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騰」再起?納吉誓言拯救大馬國產車

[政經商情] 「普騰」再起?納吉誓言拯救大馬國產車

外電整理:黃以樂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普騰首推產品「Proton Saga」(Photo Credit: Manoj Prasad@Flickr CC BY 2.0)

普騰(Proton)是大馬第一國產車,但一直以來其主要市場僅限於國內,在海外無法與其他汽車製造商競爭。大馬政府創立普騰時也推出貸款政策,目的在於鼓勵人民購買本土製造的汽車,朝著先進國的目標前進。如今,大馬各地皆可見到普騰車子的蹤影,但普騰一直都沒有真正成為國家之驕,而被視為是品質低、服務差的公司。

首相納吉於上周六(2月3日)在普騰城(Proton City)主持大馬國家汽車工業園區(National Automotive Cluster)開幕典禮時表示,政府將復甦並發展普騰的名譽。「我們不會讓普騰消失沉沒」,納吉氣勢十足地說道,「普騰需要政府的支持才能恢復到過去輝煌的時期。」

普騰的興衰

事實上,普騰是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執政時誕生的。在他擔任大馬首相的22年中,為了將國家往已開發國家的目標前進,推出了許多工業化與現代化的政策與計畫。普騰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於1983年成立。

普騰成立之初,得到了日本三菱汽車製造商(Mitsubishi Motors)的協助,並於1985年生產出大馬第一台本土製造的汽車:「Proton Saga」。

在政府推出的貸款政策鼓勵下,普騰一度稱霸國內市場,甚至在其高峰期佔總市場銷售量的74%。不過,普騰的技術在過去幾乎是原地踏步,推出的產品多為低端品質。另外,國外汽車品牌開始打入大馬市場,更威脅普騰的生存。進入21世紀的普騰,隨著競爭愈激烈的大馬市場,不僅面對銷售量迅速下滑,其首次推出的國產車Proton Saga還被大眾取笑為「笨蛋傻瓜」。

儘管如此,普騰在近年來卻似乎有些好轉的現象。為了脫離岌岌可危的財政狀況,政府於2016年決定給普騰一項帶有條件的軟貸款。大馬內閣要求普騰必須制定一個改善現狀的計畫,提高在國內與國際市場中的表現能力,並且找一個知名汽車製造商合作以獲得技術轉移、提升普騰的產品品質。

針對最後一個條件,普騰很快地在獲得貸款的同一年找到了合作對象:中國浙江吉利汽車(Geely Auto)。

中國的商機 普騰的轉機

吉利是中國第二大非國營汽車製造商。1986年,吉利從生產冰箱開始,然後在90年代開始轉向生產摩托車。吉利真正開始生產汽車是在1997年,遠比普騰遲了許多。2010年,吉利成功併購瑞典知名汽車品牌:富豪(Volvo)。6年後,吉利同意與普騰合作,併購了普騰旗下英國跑車品牌:蓮花(Lotus),同時購買普騰49.9%的股份

普騰希望藉著吉利與富豪的技術,提升自己產品的品質。掌握普騰另外51.1%股份的大馬公司DRB-HICOM表示:「吉利將在生產、製造過程、銷售和行銷等方面扮演領導的角色;普騰則是負責產品分銷。」

對吉利而言,與普騰合作是進入具有巨大潛力的東南亞市場。吉利希望藉由普騰,在大馬建立灘頭市場,為之後進入東南亞市場,乃至其他右駕國家如英國、印度或澳洲等市場做準備。吉利首席財務官李東輝表示,吉利的目標是在2020年前生產3百萬輛汽車,並指出「透過與普騰的合作,單在馬來西亞與東協國家的市場中就有可能達到50萬生產量。」

未來展望

吉利與普騰的合作不僅是對普騰本身帶來影響,也對普騰的製造中心所在地丹絨馬林(Tanjung Malim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自2000年政府宣布普騰將在此地設立主要生產基地後,這個安靜小鎮的命運就此改變。丹絨馬林在普騰城的設立開始活起來。今年(2018年),丹絨馬林更是添加了前述重要的國家機關(國家汽車工業園區)。同時,納吉也宣布「一馬青年城」(1Malaysia Youth City),一座專為教育而設的城市,將建於此地。

在這麼多的發展計畫、政策等因素下,丹絨馬林似乎會成為大馬新大城,普騰也可能再次崛起。未來的創新如電動車或飛行汽車,可能會帶給這個成長中的汽車工業新挑戰。但無論如何,納吉已經認為「丹絨馬林正處於前往一個明亮的未來的路上,政府也將持續重視普騰的發展。」


參考資料:

1 comment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