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249] 佐科威會晤拜登美印雙邊升級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美主導IPEF貿易支柱待磋商李顯龍盼明年取得進展、泰總理賽塔赴美吸外資擬啟動陸橋計畫

[東南亞週報249] 佐科威會晤拜登美印雙邊升級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美主導IPEF貿易支柱待磋商李顯龍盼明年取得進展、泰總理賽塔赴美吸外資擬啟動陸橋計畫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249期,為讀者挑選2023年11月11日至11月17日期間,有關印尼、新加坡、泰國、印尼、緬甸與馬來西亞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249|Nov. 11- 17, 2023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鄭熹、黃以樂


印尼總統佐科威與美國總統拜登。(Presiden Joko Widodo 臉書

印尼|印佐科威會晤拜登 雙邊升級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印尼總統佐科威11月13日於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雙邊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除了各項領域的合作外,佐科威並談及加薩危機。

拜登與佐科威於華盛頓白宮會晤,美國與印尼同意將兩國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致力於自由、開放、繁榮、安全的印太地區。在2022年,美國與東協宣布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拜登稍早在9月出訪越南,也將越美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針對關係升級,拜登表示開始美印新時代;而佐科威則指出,美國是印尼最重要的夥伴之一。

根據白宮聲明,美國將提供1.72 億美元,用於與印尼在氣候變遷、清潔能源轉型、經濟成長等領域的合作。在經濟方面,雙邊將合作打造更具韌性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首先針對印尼國內產業生態系、法規架構、基礎建設等需求進行調查。兩國也簽署多項合作備忘錄,包含美國國務院與印尼能源和礦物資源部的合作備忘錄,為後續再生能源、關鍵礦業等的技術合作上提供基礎。

除了合作之外,佐科威在會中也對拜登表示,希望美國採取更多措施,幫助加薩停火。根據不具名美國官員指出,拜登希望佐科威能在中東議題的扮演更多角色。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第30屆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李顯龍臉書

新加坡|美主導IPEF貿易支柱待磋商 李顯龍:盼明年取得進展

11月13日至18日於美國舊金山出席第30屆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6日下午出席同期間舉辦的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for Prosperity,IPEF)領導人會議。李顯龍於會中表示,貿易是全球經濟的命脈,而貿易支柱是IPEF協議,以及美國在本區域經濟與戰略往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國總統拜登去(2022)年5月訪日時,正式宣布啟動IPEF,該框架是美國在本地區經濟參與的核心,其中包含貿易、供應鏈、清潔能源和反腐四大支柱。目前,供應鏈、清潔能源和反腐支柱已完成談判,剩貿易支柱仍須進一步磋商。IPEF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參與貿易支柱的13個國家(不包括印度)已取得進展,並將繼續致力實現互利的貿易成果。

李顯龍於發言時指出,制定新穎且具創意的貿易政策並不容易,需要時間仔細研究敏感領域,並在最適合的時機對協議做出承諾。他期待明年在貿易談判和實質合作方面能取得進展。

他也提到,IPEF應保持開放、包容和靈活,並對新成員持開放態度。他表示,新加坡歡迎IPEF在印太地區經濟合作方面擁有前瞻和積極性的議程,「IPEF是美國與亞洲夥伴持續合作並深化區域關係的戰略平台。它彰顯我們對一個穩定、安全與繁榮,基於規則的開放和包容秩序的共同承諾」。

IPEF目前有14個成員國,除美國外,還有澳洲、汶萊、斐濟、印度、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紐西蘭、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及越南。印度並未參與IPEF貿易支柱。


泰國總理賽塔在APEC領袖會議致詞。(賽塔臉書

泰國|賽塔赴美吸外資 擬啟動陸橋計畫

泰國總理賽塔於11月12日出訪美國,除了參加11月15日登場的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會議,先與美國重大企業高層會晤,期以吸引美國企業到泰國投資布局,打造泰國供應鏈。與此同時,總理賽塔更在APEC領袖會議期間,向美國潛在投資者介紹泰國的陸橋計畫

賽塔先前曾在10月時,於北京的「一帶一路」論壇上向中國總理李強和潛在投資者介紹該陸橋計畫,當時除了中國投資者之外,亦有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的投資者對該計畫感興趣。此次出訪美國,他向美國投資者強調了此計畫,預計在2039年完成,而完工以後將有助於保持貨物的流通,尤其在馬六甲海峽海運容量所面臨壓力持續增加。該陸橋計畫對泰國而言,預計會創造28萬就業機會,泰國GDP亦將在完工時,每年提高5.5%。

不過,美國投資者是否對該計畫感興趣仍有待觀察。由於該計畫涉及許多政治因素,可能會影響投資者的態度。日本關西外國語大學(Kansai Gaidai University)助理教授Mark Cogan指出,如果西方投資者參與該計畫,將會更嚴格檢視該計畫對環境的影響,對泰國南部潛在干擾,以及外國投資者的債務將如何影響泰國近期之穩定性。

同時兼任財政部長的賽塔,在APEC領袖會議上強調泰國此時政治環境穩定,政府積極推動各種經濟政策,重視經濟發展及提升泰國的競爭力,因此非常歡迎投資者到泰國,使泰國成為重要的貿易與投資地點。


2017年德利馬入獄時照片。(Avito C. Dalan for the Philippine News Agency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菲律賓|杜特蒂政敵 菲前參議員德利馬獲保釋

菲律賓前參議員德利馬(Leila de Lima)因反對杜特蒂的反毒戰爭,遭指控多項罪名,入獄近7年後終於11月13日獲得保釋

現年64歲的德利馬曾任司法部長、參議員等職;在杜特蒂執政期間,因反對杜特蒂的反毒戰爭,被視為是杜特蒂的頭號政敵;並以參議員的職權對反毒行動侵害人權進行調查。調查進行幾個月後,2017年時她被指控任職司法部長期間,涉嫌收賂、包庇販毒集團、干擾國會調查等罪名而遭逮捕,並從當年2月被監禁至今。

德利馬入獄後獲得許多人權團體的聲援,聯合國人權專員、歐洲議會都曾呼籲當權政府釋放德利馬。美國在川普執政時,也曾通過法案若外國政府官員涉及德利馬的「非法監禁」,則不得入境美國。在小馬可仕執政後,呼籲釋放德利馬的聲浪再次捲起。

德利馬的律師於11月13日表示她的保釋申請獲得法院批准,德利馬激動地對媒體表示:「經過長年的禱告,我終於將獲得自由!」德利馬感謝她的團隊以及小馬可仕政府,更表示尊重司法機關的獨立審判。菲國司法部長Crispin Remulla也在其社群媒體上寫下:「民主在我們國家依然存在。」


緬甸仰光一景。(Photo by Zuyet Awarmatik on Unsplash

緬甸|軍政府下令緬公務人員及前軍人準備應對緊急情況

在緬甸軍方多日在多個地區遭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組織攻擊後,軍方已要求緬甸政府人員準備應對緊急情況。根據海峽時報11月16日報導,緬甸奈比多委員會(Naypyitaw Council)秘書長丁貌瑞(Tin Maung Swe)指出,軍政府已命令所有政府人員和前軍人組成小組,以應對緊急情況。軍政府委員會在一項命令中表示,若有需要,這類小組將會支援自然災害和安全事件。丁貌瑞證實這項命令,但他強調首都奈比多目前局勢平靜。

據了解,親民主團體及政治人物組成的影子政府民族團結政府已和部分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組織結盟,發起「通往奈比多之路」(Road to Naypyitaw)運動,目標是控制首都。

緬甸軍政府發言人紹敏通(Zaw Min Tun)11月15日指出,軍方目前在東北部撣邦(Shan State)、東部克耶邦(Kayah State)和西部若開邦(Rakhine State)面臨「大量武裝叛軍的猛烈襲擊」。這些武裝組織使用無人機向緬軍的軍事陣地投擲數百枚炸彈,部分軍事陣地被迫疏散人員。紹敏通表示:「我們正緊急採取措施,以有效防範無人機的炸彈襲擊。」

自緬甸爆發內戰以來,不少緬甸人已逃至到中國印度尋求庇護。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6日表示,中方已為這些人提供必要援助,並盡最大努力搶救傷員,更敦促各方盡快停戰;同日,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巴格奇(Arindam Bagchi)則是表示,新德里對邊境局勢「深感擔憂」,要求緬各方停止暴力,透過對話解決分歧。


麥當勞示意圖。(Ju Han Kim on Flickr CC BY ND 2.0)

馬來西亞|以色列產品抵制運動加劇

隨著以巴衝突愈發緊張,許多與以色列有關的產品遭到馬來西亞國民抵制,對企業產生顯著的影響,包括營業時間縮短和員工薪水減少。儘管如此,大馬經濟學家和消費者協會認為,此抵制運動可能有助於本地產品的發展,因為參與抵制運動的消費者將尋求以色列品牌的替代品。經濟學家亦指出,大馬國民所抵制的以色列品牌,其實質影響可能僅限於在大馬的加盟店,而非以色列品牌的全球總部。

大馬伊斯蘭科技大學助理教授Nuradli Ridzwan Shah強調,抵制運動具激發本地產品銷售的潛力,消費者行為的轉變可能會擴大本地市場的規模和購買力,促進國內企業的成長。他指出,大馬國民抵制以色列品牌是一種選擇,而非強制性的行為,因為大馬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市場體制。然而他建議消費者要了解其抵制的品牌或公司,以免造成本地企業也受到傷害。

大馬國內貿易和生活成本部(KPDN)指出,目前並無針對消費者抵制特定商品的行為制定任何相關政策,對於大馬國民抵制以色列相關產品的行為,政府無法阻止。KPDN副部長Fuziah Salleh表示,政府的立場是支持巴勒斯坦,然而抵制以色列相關產品取決於個人或消費者。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外國品牌是由本地公司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在大馬營運,如麥當勞是由大馬企業Gerbang Alaf有限公司營運、星巴克是由Berjaya集團營運等等。因此Nuradli提醒大馬國民,切勿指責擁有特許經營權的大馬企業正在資助以色列,應對此採取中立立場。

Nusantara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Azmi Hassan則指出,由於大馬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大馬國民採取抵制運動對以色列財務的影響微不足道。事實上,他表示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以色列生產的產品有在大馬市場上銷售。大馬國民欲響應巴勒斯坦發起的「BDS運動」(Boycott, Disinvestment and Sanctions Movement),然國內並無以色列產品,因此擁有特許經營權的大馬企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Twitter官方帳號。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