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通曼谷—泰國公路網小記

條條大路通曼谷—泰國公路網小記

作者:法蘭克(遊四方


泰國是許多台灣自由行旅客的首選之一,即便泰國車輛為右駕形式,也不減租車自駕的興致,尤其泰國領土面積是台灣14倍,如果不搭車,有些景點確實很難抵達。泰國公路系統尚稱發達,路面品質也可以接受,加上泰國車輛駕駛彬彬有禮,不隨便按喇叭,在泰國開車可說相當自在。本篇簡單介紹一下泰國公路系統和一些發展歷程,讓車友們能在漫長的駕車旅途中,增添一點樂趣。

泰國公路品質尚稱平坦,駕駛禮儀甚至比台灣還好,但如果要租車自駕,還是要注意跟台灣相反的右駕習慣,以免發生交通意外。Photo credit:Frank

泰國公路(Highway, ทางหลวง)系統基本上是以曼谷為中心向四周輻射,1號公路向北通往清萊(Chiang Rai, เชียงราย)直達緬甸邊境,2號從1號公路北標府段分支通往東北,直達寮國邊境廊開府(Nong Khai, หนองคาย),3號向東經過度假勝地芭達雅後抵達叻府(Trat, ตราด)與柬埔寨公路銜接,4號往南經過合艾府(Hat Yai, หาดใหญ่)後進入馬來西亞,是4大公路中最長的一段,總長1,300多公里。這個運輸系統同時也呈現泰國政經和地理區劃的視角,泰國的政治和經濟都以大曼谷為核心;而地理區劃上,泰國分成北部、東北部、中部和南部,依序由1至4號公路所貫穿。

泰國公路網
圖中以1號綠色、2號紅色、3號橘色、4號藍色的方式標註泰國公路系統,並依序貫串北、東北、中及南部各府,其中4號公路之間有一段編號37的支線,這是因為碧差汶里府屬於地理區劃上的中部,且又是連接該府與南部巴蜀府的府際主要公路。圖片取自Google Map。

泰國境內公路就以這4個編號為基礎開展,一位數代表全國性公路系統,二位數代表府際間最重要公路,三位數代表府際間次要公路,四位數則是府內連結府尹和其他縣城的公路。如下圖在春武里府3號公路上拍攝,3134就是連結春武里市和府內昂席拉區(Ang Sila, อ่างศิลา)的公路。現代化後,泰國也開始建造收費的車輛專用高架特別道路(motorway, ทางหลวงพิเศษ),例如上圖綠色的7號和9號,不過特別道路的編號系統和公路系統不同,不是本文焦點。

右邊招牌上的4位數公路編號,表示是府內連結兩個城鎮的道路。Photo credit:Frank

這種科學化的公路分類系統其實是近期的產物,但其實公路的建造從1950年代就已經展開,泰國境內最早的現代化柏油鋪設公路是由美國在1955年到1957年資助建設完成,當時適逢越戰初期,美國在泰國東北地區設立大量空軍基地,用來起降前往越南進行轟炸任務的戰機,而這條公路主要也是為了運送軍用物資,不過同時也協助了泰國東北農民運送糧食,因此當年將這條從呵叻府(Nakhon Ratchasima, นครราชสีมา)銜接廊開府的公路命名為「友誼公路」(Mittraphap Road, ถนนมิตรภาพ),也就是今日2號公路。

越戰時,美軍利用泰國全境的7個空軍基地,派遣軍機前往北越進行轟炸任務,地圖上可見泰國東北有4個軍用機場,美軍在該處建設的「友誼道路」主要就是為了運輸軍需用品,成為今日的2號公路。Photo credit:Frank

另一條往北的1號公路,它的歷史集諷刺於一身。此路最初於1936年完工時,從今日的勝利紀念碑到廊曼機場總長22公里,原名叫做「民主路」( Prachathipatai Road ,ถนนประชาธิปไตย),1938年披汶( Plaek Phibunsongkhram, แปลก พิบูลสงคราม)總理任內,公路延長工程直達信武里府(Sing Buri, สิงห์บุรี),總長增加為162公里,為了紀念他前一任總理,因此改名為拍鳳裕庭路(Phahonyothin Road, ถนนพหลโยธิน)。諷刺的是,拍鳳裕庭和披汶就是1932年聯手發動政變推翻絕對王權的兩位將軍,披汶把「民主路」改為「政變將軍路」,似乎預言了泰國迄今多達21次軍事政變的近代史。

BTS素坤逸線東西向沿著素坤逸路搭建,南北向則沿著拍鳳裕庭路搭建,照片背景為拍鳳裕庭24巷站。Photo credit:Frank

另外,曾讀過夏恩史崔特(Shane Strate)《從暹羅到泰國─失落的土地與被操弄的歷史》的讀者應該記得,此碑是泰國「國恥論」的象徵之一,批汶原本希望用這紀念碑來讓國民記住1941年泰國對法戰爭勝利,並且取得柬埔寨的四個府,不過隨著二戰泰國作為戰敗軸心國,四府必須歸還法國,勝利紀念碑反而成為國民記住「失土國恥」的印記。總結這兩項,1號公路可說是泰國近代史的雙重諷刺集合體。

拍鳳裕庭路舊名為「民主路」,起點是勝利紀念碑,路名更迭以及紀念碑的歷史相當耐人尋味。Photo credit:Frank

提到3號公路,應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的本名叫做素坤逸路(Sukhumvit Road, ถนนสุขุมวิท),曼谷市中心最重要的空鐵BTS「素坤逸線」,東西向的部分就是沿著這條路搭建。素坤逸是泰國第五任公路局長,出身於交通工程世家,他的父親曾在八世皇在位期間主理鐵道運輸的內政部長,本人則於1923年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論文主題是研究美國波士頓交通規畫之優劣,是從MIT畢業的首位泰國人。

素坤逸是首位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泰國人,返國之後擔任泰國第五任公路局長,規劃出本文所說的泰國公路網,奇怪的是,維基百科泰文版竟然沒有任何這位偉人的資訊。

素坤逸路最早在1927年就開始鋪設,隨後不斷延伸,1936年時素坤逸路向東可達北欖府(Samut Prakan, สมุทรปราการ),當時名為「曼谷─北欖路」(Bangkok-Samut Prakan Road, ถนนกรุงเทพฯ-สมุทรปราการ)。素坤逸接任當時公路局長後,開始規劃「泰王國國家公路計畫」,把「曼谷─北欖路」納入計畫之中,公路一直延伸到達叻府,路名也因此改成「曼谷─達叻路」。1950年12月10日,為了表彰這位為泰國公路運輸網貢獻良多的工程師,批汶總理決定以「素坤逸」作為路名。

地鐵MRT「素坤逸站」出口就是大名鼎鼎的Terminal 21,與BTS「素坤逸線」交會。Photo credit:Frank

照片中的素坤逸相當俊俏,他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還曾經是「自由泰運動」(Free Thai Movement, เสรีไทย)的成員,戰後參加使團前往美國討論泰國戰後重建的問題。「自由泰運動」約於1942年出現,當時泰國批汶政府為維持政權,決定與日本同一陣線加入軸心國,並且向英美宣戰,當時駐美大使反對批汶的親日政策,拒絕向美國遞交宣戰書,宣布成立「自由泰運動」。其實當年批汶政府也默許政府內官員加入,「自由泰運動」因而成為戰時同盟國情報中心,戰後泰國也因此運動而未遭同盟國追究宣戰行為,加上戰後越南情勢緊張,美國立即展開對泰國的經濟援助以及基礎建設。

碧甲盛路起點位於曼谷艾縣(Bangkok Yai, บางกอกใหญ่),從這裡一直通到馬來西亞邊境,是四條國家公路最長的一條。Photo credit:Frank

最後一條4號公路名叫「碧甲盛路」(Phet Kasem Road, ถนนเพชรเกษม),碧甲盛是第七任公路局長,求學時曾獲得泰國皇家鐵路獎學金前往英國讀書,回國先擔任皇家鐵路局官員,最後成為公路局長。「碧甲盛路」總長1,310公里,最終於1950年完工,成為泰國最長的公路,就像「素坤逸路」一樣,批汶總理在同一天將此路命名為「碧甲盛路」,以紀念碧甲盛的功績。

這個標誌有時候也會在路上看到,屬於鄉村道路系統,歸鄉村公路局管理;前面泰文縮寫代表所在府,如照片中路標所示รย是羅永府(Rayong, ระยอง),表示這是羅永府內的鄉村道路。Photo credit:Frank

也許是因為公路過長,修繕養護比較不容易,4號公路在度假勝地華欣以南的路面品質較差,不過泰國人戲稱,主要是因為此區支持者是泰國民主黨的緣故。從下圖近兩次泰國大選的支持者地圖可以發現,4號公路通過的府基本上是民主黨大本營,而民主黨雖然號稱泰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但實際執政的時間非常少,因此中央政府撥預算修繕4號公路的經費相對不足,使得路面凹凸不平,不過筆者尚未親自體驗,在此給車友作參考。

 

泰國選舉圖
圖中天藍色區域是泰國民主黨的大本營,2019年大選民主黨大敗,黨主席還因此辭職,不過從2011年大選還是能看出民主黨的分布,剛好都是4號公路穿過的區域。圖片引用自Thai Data Point網頁www.thaidatapoints.com。

這些公路雖然用數字做為代號,以便公路局便於管理,這跟台灣省道的概念一致,可是台一線在台北市叫做忠孝西路,到了新北市就變成新北大道,桃園市又變成三民路,泰國可就簡單得多,上面這四條公路四項延伸至領土邊境,路名一次到底,車友在清萊會看到「拍鳳裕庭路」、在達叻府看見「素坤逸路」、在合艾府看見「碧甲盛路」,源頭都來自曼谷,也算是世界公路的一種奇觀。

曼谷的尖峰時刻都會呈現兩排停車場的狀態,塞車的時候不妨看看公路編號,消愁解膩。Photo credit:Frank

泰國公路網的邏輯以曼谷為出發點,向四方發散,而且路名不變,似乎暗示著中央政府的權力要抓緊領土的每一寸。台灣的公路網則是以縱貫奇數、橫貫偶數的方式編號,而且路名在不同縣市取不同名稱。相較於台灣,泰國地廣人稀,開車如果遇上塞車真的是悶死人,車友如果在泰國上路可以四處觀察一下公路編號,或許是個消除無聊的小方法。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ASEAN PLUS 南洋誌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