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永遠的敵人 安華與馬哈蒂十八年首次見面

沒有永遠的敵人 安華與馬哈蒂十八年首次見面

外電整理:李建歡

有道是「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曾被前首相馬哈蒂(Mahathir bin Mohamad)革職、控訴而鋃鐺入獄的前任反對黨「人民公正黨(PKR)」領袖安華(Anwar bin Ibrahim)竟於9月5日與馬哈蒂見面,並在媒體前共同譴責首相納吉(Najib Razak)、直斥其所發佈的國安法(NSC Act)違憲。這是十八年前安華遭到馬哈蒂革職以來,兩人首次見面。

Anwar Ibrahim
安華以其辯才聞名。(Google Pictures)

十八年來首次見面 兩人握手寒暄

前人民公正黨領袖暨前副首相安華在昨日(5日),於馬哈蒂出席吉隆坡高等法院聽證會時到場以表示對此控訴的支持。兩人在鏡頭前相視微笑、寒暄、握手,同時也同聲譴責納吉所通過的「國安法」。此舉無疑對馬來西亞政壇投下震撼彈——十八年來避不見面的仇敵竟為納吉上演起和解劇碼。

此一聽證會於肇因於納吉在今年八月一日越權實施國安法的行動。在新的國安法落實後,首相將可恣意規劃禁制區,並得在法院未授權的情況下授權警方進行搜查。此舉被反對勢力批評為「不需戒嚴令的戒嚴」,不僅在法案實施的程序上違憲,本質上更是過分擴張首相權力。

延伸閱讀:納吉越權實施「國安法」 馬國人權恐陷寒冬

誰是安華?談談安華與馬哈蒂的愛恨糾葛

但問題是,安華與馬哈蒂見面,何以能引發馬國內部一片嘩然?這得從兩人的愛恨情仇開始談起。

安華曾在馬哈蒂任職首相期間,擔任副首相一職。在此之前,安華曾因辯才無礙深受民意支持,不僅選戰中屢戰屢捷,更曾被視為馬哈蒂的最佳接班人。然而在1997年那年後,一切陡然生變。

1997年,馬來西亞和其他亞洲國家正在經歷所謂的「亞洲金融風暴」。此一金融危機席捲馬來西亞後,時任副首相與財政部長的安華力主引進IMF介入並維持資本市場開放,但馬哈蒂卻歸咎問題給國際市場開放與外匯炒作的自由空間。因此馬哈蒂與安華之間埋下了第一個未爆彈。而當此時,對於安華的匿名流言更是鬧得滿城風雨。1998年6月,巫統黨代表大會召開前夕,針對安華的黑函四起;在大會資料中甚至摻入了一本「安華不能成為首相的50個理由」。最後,在馬哈蒂的同意下,巫統(UMNO)將其革除黨籍,而馬哈蒂也在當年9月3日革職安華。

被革職後,安華的支持者卻發起大規模抗議,而後安華也趁勢在各地巡迴演演說抨擊首相馬哈蒂與其政府。最後,安華因為「內安法(Internal Security Law)」而遭到逮補,並因為黑函中所提及的洩露國家機密、貪污等10大罪名遭到起訴,最後鋃鐺入獄。

然而,安華卻在2004年後案件翻盤急轉直下後東山再起,上演了一場復仇記。其黨派「公正黨」所屬的人民陣線聯盟在2008年的選舉中,不僅奪下五個州的執政權,更使得巫統所屬的國陣聯盟的失去國會中2/3的席次。2013年大選之後,更在普選票比例中比下國陣聯盟的總得票率,但卻因為選區劃分問題,國陣最終仍舊出線取得政權。期間,身為反對黨領袖的他與馬哈蒂維持敵對關係,遲遲避不見面,直至昨日。

Anwar_Ibrahim_(8722797258)
安華(中)與其妻子旺阿芝莎同台於2013年的選舉造勢場合。(Google Pictures)

昔日敵寇 今成戰「友」?

兩人簡短的會晤,不僅是關係的轉捩點,更是馬來西亞政壇極大的震撼彈。他們寒暄握手的照片具有十足的象徵意義,並馬上在媒體與網路上引起轟動。現任人民公正黨的領袖,同為安華妻子的旺阿芝莎(Azizah Wan Ismail)也在FB轉貼照片表示「從1998年9月3日以來,18年間第一次會面。」

有趣的是,雖然兩人刻意在媒體上表現出攜手對抗納吉與國安法的形象,但當媒體問及「是否意味兩人重修舊好?」馬哈蒂卻也豪不避諱地邊笑邊說「朋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剛剛跟他說了話。」究竟眼下巫統內部反對勢力與最大反對黨人民公正黨合作關係將如何演變?又是否足以對抗納吉?馬哈蒂一番言論徒留給外界一片想像空間。

參考資料:

  • Mahathir meets Anwar in Malaysia’s High Court for first time in 18 years (The Strait Times)
  • Mahathir buries hatchet with Anwar after 18 years (Bangkok Post)
  • Dr Mahathir Mohamad meets Anwar Ibrahim after 18 years (Channel New Asia)

1 comment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