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印象指數報告 東南亞分數低於世界平均

[政經商情] 清廉印象指數報告 東南亞分數低於世界平均

外電編譯:Yun-Ling Ko


CPI 2017 global map.jpg
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 2017 (photo credit: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

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TI)日前公布最新的「2017 年清廉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CPI)」報告,今年的報告指出,多數國家在打擊貪污上並沒有進步,許多生活在貪污國家的新聞工作人士和異議者,正冒著生命危險進行發聲與揭露,2017年兩名新聞工作者在菲律賓遭到謀殺,便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本報告針對180個國家與地區的分析師、學者與商業人士調查,對各國公務人員及政治人物貪腐程度的評分,滿分 100 分為最清廉,0分則反。而報告中顯示,有2/3的國家不到 50 分,全球平均43分,代表全球大約有 60 億人生活在腐敗政府的統治之下;其中索馬利亞以 9 分排名倒數第一,最清廉的國家為連續兩年得冠的紐西蘭,得到 89 分;台灣在今年的報告中得分63分,排名29名。

亞太地區平均44分,而東南亞地區的平均分數是37分,低於亞太地區與世界平均。其中差距亦相當懸殊,新加坡的分數是84分,排名全球第6;柬埔寨僅有21分,排名全球161名。

東南亞地區貪污印象指數

國家 分數 排名
新加坡 84 6
汶萊 62 32
馬來西亞 47 62
東帝汶 38 91
印尼 37 96
泰國 37 96
越南 35 107
菲律賓 34 111
緬甸 30 130
寮國 29 135
柬埔寨 21 161

馬來西亞退至62名,是1995年起評比至今馬國最低名次,自2014年起節節衰退。對此,國際透明組織馬來西亞主席Akhbar表示,若政府的防貪委員會不嚴格執法,馬國的排名會將持續下滑。而馬國防貪委員會主席Tan Sri Dzulkifli Ahmad則回應,委員會自去年起已祭出多項執法,幾乎每周都有高調打貪行為,排名不該下滑才是,評比恐怕沒有如實反映委員會的努力,對此結果感到驚訝。此外,他認為評比內容應包含其他議題,例如治理成效、人權與商業效率,才能更全面呈現清廉指數。

雖然緩慢,但印尼在此評比上自2005年起,每年都有穩定進步。在佐科威政府之下,沒有任何一個行政官員曾爆發貪汙醜聞;然而在地方政府、國會與政黨,腐敗事件依然猖獗。此外,儘管印尼享有高度新聞自由,但國內主要媒體掌握在政治立場鮮明的商人手上,商業媒體鉅子的政治偏好,恐怕會影響報導的中立性。

國際透明組織呼籲,儘管各國面臨問題不一,改善貪腐同樣需要有強烈的政治意志和全面性的戰略,包含建立防貪法律與制度,例如健全的打貪監察機關,以及舉報人的保護機制,讓制度可以發揮效用,公民可以在打貪與問責上扮演一定角色。此外,為了減少貪污有罪不罰的現象,需要建立專業且獨立的司法體系,不受政治力干擾。

該組織也呼籲各國政府應改善公民社會的發言空間,讓異議者能不畏報復的暢所欲言,使公民社會運作並發揮其影響力。在建立誠信價值上,價值觀的提倡應從學校教育做起,而私部門也應致力於誠信主流化。

資料來源: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