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21] 泰國將逐步禁用4類塑膠製品、菲緝毒誤殺女童引聯合國關注、 「華爾街之狼」製作人涉大馬1MDB案被捕面臨5項洗錢罪名

[東南亞週報21] 泰國將逐步禁用4類塑膠製品、菲緝毒誤殺女童引聯合國關注、 「華爾街之狼」製作人涉大馬1MDB案被捕面臨5項洗錢罪名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21期,為讀者挑選2019年6月29日至7月5日期間,有關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以及寮國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21 | June 29 – July 5, 2019

編譯:荊柏鈞、黎柏君、柯昀伶


7618522496_fa501570f7_b
泰國首都曼谷一處將甘蔗汁裝入塑膠袋的果汁攤販。(tofuprod@Flickr, CC BY-SA 2.0)

泰國|總理帕拉育承諾2022前禁用4類塑膠製品

泰國總理帕拉育(Prayuth Chan-o-cha73在泰國國會演講時表示,政府將在2022年前逐漸禁止4類塑膠製品的使用。4類塑膠製品的範圍包含厚度36微米以下的塑膠袋、保麗龍盒、塑膠吸管、以及免洗塑膠杯。他強調,減塑政策將有助於解決全球土地污染和海洋污染問題。

帕拉育說,他相當讚賞一些私人企業的減塑倡議,呼籲所有的購物商場、便利商店、以及其他商店減少或停止使用塑膠袋。此外,他更指出泰國政府已制定2030減塑藍圖,希望能夠在2030年之前以環保製品取代所有塑膠製品。據估計,過去10個月以來泰國已減少2.7噸、或等同於15億個塑膠袋的使用。

73日為國際無塑膠袋日(International Plastic Bag Free Day)。泰國The Mall集團以及尚泰(Central)集團旗下多個百貨商場也自73日起停止免費提供塑膠袋,並建議消費者自行攜帶購物袋前往消費。泰國國內許多大型連鎖企業亦自73日起開始相關的響應活動,呼籲消費者自行準備購物袋。

目前泰國是全球第六大海洋塑膠垃圾排放國,而中國位居第一。泰國每年製造103噸塑膠垃圾,其中約有3%的塑膠垃圾最終流入海洋。泰國塑膠垃圾佔總垃圾量的比例為12%,比中國的11%還高。根據日經報導2017年泰國政府調查數據指出每位泰國人平均每日使用8個塑膠袋,加總起來等同於泰國人每年使用1,980億個塑膠袋。


Rodrigo_Duterte_showing_diagram_of_drug_trade_network_2_7.7.16.jpg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2016年7月秀出一份販毒組織關係圖。(King Rodriguez@Wikimedia Commons)

菲律賓|緝毒戰誤殺幼童 聯合國將表決是否調查

菲律賓警方在630日的一場掃毒行動中,不慎擊斃一名3歲女童烏皮納(Myka Ulpina,引發各界關注。對此憾事,前警察總長德拉羅沙(Ronald dela Rosa表示:「警方也是不得已之下採取行動,這個世界並不完美,爛事難免(s**t happens),隨著反毒戰爭附帶的傷害無法避免。」

警方發言人巴納克(Bernard Banac)也指出小女孩的父親先開槍,並將她作為肉盾,後續會針對這起意外展開獨立調查。國內維權人士對此說法表達強烈反彈,認為女童的死並不是意外的「爛事」,是警方以武力執法,而非訴諸正當法律程序的結果。

此事件更引發由冰島為首等20多個國家在74日於聯合國提起草案,要求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 Human Rights Council針對菲律賓的反毒行動展開調查,人權理事會將於712日前表決該議案。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上任後發起的反毒戰爭,根據人權團體統計,被殺害人數已達27千人,而且法外處決情況相當嚴重。6月時,11位聯合國人權專家即發表聲明,呼籲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針對菲律賓反毒戰爭中法外處決以及侵害人權情事展開調查。對與此項聲明,總統府發言人帕內洛(Salvador Panelo)表示此舉已經嚴重侵犯了菲國主權。菲國警方也反駁此說法,指出目前行動中累計死亡人數6千人,擊斃犯人主要是因為犯人攜帶武器並拒絕逮捕,而非濫殺無辜。


Screen Shot 2019-07-05 at 4.56.46 PM.jpg
納吉次子、「華爾街之狼」製作人里扎(RG Media LA@Wikimedia commons)

馬來西亞|「華爾街之狼」製作人里扎因涉一馬弊案被捕 被控5項洗錢罪名

電影「華爾街之狼」(Wolf of Wall Street)製作人里扎(Riza Aziz)因涉嫌大馬主權基金「一馬發展公司」(1MDB)洗錢案,74日於馬來西亞反貪污委員會被捕且交保候傳,並於5日出庭面對大馬政府依反洗錢與反恐融資法令(AMLA)對他的正式提告。里扎被控5項洗錢罪名,涉侵佔一馬發展公司共2.48億美元的資金。每項罪名可能判高達500萬馬幣(約3,765萬新台幣)罰款、或最高判處5年徒刑,甚至兩者皆罰。

里扎是馬來西亞前首相納吉的繼子,大馬當局與美國司法官員合作調查,指控他涉嫌透過其在美國創辦的紅岩電影公司Red Granite Pictures),從一馬案關鍵人物劉特佐的公司獲取五筆巨額資金。根據調查,里扎與納吉,以及他的母親羅斯瑪及好友劉特佐涉嫌貪污一馬基金,總金額達45億美元。納吉與羅斯瑪相繼於去年9月與10月被捕,目前皆在保釋狀態,而劉特佐目前潛逃國外通緝中,可能藏身於中國。

美國司法部指控紅岩電影公司曾使用從一馬公司獲取的不法資金,製作「華爾街之狼」、「阿呆與阿瓜:賤招拆招」(Dumb and Dumber To)、「家有兩個爸」(Daddy’s Home等好萊塢電影。相關調查也發現許多一馬公司的資金最後流到劉特佐手上,劉特佐用洗來的錢購買豪華遊艇等奢侈品,並致贈名流高級物品,例如他曾送價值上百萬美元的珠寶給名模米蘭達寇爾(Miranda Kerr),以及畢卡索名畫給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rprio)。


46320972911_c36f163ec4_o
印尼將退回49個垃圾貨櫃。(astrid westvang@flickr, CC BY-NC-ND 2.0)

印尼|拒當國際垃圾場 印尼退回49個垃圾貨櫃

印尼政府於本周宣布,將把49個裝有塑膠垃圾及有毒廢棄物的貨櫃運回德國、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印尼海關辦公室表示65個貨櫃最近出現在巴淡島,分別來自美國、澳洲、法國、德國和香港,貨櫃內容物進口時登記為可回收的塑膠廢料,但其中有49個貨櫃已確認裡面裝有其他塑膠垃圾或危險物質,恐對環境與人體造成危害,違反進口規定;配合環境與森林資源部的命令,因此將把這些貨櫃送回原輸出國

中國在2018年下達禁止進口外國塑膠垃圾的命令,許多垃圾開始轉出口到東南亞地區。近期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國接連退還裝滿垃圾的貨櫃,拒絕當國際的垃圾接收場。五月時馬來西亞誓言要把3,000噸塑膠垃圾運回出口國;印尼於六月時把5個裝有有毒廢棄物的貨櫃運回美國;菲律賓更曾宣布召回駐加大使以示抗議,最終將69個垃圾貨櫃還給加拿大

根據印尼官方數據,2018年印尼進口的塑膠垃圾從129千噸增加到32萬噸,面對越來越多進口垃圾的情況,印尼國內環保團體也疾呼政府應加強管制,以避免對環境造成進一步的汙染。


34798066802_fc9efa80ef_k.jpg
馬來西亞海沙。(Jutta M. Jenning@Flickr CC BY NC ND 2.0)

新加坡、馬來西亞|路透報導曝光馬來西亞海沙出口禁令 大馬否認針對新加坡填海造陸

路透社73獨家報導指出,馬來西亞政府於去年103日起禁止海沙出口,主要原因是首相馬哈迪擔憂鄰國新加坡持續填海造陸擴張。不過馬哈迪發言人沙茲里(Endie Shazlie Akbar)也在該篇報導中否認,表示政府的該項決定是為了打擊非法海沙走私。

路透報導中的匿名大馬官員指出,馬哈迪不滿新加坡用大馬的海沙來填海造陸、擴張領土,也希望杜絕一些官員藉由出口海沙獲取不當利益的貪污行為,才會拍板定案禁止海沙出口的政策。不過,該項禁令已實行超過半年卻沒有曝光,可能基於將引發星馬雙邊關係緊張的考量。

水源、土地及天然資源部長西維爾(Xavier Jayakumar)在該報導刊出後的隔日(4日)澄清,大馬禁止出口海沙是基於環境因素,並非針對新加坡。他說目前開採海沙的地帶都經過礦物與地球科學處(Department of Mineral and Geoscience)做好相關評估,才允許廠商開採且供國內使用。他說政府相關的環評能夠確保海床安全且確認哪些區域適合海沙開採。西維爾也表示,海沙出口的利潤「非常非常低」,不會影響國內財政。此外,大馬國內包括檳城、馬六甲與森美蘭等地,也都需要使用國內海沙來執行填海造陸的相關計畫。

馬來西亞是新加坡進口海沙的第一大來源國,新加坡從1965年建國後積極發展填海造陸計畫,陸地面積增加了四分之一。路透報導指出,海沙出口禁令是為了防止星國透過進行中的填海造陸計畫擴大領土,這些計畫包括大士大型港口(Tuas Mega Port)案,星國希望建設大士成為世界最大集裝箱碼頭。


5603000277_3ed0754c81_o
寮國沙耶武里水壩(Xayaburi Dam)工地一隅。(Prince Roy@Flickr, CC BY 2.0)

寮國|潰壩事故一週年 政府擬對55座水壩執行安全檢查

寮國能源礦產部官員71日表示,寮國政府將對55座水壩執行安全檢查,以避免2018年水壩潰堤事件再次上演。能源礦產部指出,政府將把水壩安全檢查政策置於第一優先順位,以重新建立起下游居民對於水力發電計畫的信心。政府的安全檢查內容包含結構、設計、以及相關的水壩技術性細節,同時稽查人員也將確保所有的施工人員擁有適當投保、並有顧問人員隨侍在側。

寮國能源礦產部部長坎瑪尼(Khammany Inthirath 向新華社表示,政府已建立水壩安全管理委員會,並雇用外國專家加入委員會成員。他說,目前寮國共有6個安全檢查團隊,被賦予檢查所有水壩中63個水力發電項目的任務,而所有團隊成員都必須擁有水壩安全的專業背景,才能確保那些水壩能夠達到標準、也確保下游民眾的安危。

2018年寮國水壩潰堤事件於去年723日晚上八時發生,地點在占巴塞(Champasak)與阿速坡省(Attapeu)的Xe-Pian Xe-Namnoy水壩。當時,大水淹沒了阿速坡省薩南夏縣(Sanamxay)的六個村莊,導致40多人死亡、數百人失蹤、約6,600人無家可歸。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