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商情] 緬甸第三屆21世紀彬龍會議定於2018年1月底召開
外電編譯:楊政鵬 (Chen-Peng Yang)

在本週一(11月27日)於緬甸首都奈比多舉行的聯合執行協調會議(Joint Implementation Coordination Meeting, JICM)上,來自政府、軍方及緬甸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組織(Ethnic Armed Organizations, EAOs)的談判代表達成共識,同意在2018年1月底召開第三屆21世紀彬龍會議(The 21st Century Panglong Conference)。
在國務資政翁山蘇姬的領導下,緬甸已舉行了兩屆21世紀彬龍會議。第一屆在2016年8月至9月,第二次為2017年5月。而在此之前,前軍政府於2016年1月舉行了聯邦和平會議(Union Peace Conference),可視為21世紀彬龍會議的前身。
此次的會議時間,其實比原訂的時間晚了一個月。之前,緬甸政府與已簽署全國停火協議(Nationwide Ceasefire Agreement, NCA)的八個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組織得出的日期,本來計劃在12月舉行。
對此,緬甸總統辦公室主任Zaw Htay表示,「一般來說,我們的目標是每半年召開一次會議,一年兩次。但是,根據國家的發展情況,我們希望將會議推遲到所有領導人均方便與會的時候。」
欽民族陣線(Chin National Front)領導人Lian Hmung Sakhong也指出,「此次延宕的意義並非是負面的,因為這是雙方在考量到國家和平進程所做出的共同決議。」
此次JICM上,政府方面由翁山蘇姬和緬甸國防軍副總司令梭溫(Soe Win)領導,八個民地武則以和平進程指導小組(Peace Process Steering Team, PPST)組長暨克倫民族聯盟(Karen National Union)主席Saw Mutu Sae Poe為首。
聯邦和平會議與彬龍會議這兩者的名稱現在經常被互換使用,因為後者採行了前者大部分的組織框架。此框架,更具體地說,代表著誰能參加下一屆21世紀彬龍會議。而在會議正式召開前,是否以簽署NCA作為民地武的與會基準將持續成為關注焦點,畢竟多數規模較大的團體仍未簽署協議。
目前只有八個民地武組織簽署了NCA,分別是:克倫民族聯盟(Karen National Union)、民主克倫佛教軍(Democratic Karen Benevolent Army)、克倫民族解放軍(Karen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阿拉干解放黨(Arakan Liberation Party)、欽民族前線(Chin National Front)、全緬甸學生民主陣線(All Burma Students’ Democratic Front)、帕奧民族解放組織(Pa-O National Liberation Organization)與南撣邦軍(Shan State Army-South)。
除此之外,尚有十多個未簽署組織,其中包含兩大關鍵集團。第一個為來自緬東北地區、由武力強大的佤邦聯合軍(United Wa State Army)領導之聯邦政治談判協商委員會(Federal Political Negotiation Consultative Committee, FPNCC),該委員會試圖推動NCA替代方案,然而政府及軍方皆不接受。第二個為來自緬東南地區、由克欽獨立組織(Kachin Independence Organisation)領導的聯合民族聯邦委員會(United Nationalities Federal Council, UNFC)。
新聞來源:
- Third Session of 21st-Century Panglong Peace Conference to Convene in January (The Irrawaddy)
- Third ‘21CPC’ peace summit due in January, says govt spokesperson (Democratic Voice of Burma)
- Third round of 21st Century Panglong Conference scheduled for January (Eleven Myan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