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224] 泰前進黨執政存變數議長人選擴大分歧、菲副總統薩拉退黨稱拒政治權力遊戲、星總理接班人認台海為亞洲最危險的引爆點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224期,為讀者挑選2023年5月20日至5月26日期間,有關泰國、菲律賓、新加坡、印尼、緬甸與柬埔寨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224|May 20-26, 2023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鄭熹、黃以樂

泰國|前進黨執政之路仍存變數 議長人選擴大分歧
前進黨(Move Forward Party)與為泰黨(Pheu Thai Party)在議長人選的議題上互不退讓,兩黨分歧因此逐漸擴大中。前進黨目前和為泰黨及其他六黨達成協議成立聯盟,並在5月22日已簽署諒解備忘錄,作為七黨未來執政的合作架構。
前進黨副主席Sirikanya Tansakun於5月25日重申該黨立場,認為前進黨必須擔任議長的職位,以利於在立法機關中推動45項法案的草案,以及其他聯合政府的夥伴競選時宣傳的政見。Tansakun並不認為為泰黨會為了議長職位而退出聯盟,因為他相信為泰黨深知民眾對新政府擁有很高的期待,不過他也保證其政黨不會背叛任何一個合作政黨,並歡迎各夥伴就任何議題一同來討論。
前進黨競選助理Piyabutr Saengkanokkul則在其臉書上指出,前進黨必須保住議長一職,儘管在聯合政府中必須做出妥協,但前進黨不應考慮將該職位讓給其他政黨。為泰黨黨魁春南(Cholnan Srikaew)對此感到不滿,並批評該言論是前進黨對其他合作夥伴施壓。
事實上,議長一職在泰國政治裡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尤其對前進黨想要推進各種改革議題而言,更是關鍵的職位。議長也將負責向皇室提供國會選出的總理候選人。為泰黨目前正與前進黨就該職位進行談判,但重申他們對皮塔擔任總理的支持。然而,根據參議員Wanchai Sorntri,其同仁目前對於支持皮塔出任總理一事,仍未拿定主意。

菲律賓|菲副總統薩拉退黨 拒絕政治權力遊戲
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的女兒、現任副總統薩拉(Sara Duterte)宣布退出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黨(Lakas-CMD),引發外界揣測。
薩拉在5月19日發布聲明,即日起退出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黨,但並未說明確切的退黨理由。薩拉指出,今日會任副總統一職,是因為人民的信賴與託付;不願意看到人民對他的信任,被政治權力遊戲所毒害。值得注意的是,薩拉在發表退黨聲明前兩天,與他同黨且為盟友的眾議院資深副議長艾若育(Gloria Macapagal-Arroyo),被降為一般副議長。有關於艾若育被除去資深頭銜的理由,多數黨領袖達里普(Mannix Dalipe)表示,是為了解除艾若育的繁重業務。
此聲明一出,引發外界對黨內分裂甚至聯盟不穩的揣測。該黨目前在菲國316席議會席次中占了71席,為議院中最大黨。薩拉在2021年11月退出他自己所創政黨而加入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黨,並以此黨候選人參選副總統;而總統小馬可仕則隸屬於另一個菲律賓聯邦黨(PFP),這兩個黨連同其他兩個小黨形成聯盟UniTeam alliance。
總統小馬可仕對於薩拉的退黨表示,薩拉身兼副總統、教育部長以及國家終結地方共產武裝衝突專案小組( National Task Force to End Local Communist Armed Conflict)召集人,有太多工作要忙,可能無法再分心於黨務。

新加坡|黃循財:大國爭霸重返亞洲 台灣海峽為最危險的引爆點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5月25日在第28屆日經論壇「亞洲的未來」上發表演說表示,大國爭霸已重返亞洲,台灣海峽為此地區最危險的引爆點。他表示:「所有相關方,美國、中國和台灣都說他們的政策沒有改變。但實際上,他們正在相互反應。局勢不是靜態的,一方任何遞進的舉動,都產生它自身的動力和國內政治壓力,並引起另一方的反擊。結果是局勢越來越危險,我們在向邊緣靠近。」
黃循財強調,儘管台海局勢和美中競爭如何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兩大國的行動,但亞洲其他國家也不只是旁觀者,也有能力形塑本區域的局勢發展。他重申,東協國家不希望被迫選邊站,「我們希望加強與美中的聯繫。任何遏制中國崛起或限制美國在亞洲存在的企圖,在本區域都不會有多少人接受。沒有人希望看到一場新的冷戰」。
另外,被問及美國要求東協在民主和專制間做選擇的看法,黃循財表示,複雜的世界不能被簡單分類並貼上二元標籤。他表示,與其用「民主對專制」這樣的認知框架來分裂世界,更重要的是各國之間建立共同事業,在分歧中共存與合作。 他也表示,新加坡不會盲目照搬別人的做法,「我們學習和調整,應用和發展出適合自身需求和情況的模式。這種模式目前為止奏效,並取得良好成果」。他強調,新加坡的體系不是靜態的,它將繼續演變,但如何演變最終是取決於新加坡人,而非外人。

印尼|伊朗總統訪印 雙邊簽署優惠貿易協定
印尼總統佐科威本週歡迎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來訪,雙邊並洽簽優惠貿易協定(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萊希在2021年上任後首次出訪印尼,除了優惠貿易協定外,兩國共簽署11項協議,他並會晤議長、宗教領袖還有商界人士等要職。
佐科威與萊希在5月23日簽署雙邊優惠貿易協定,佐科威在典禮上表示,希望此協定可以促進雙邊貿易。萊希則指出,制裁與威脅無法阻擋伊朗,我們並會以與理念相近的鄰近國家以及伊斯蘭國家建立關係為優先;希望藉由協定的簽署,讓印尼與伊朗的雙邊貿易額能在未來成長到200億美金。
美國在2018年川普政府時加重對伊朗的制裁,伊朗與印尼雙邊貿易額從早先的7.15億美金,至2019年銳減至1.41億美金,目前的數額約2.5億美金左右。根據新簽署的協定內容,伊朗將允許印尼出口更多加工食品、藥品、紡織品、棕櫚油、咖啡和茶等產品,而印尼將降低來自伊朗的石油和化工產品、金屬、乳製品的關稅。
萊希也指出,2023年為雙邊建交70週年,誠摯邀請佐科威在2016年後,再次來訪德黑蘭。印尼貿易部官員表示,伊朗非印尼傳統貿易夥伴,希望透過雙邊協定,擴張印尼在中東地區的市場與出口貿易。

緬甸|緬軍政府任命多名軍官出任要職 鞏固行政控制
獨立媒體今日緬甸(Myanmar Now)5月22日的報導統計緬甸憲報(Myanmar Gazette)發布的資訊指出,緬甸軍政府自2021年奪權以來,已任命約160名上尉、少校和上校擔任部委要職,其中包括調往內政部、聯邦選舉委員會、中央銀行、緬甸經濟銀行辦公室、大學、市政辦公室、交通部及商務部等部門,顯然是為加強對該國行政機構的控制。
報導指出,調動的軍官中,有35人為少校、中校和上校,其餘都是上尉。其中,位階最高的上校,被任命為大學和學院的校長;軍政府另將28名軍官調往政權經營的銀行,其中6人被任命為中央銀行董事;軍政府還挑選至少25名軍官擔任選舉委員會中的職務。一名緬甸前公務員透露,受傷或健康評估不佳的軍官可向國防軍總司令辦公室提交申請表,寫下他們偏好的3個部委工作,由辦公室重新分配。
自緬甸前軍事強人奈溫(Ne Win)開始,該國的軍事獨裁者採用過類似的方式,鞏固行政控制。在緬甸改革派總統登盛(Thein Sein)和翁山蘇姬所屬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 NLD)執政期間仍舊持續此類調任,但較不頻繁。
對此,緬甸社會出現過反對政府「軍事化」的做法。2015年,緬甸律師們因反對政府任命軍官出任要職,發起「黃絲帶」運動,以示抗議。然而,軍政府執政後,對反對派進行無情鎮壓,導致此類抗議已不常見。

柬埔寨|柬最大在野黨被取消參選資格 人民黨料取壓倒性勝利
柬埔寨選舉委員會於5月15日宣布,最大在野黨「燭光黨」(Candlelight Party)因未提供所需的登記文件而被取消參選資格。儘管燭光黨向柬國憲法委員會提出上訴,然而最後上訴失敗,選舉委員會取消該黨參選資格在5月25日成為定案。
此次選舉中還有其他政黨參選,然而只有燭光黨是最具潛力挑戰長期執政的「人民黨」(CCP)及現任總理洪森。選舉委員會此次取消燭光黨參選資格的舉動與2018年「救國黨」(CNRP)在選前的遭遇雷同,而CCP隨後便取得壓倒性勝利。事實上,CNRP是由燭光黨與「人權黨」合併而成,但在2017年年底被強制解散。
選舉委員會要求燭光黨提供其政黨登記的原始文件,然而該文件在2017年被強制解散過程中、警方突擊CNRP總部時消失,燭光黨自此使用該文件的影本參選。燭光黨向憲法委員會提出上訴,指此決定違憲,但該委員會最後裁定此決定符合憲法。
燭光黨在最近一次地方選舉中取得了總票數的22.25%,隨著該黨被強制退出此次選舉,新一任總理候選人洪馬內(Hun Manet)及其代表的CCP預計將複製2018年全國大選的結果,取得總票數的76.85%,國會125席全歸該黨。除了燭光黨被取消資格之外,另有一政黨(KUGNP)有著同樣的遭遇。專家指出,儘管還有高達17個在野黨仍要在此次選舉中與CCP競爭,但這些政黨支持率極低,而且選舉制度對他們極其不利,預計連一個國會議席都難以取得。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與Twitter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