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迪:大馬需要新的國產車!

[政經商情] 馬哈迪:大馬需要新的國產車!

外電整理:黃以樂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普騰早期產品:Proton Saga(Photo Credit:Manoj Prasad @flickr BY CC 2.0)

「我們有必要發展第三個國產車以迎合迅速發展的汽車工業」,Malaysia Automotive Institute(MAI)的總裁Madani Shari如此說。事實上,早在MAI提出第三個大馬國產車之前,馬哈迪就曾表示同樣看法

大馬第一個國產車為「普騰」(Proton),第二個國產車全名則為「馬來西亞第二國產車」,但較常被稱為Perodua。起初,普騰在國內還相當受歡迎,巔峰時期曾佔市場銷售量的74%。不過由於外國品牌競爭力強,加上普騰的產品品質原地踏步,造成普騰陷入危機。

【延伸閱讀】「普騰」再起?納吉誓言拯救大馬國產車

大馬前朝政府(國陣)為拯救普騰,與中國浙江吉利汽車(Geely Auto)合作,將普騰49.9%的股份賣給吉利汽車。馬哈迪對於普騰如此發展表示:「普騰再也不是我們的『國產車』了,我們已經沒有國產車了。」

馬哈迪身為第四任首相期間,其中一個引以為傲的政績就是創立普騰。即使他在2003年時突然辭去首相職位,他依然為普騰的顧問。如今他再次成為首相,表現出他對汽車工業的熱忱,因為在他上任不久後,就發表關於創立新國產車品牌的論述。該提議引起激烈的討論,大馬人民的反應不一,但普遍立場應是反對政府再創立新的國產車。

此非人民意願!

普騰剛起步的時候,非常依賴政府的補助以及關稅的保護措施,才得以生存發展。普騰的存在對人民而言,有兩項明顯的影響:一、廉價汽車的供應,造成公路使用者翻倍增加,不僅直接造成嚴重的塞車情況,也間接阻礙了公共交通的發展;二、關稅保護政策造成國外汽車價格昂貴,有些產品價格甚至是原價的155

這些情況長期影響老百姓的生活,然而普騰在政府的積極發展與保護下,卻仍陷入財政狀況的危機,令人民倍感失望。如今大馬要力推第三國產車,公正黨副主席拉菲茲表示:「我為第三國產車感到擔憂,因為儘管人民顯然反對之,政府仍執意要執行該計畫」。報導指出大馬人民普遍認為政府應該致力發展公共交通,並且從普騰的教訓中學習。拉菲茲也指出希盟會被人民賦予政權,是因為降低生活消費的政治主張,而如果政府想要力推與選前政見背道而馳的政策,只會招來人民質疑。他接著要求希盟政府要慎重對待此事,因為這對已經表現不佳的國家財政而言是巨大的負擔。

大馬政府目前已累積高達馬幣1萬億令吉(約新台幣7.38萬億元)的國債。大馬豐隆銀行(Hong Leong Bank)的汽車工業專家表示:「政府必須先改善國家財政狀況,因為一家新的汽車公司需要巨大的啟動資金」。另一位汽車工業專家則指出,大馬沒有足夠成熟的技術與足夠大的市場需求,因此新的國產車將會面臨慘重的下場。

馬哈迪的提議不僅面對來自民眾的反對聲浪,部分專家也紛紛提出反對意見,甚至是與馬哈迪同樣政黨陣線的領袖也表達不滿與擔憂。在如此反對聲勢中,為什麼馬哈迪依然要創立一個新的國產車?到底是為了恢復國家擁有國產車的驕傲,或是另有其因?

大馬為何需要新國產車?

「大馬一直在進口外國汽車,同時又沒有出口我們的國產車,因此我們無法賺取外匯」,馬哈迪受訪時表示,「如果我們繼續購買外國汽車,我們會損失更多錢」。普騰的失敗對馬哈迪而言,主因是普騰在其他國家受到政策限制,而大馬前朝政府卻開放讓所有大型汽車品牌進入大馬。他也表示:「普騰在外國汽車無限制地進口之前是成功的」。

簡言之,馬哈迪並不認為大馬沒有能力好好發展國產車,而且發展國產車除了會為大馬人民帶來較廉價的汽車選擇,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幫助提升國家的經濟與工業發展。大馬企業發展部部長禮端.尤索夫(Redzuan Yusof)指出,新的國產車若被創立,將會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同時也將成為一個大馬技術人員良好的教育平台。「新政希望將汽車工業以及中小企業的成長,變成大馬經濟新的推動力」,尤索夫解釋,「我們也將會與先進國家合作,制定新的訓練課程和實習機會」。

至於反對聲浪質疑發展新國產車對政府造成巨大的財政負擔,尤索夫解釋新的國產車不會是國營企業,而是一個私人經營的公司。他說政府只是要促進與提高國內汽車工業的水平,直到大馬國產車可以與國際汽車品牌競爭。除此之外,尤索夫也認為政府若能提升汽車製造業的水準,這將會為其他工業帶來益處。

MAI總裁Madani表示汽車工業被譽為「工業之母」,因為汽車工業中涉及機械、化學、電子、材料、資訊工程等領域的發展。換言之,汽車工業就是這些領域的匯集點,同時結合了金融與服務業,成為一個「超級工業」。Madani也指出大馬目前兩個國產車已經為大馬工業化做出許多貢獻,而且Perodua也已經有能力靠著本土設計與工程生產出新的產品。

事實上,大馬在過去二十年已經從製造業為主的經濟轉型到服務業。大馬的經濟很可能會被困在中等收入陷阱,因為製造業已經有數十年沒有政府大力推動發展。至於大馬當局投入服務業的努力,也只得到有限的回報。一名來自吉隆坡的高級基金經理指出:「以科技而言,大馬的資本市場在過去30年原地踏步」。此外,他認為科技轉移已停滯,製造業也沒有往更上游的領域成長。大馬面對人才流失的危機,同時新創公司也不會選擇到大馬。

不僅是汽車那麼簡單

大馬在如此情況中,由政府介紹一個新的國產車作為對製造業的刺激和推動力,或許並非壞事。若希盟能限制政府對於新國產車的管控,不以國營方式經營該公司,並且專注在制定支持本土汽車工業與鼓勵出口的經濟政策,新國產車則有可能將為大馬帶來一個更有活力又競爭的汽車工業環境。

馬哈迪在提出要建立新國產車時,是否因他所愛戴的普騰近半數股份售予中國吉利汽車,而刺激他做出這項決策,其實無關緊要。儘管部分反對意見中指出,新國產車只是為滿足馬哈迪的虛榮心,用新的國產車來刺激製造業仍是可行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國家經濟中的服務業,普遍上被認為需要依賴強大的製造業基礎。「這不只關乎汽車那麼簡單,而是該產業為工程學領域帶來的突破,同時溢出到其他領域,如服務業與金融業」,馬哈迪在倫敦發表演說時表示。希盟政府貌似在馬哈迪領導下,將會回到過去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模式。若一切按照馬哈迪計畫進行,大馬人民可望最早在2020年見到新國產車的誕生。


參考資料:

  • Third national car project the answer for skills-training, says minister(Free Malaysia Today

  • After Dr M, automotive institute wants third national car project(Malay Mail Online
  • Commentary: Post-Proton, Malaysia still dreams of a national car(Channel News Asia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ASEAN PLUS 南洋誌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