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2:馬來西亞與西非展示森林氣候行動

[ASEANSES]COP22:馬來西亞與西非展示森林氣候行動

編譯:Yun-Ling Ko


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辦的COP22中,11月14日馬來西亞和西非共同主持一日活動,聚焦在開發中國家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計畫(Reduce Emission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EDD+)執行過程。

15078815_10154537568875867_3521005970458853069_n
COP22會議一景。(取自UNFCCC Facebook)

毀林及森林退化,是全球氣溫上升的第二大原因,據估影響了15%溫室氣體排放量,因此也成為氣候變遷的一大重要議題。REDD+計畫是下半世紀全球氣候達到淨零碳排放目標的一個關鍵,主要藉由國際資金援助,提供開發中國家財務上的誘因,減少伐林造成的森林退化、促進森林保育、加強森林的碳儲存量以及永續管理森林,進而達到減少碳排放的目標。REDD+計畫在UNFCCC下討論多年,2013年協商定案的華沙機制架構(Warsaw Framework for REDD+, WFR)是一個轉折點,建立了REDD+的測量、回報與認證(Measuring, Reporting and Verifying, MRV)系統,尤其強調監測的重要,確保各國努力成果的整合和透明化。而REDD+終於被納入巴黎協議的第五條款,協議中對森林議題共識的建立,被視為COP的一大突破。其重要性在於,不再將森林功能單純定位在減緩,更著重在調適的角色。”+”即是擴大了REDD機制的範圍,包含保育、增強碳儲存,以及永續管理。

巴黎協議之後,締約方與非國家行為者開始針對森林問題採取行動,在REDD+中的領導國家,被視為是2020年前企圖心行動關鍵(pre-2020 ambition, 意指各國在2020年前,為了限制溫室氣體排放所採取的行動。) 東南亞國家中,加入REDD+集團的有: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緬甸及越南。在2016年,一些東南亞國家做出長足改善,如印尼和越南,自願提交了森林排放參考水平,訂出排放水平的技術評估和程序;馬來西亞規劃了結果為基準的行動方案。

此次活動的參與國家在會中分享了REDD+在區域執行的經驗,如森林監控的區域合作、訊息體系發展等主題。其中,活動一大重點是馬來西亞提交了保障措施報告摘要( Safeguards Summary Report)給聯合國祕書處,報告中呈現了馬來西亞在森林治理和管理的改善,這份報告也將會提供在REDD+網站上。


新聞來源:

1. Malaysia and West Africa Showcase Forest Climate Action (UNFCCC Newsroom)

2. REDD+ Web Platform

3. 巴黎協議也關注到森林了,然後呢?(台灣地球日)

4. 由京都議定書到巴黎協議—論森林在全球氣候變化議題中角色的轉變 (台灣林業雙月刊第42卷第4期)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