樂村民借閱。

IMG_4964
泰北義民文史館中的英烈紀念館,供奉泰北孤軍因戰犧牲的靈位。中間最大的是段希文將軍靈位。Photo credit: Pochun
IMG_4976
在距台遙遠的泰北美斯樂山中見到伴著自己長大的經典讀本,令人感到相當親切。Photo credit: Pochun

美斯樂的經濟在過往不如現今發達,永續性也無法和現今相比。泰北孤軍在失去中華民國政府的資助下,便開始轉往販售緬甸玉石和鴉片的地下經濟賴以維生。泰國政府為了斷絕罌粟栽種的經濟誘因,著手向國外取經,尋找適合泰北當地氣候和地形的經濟作物作為替代。最終,泰國政府相中台灣的高山農業,1970年代起和台灣政府合作進行農業技術的輸入和輔導,於是台灣茶就在此時來到美斯樂開枝散葉。

美斯樂的主要茶種包括當地人俗稱烏龍茶(ชาอูหลง)的中國茶種(พันธุ์ชาจีน)以及阿薩姆茶種(พันธุ์ชาอัสสัม),皆是由台灣空運送來進行大量扦插繁殖。美斯樂產茶的方式和台灣有所不同。採取茶菁時,有別於台灣所強調的一心二葉,當地人認為採取多於一心二葉且葉片柔軟、葉色淺的部分才較有價值。製茶時則是採用「白茶」工法,將茶葉靜置4至5天,取代機器烘培,使得美斯樂茶葉更顯珍貴。如今,美斯樂已成為泰國最大的茶產區,不但擁有全泰國品質最好的茶產業,茶葉也在泰國政府一地一特產政策(หนึ่งตำบล หนึ่งผลิตภัณฑ์,“One Tambon One Product”, OTOP)的推廣之下成為美斯樂的代表特產。品茶文化亦越發盛行,成為美斯樂的一大觀光賣點、帶領社區發展。

延伸閱讀:異域、孤軍、亞細亞的孤兒?泰國北部美斯樂的華人與茶產業

第一集DoiMaeSalong (1)
美斯樂的梯田式茶園。Photo credit: 公視台語台授權提供《台泰由你遊》劇照

美斯樂的飲食文化也相當有特色。雲南菜為美斯樂飲食的主角,軟嫩、入口即化的酸菜豬腳搭上饅頭,就是一餐令人心滿意足的經典美斯樂菜。此外,從當地的特色菜「木敦果烏骨雞」,也可以看出雲南菜的美斯樂在地化。隨著後期茶葉的普及,採用泰式料理手法將茶葉入菜的「酸辣涼拌茶葉」及「茶香炸豬肉」更成為吸引觀光客慕名前來的一大賣點。

IMG_4911
隨處可見的美斯樂雲南菜,豬腳配饅頭堪為經典。Photo credit: Pochun

節目推薦:公視台語台《台泰由你遊》

歷史的淵源讓台灣和美斯樂結下不解之緣,陣陣茶香更帶領美斯樂走出清萊、放眼全泰國、邁向世界。台灣公視台語台和泰國公視攜手合作拍攝的《台泰由你遊》,就是這樣一個介紹泰國和台灣各地獨特人文風貌,以及探討地方的社區意識是如何被凝聚,並進而營造社區創生的節目。觀眾除了可以在《台泰由你遊》中更加了解泰國美斯樂的社群故事,也可以欣賞由70歲泰國奶奶帶隊到日本考察、發起泰國傳統農村板那東沾(บ้านนาต้นจั่น)社區營造所帶來的魅力。

第一集DoiMaeSalong (3)
公視主持人許琡婷與美斯樂茶園景致合影。Photo credit: 公視台語台授權提供《台泰由你遊》劇照

《台泰由你遊》共有6集,從5月29日開始、每週五晚間10點在公視台語台播出。該節目由公視行腳節目主持人許琡婷與泰國華裔藝人Wave邱培聰,用台語和泰語雙語主持,節目中將陸續介紹泰國美斯樂、拉差汶里的Art et Al、北碧府皮洛克etong村、博他崙府、宋卡文化共同工作空間、及板那東沾村等社區故事,誠摯推薦給喜愛泰國文化和深度旅遊的南洋誌讀者觀賞。學習泰語中的讀者,也可以藉此抓住不可多得的泰語聽力練習機會。

第四集Phatthalung (2)
公視行腳節目主持人許琡婷、與泰國華裔藝人Wave邱培聰。Photo credit: 公視台語台授權提供《台泰由你遊》劇照

推薦追蹤台泰由你遊 Facebook,觀賞已播出單元以及獲取節目相關資訊。

關心東南亞大事,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