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工血汗:誰是逃跑外勞?

[移民在台] 移工血汗:誰是逃跑外勞?

作者:黃馨儀 (Hsin-yi Huang)


2012年《四方報》出版了一本集結「逃跑外勞」投稿的書信集《逃:我們的寶島,他們的牢》。台灣人一向以人情味、親切自豪。但這本薄薄的書,卻讓人無法一口氣讀完,甚至感到羞愧,每看一篇投書就像是聽著傷痕累累的外籍移工親口訴說那些難以想像發生在台灣的事情—鞭打、虐待、冷言冷語,而這些卻都是真實的發生在你我周遭的故事。

(Photo credit : Lennon Ying-Dah Wong@Flickr CC by 2.0)

誰是「逃跑外勞」?

好不容易合法來到台灣工作,為什麼要逃跑?要從輸入勞力的制度談起,以最近可能即將解除輸入限制的越南家庭勞工為例,在越南欲來台灣工作,循合法途徑,必須透過在越南持照的仲介公司媒合,先付一筆仲介費(約6000-7000美元,折合台幣20-22萬左右)才可以來台工作,這可能是他們抵台後一年的收入總計,而當時來台一次約簽兩年,等於必須先做一年白工才能開始賺錢。許多人甚至因為付不出這筆錢而貸款,抱著先來了再一點一滴還清貸款的希望簽約。

不料來到台灣之後,發現當初談的工作職務可能是家庭照護,卻還要負起打掃、洗碗、洗衣服、買菜等不在工作範圍內的雇主家務。更甚者,可能被查扣護照、薪資帳本、以不合理理由扣薪等等。債務壓力、薪資不如預期、又無法自由轉換雇主之下,一些移工選擇逃跑以轉換工作,打黑工以求償還債務並且存到一些錢。

逃跑之後的命運一樣坎坷,除了必須躲避警察查緝之外,更可能因此被迫流落至更壓榨的工作環境,譬如在沒有任何職災保險的狀況下從事粗工,居無定所,因而暴露在更大的風險之中。2005年,台灣政府就因越南籍家庭看護工逃跑率居高不下,最後凍結越南看護工來台。

然而事情出現轉變。去年,佔台灣家庭外籍看護比例高達四成的印尼,自去年底便研議停止輸出女性勞工至他國,一方面是國內勞力需求,但更多的理由是「保護尊嚴」,印尼總統Joko Widodo在二月中的演講中提及:「我們應該保有自尊」,並已指示印尼勞動部規劃未來停止輸出女傭至亞洲其他較富裕國家的方案。

今年臺灣政府為了因應此一可能的勞力短缺衝擊,考慮解凍越南看護工,加上越南政府提出一套「防逃」政策—高額罰鍰,逃跑者若被警察查獲,遣送回越南後將要面對一筆約台幣12-15萬左右的鉅額罰鍰,等於是用高額罰鍰逼迫移工們留在原崗位咬牙撐住。

而那些最根本的問題:高額仲介費、不合理的工作內容、薪資休假毫無保障、無法自由轉換雇主等問題卻沒有解決。歸結到底,「逃跑外勞」是結構性問題,是人與制度交互運作下的一種選擇,而制度困境加上種族優越感、歧視等壓力更惡化外籍看護處境。

(Photo credit :Wunkai@Flickr CC by 2.0)

勞?牢?當你看到的是人 不再只是數字

如果一份徵人啟事寫著「徵:24小時家庭看護,月薪一萬五,包吃住,需按雇主需求額外處理交辦家務,無週休。」看似荒謬,在外籍看護工身上卻是平凡的景況。潛意識裡,外籍看護工就是被期待著要負擔種種無理的要求。

移民工的問題必須等到哪一天,這些人不再被視為只是帳本上啃食利潤的數字、不再只是不斷竄升該被罰鍰壓制的逃跑率、不再是24小時隨傳隨到的僕人;當我們懂得體會這些為了照護家人付出勞力的價值、家務勞動的價值、作為人的價值;在口口聲聲提倡國際觀的當口,不再視這些同樣來自國外的移民工為無物;當你開始對這些穿梭在我們日常生活的異鄉客感到好奇,願意傾聽他們的故事、對他們的家鄉文化感到興趣、對施壓在這群人身上無聲的枷鎖感到不平時,或許就是轉機的開始。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