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警訊 寮國新水壩計畫考驗湄公河流域國家合作

[ASEANLAND] 生態警訊 寮國新水壩計畫考驗湄公河流域國家合作

外電整理:Joanne Chang


寮國政府規劃在湄公河主流地區建造第三座水壩,恐將影響下游地區生態系統及區域食物安全問題,引發科學家及環保倡議人士的抗議與警告,同時考驗著湄公河流域國家的合作機制。

寮國日前向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ssion,MRC)提交北賓(Pak Beng)水壩計畫。該水壩計畫建造於寮國西北部的烏多姆塞省(Oudomxayprovince),利用山區崎嶇地形的高低落差,將成為供應912兆瓦(magawatt)的水力發電廠。寮國希望藉由在湄公河沿岸建立多個水力發電廠,企圖成為「亞洲電池」,解決基礎建設落後及供電短缺的問題。

 

pakbeng_cascademap.png
北賓(Pak Beng)水電站位置圖。source: International Rivers

北賓水壩預計於明年7月開始施工,但其可能造成的生態影響已引起科學家及國際環保團體高度關注。湄公河源於中國南部,全長3000英里,是中南半島居民賴以維生的水資源,也是重要的經濟命脈,科學家估計湄公河年產漁獲量高達440萬噸,價值170億美元,更是稻米產區的灌溉源頭。而水壩的興建可能大幅改變河川生態、造成漁民及下游國家的損失,影響農業灌溉,也可能造成生物絕種。

同樣遭到反對的大湄公河開發水壩建造計畫還有寮國境內的沙耶武里水壩(Xayaburi dam)和冬沙洪水壩(Don Sahong Dam)。

批評者指出,寮國為了經濟發展規劃的政府支出已遠高於其所能負擔的範圍。寮國打算建造貫穿整個國家的鐵路將花費70億美元、又斥資35億美元建造具高度爭議的沙耶武里水壩,還打算在湄公河流域建造至少11座水壩,以及修築道路、機場、隧道、鐵路等大型公共基礎建設,而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寮國2015年的國民生產毛額(GDP)僅123億美元。

而這也考驗著湄公河流域的區域合作機制。本月初,寮國提交水壩建造計畫給湄公河委員會,但委員會是否能就水壩的建造表達其疑慮或意見仍不清楚。先前寮國已不顧其他國家的反對,執意建造沙耶武里水壩和冬沙洪水壩,引發國際批評湄公河委員會的無能,其主要捐助者也因此減少金援。

湄公河委員會是由寮國、泰國、柬埔寨及越南等四國組成的政府間組織,主要就湄公河流域開發可能產生的跨國影響進行管理與合作,例如河川資源、洪水控制、漁業、農業、建造水壩等。

 

SAMSUNG DIGITAL CAMERA
photo credit: Chaoborus by cc3.0 @wikicommons

 

資料來源:

 

1 comment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