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56] 大馬新首相穆尤丁宣誓就職、緬總統溫敏訪印度簽10項協議、越向美購30億農產品

[東南亞週報56] 大馬新首相穆尤丁宣誓就職、緬總統溫敏訪印度簽署10項協議、越向美購30億農產品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56期,為讀者挑選2020年2月29日至3月6日期間,有關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菲律賓以及新加坡等國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56 | Feb. 29–Mar. 6, 2020

編譯:柯昀伶、鍾依吟、荊柏鈞、黎柏君


10926575004_6f816526c5_k
馬來西亞新任首相慕尤丁。(Ohio University Libraries Flickr CC BY-NC-ND 2.0

馬來西亞|馬哈迪下台 大馬新首相穆尤丁宣誓就職

根據路透社報導,72歲的馬來西亞新任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3月1日宣誓就職,結束大馬一週以來的因前任首相馬哈迪所引發的政治動盪。慕尤丁為大馬土著團結黨主席,2月29日時由馬來西亞國家元首同意任命,料將導致馬來傳統主義重回馬國政壇。根據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第二號聯合公報,慕尤丁將自3月1日起負責領導聯邦政府所有部門,直至各部會首長獲任命就職為止。

美國時代雜誌3月4日報導指出,身為保守主義穆斯林的慕尤丁在得知獲任命為馬來西亞首相時,隨即就地跪下禱告。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亞洲學院院長James Chin表示,慕尤丁很有可能將大馬帶往更加保守、馬來、以及伊斯蘭的方向。他指出,2018年的馬來西亞內閣擁有前所未有的多元性,內閣成員有40%為非馬來人,包含錫克教徒、華人、及淡米爾人等,導致馬來人更加擔心失去自己的既得利益。

慕尤丁於前首相納吉(Najib Razak)任內曾擔任副首相兼教育部長,並在任內發表「馬來人優先」言論、廢除馬哈迪曾推動的英語教數理政策而引發爭議。慕尤丁曾被看好將成為納吉的繼任首相,然而他於2015年批評一馬發展有限公司(1MDB)的債務問題,引發納吉不滿而遭阿末扎希(Ahmad Zahid Hamidi)取代。現今,慕尤丁透過巫統(UMNO)獲得國家最高行政權力,其將如何對待納吉的一馬弊案仍值得繼續觀察。


87463325_842587609587566_5992555950127448064_n
緬甸總統溫敏拜會印度總統柯文德。(柯文德臉書

緬甸|緬甸總統溫敏出訪印度 簽署10項協議

緬甸總統溫敏(Win Myint)應印度總統柯文德(Ram Nath Kovind)之邀,於2月26日至29日赴印度新德里進行國事訪問,雙方共簽署10項協議。

協議內容主要涵蓋如何促進雙方就能源、貿易、發展、國防、打擊恐怖主義等領域的合作,其中5項諒解備忘錄(MoUs)則聚焦石化產品、防制人口販運、打擊非法盜墾木材、保護老虎及其他野生動物、通訊及醫療研究等議題。此外,印度政府將於2020至2021年財政年度提供5百萬美元,資助執行其他29項計畫。

根據共同聯合聲明,此行意在深化雙方高層互動的傳統,對於展現兩國友好關係具有重要的象徵性意義。尤其在邊界安全議題上,緬甸與印度不僅共享長約1,624公里的陸路邊界及位在孟加拉灣的海上邊界,兩國也同樣備受少數民族武裝團體所擾,兩位領導人強調「不會讓任何組織利用其領土進行對抗另一方的敵對活動」。

分析指出,緬甸若想抗衡中國日益加大的影響力,便須同時深化與印度的關係,這點從緬甸前軍政府最高領導人丹瑞(Than Shwe)在2011年退位前選擇高調訪問中國及印度便可見一斑,頗有宣示兩國對緬甸同等重要的意味。對於印度而言,緬甸具地緣政治重要性,有利新德里推動「鄰國優先」(Neighborhood First)及「東向行動」(Act East)政策,連結東南亞與東亞地區。


757066439_09c99b8cbe_o
越南擬向美國購買30億元農產品。(Catchpenny Flickr CC BY-ND 2.0)

越南|向美購30億農產品 美航母停靠峴港

越南本週宣布將向美國購買上看30億美元(約新台幣900億元)的美國農產品,以縮小雙邊貿易逆差。同時美國航空母艦「羅斯福號」3月5日停靠峴港五日,象徵紀念雙邊建交25週年。

越南農業部發言人阮杜英俊(Nguyen Do Anh Tuan)表示,越南對美國的農產品需求相當高,越南簽署18項協議、從美國內布拉斯加州購買約30億美元農產品,包括10萬頭奶牛、300萬噸小麥和大麥,以及水果、玉米和黃豆動物飼料。

越南在1月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加上在美中貿易戰下,川普曾點名越南「佔大家便宜」,擬對越南加增關稅。美對越貿易逆差額2019年為558億美元、2018年為395億美元。2019年底總理阮春福即表示會增加向美國購買的商品,例如天然氣、煤礦、豬肉、飛機等。此次除了購買農產品外,越南也表示未來擬向美國進口更多高科技產品。

除了貿易往來之外,軍事方面亦有進展。美軍航空母艦「羅斯福號」35日停靠峴港五日,是繼2018年「卡爾文森號」後,美國航艦在越戰後二度訪問越南。美印太作戰司令戴維森(Phil Davidson)3月3日向媒體公告此消息,航母打擊群(Strike Group)約有6,500名人員,在停留期間將與越南進行活動交流,更標誌美越締結外交關係25週年、雙邊關係友好

越南政府每年允許一艘外國船艦停靠,澳洲國防專家賽爾(Carlyle Thayer)指出美國透過此行動釋出訊息,展現其在西太平洋與南中國海的海軍實力,而越南也放出信號表示支持美國維護區域和平穩定。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則表示,美國出於私利並不希望南海穩定,而且與他國聯合軍演展示海事霸權,更證明美國是區域的麻煩製造者。


31935818077_70295d6f2d_o 泰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Wanlop Rugsanaoh。(East-West Center Flickr CC BY-NC-ND 2.0)

泰國|泰國政府與南部分離主義團體和平談判取得進展

泰國政府與南部分離主義團體「國家革命陣線」(Barisan Revolusi Nasional, BRN)3月2日至3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進行第二次和平談判,雙方就技術及行政層面議題交換意見並已取得正面進展,為飽經戰亂的泰國南部鋪下長期和平之路。

參與這次和平談判的要角除了泰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Wanlop Rugsanaoh與BRN代表Anas Abdulrahman之外,還包括肩負引導談判任務的馬來西亞前警察總長Abdul Rahim Noor。

根據泰國和平談判小組的官方聲明,這次會議整體氣氛「具有建設性」,已開始談及部分實質議題,包括如何減少暴力以打造有利後續談判的環境;然而實質議題需要有關部門長時間持續投入與支持,雙方同意在「適當的時機」會面並討論細節。

過去6年BRN均採中斷對話的策略,直至今年1月20日決定重回談判桌,首度與泰國政府官員就南部以馬來族穆斯林為大宗的北大年(Pattani)、也拉(Yala)、陶公府(Narathiwat)等地武裝衝突應以和平協商方式解決達成共識。

泰南地區分離主義盛行的主因可溯及歷史因素,該地原屬北大年蘇丹國的一部分,直至1909年遭暹羅王國併吞,而後隨著馬來族穆斯林要求自治聲浪漸起,便斷斷續續爆發衝突,過去15年來已經造成約7千人喪命。


29699733500_680c85795f_o
杜特蒂展示販毒組織關係圖。(Prachatai Flickr CC BY-NC-ND 2.0)

菲律賓|恢復與聯合國人權議案18國援助協商

菲國總統府3月4日宣布,將恢復與冰島為首等18國的援助協商,這18國在2019年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對於菲國反毒戰爭侵害人權案投下贊成票,使杜特蒂下令暫停相關援助協議。

在菲律賓宣布中止與美國簽訂的軍隊互訪協議(VFA)不到一個月,總統府於227下令立即與18國恢復援助協議協商,包含英國、澳洲等為民答那峨島提供和平行動的主力國家。

2019年7月,以冰島為首等國提案要求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 Human Rights Council)針對菲國反毒戰爭、法外處決侵害人權情況提出議案,最終以18票支持通過表決以調查菲國人權情況。針對此議案,總統府提出嚴正抗議,更揚言不排除與冰島斷交以及退出人權理事會。杜特蒂隨即於8月下令暫停與此18國的相關借貸、援助協商以及交流互動,並指出目前國內的基礎建設貸款與這18國無涉,因此不會對經濟造成重大影響

對於恢復相關協商一事,財政部長杜明奎(Carlos Dominguez III)表示對於菲國的國際援助成效相當有限,日本為主要援助國,並不在這18國名單之內。去年日本政府針對杜特蒂的「建設、建設再建設」(Build, Build, Build)提供超過10開發援助計畫,包含馬尼拉地鐵、輕軌3號線等。


1024px-MRT_map_SGJB.svg
新柔地鐵路線圖。(Wikimedia Commons CC BY SA 4.0)

新加坡|星交通部長:新柔地鐵案不能無限期暫停

針對連接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兩國邊境、延宕已久的新柔地鐵案(Johor Bahru-Singapore Rapid Transit System, “RTS”),新加坡基礎建設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許文遠3月5日指出,儘管星國仍致力與大馬找出解決方案,但該計畫不能無限期暫停,星國期盼儘早接到大馬新政府的新消息。

新柔地鐵案2018年敲定,原訂2019年初動工,2024年完工與營運。但大馬希望聯盟政府於2018年上台後,要求暫緩該計畫,兩國後來於2019年5月簽署同意展延的補充協定,至今共延期3次。不過,星馬兩國須於今年4月30日前簽訂經修改的新柔地鐵雙邊協定、新加坡地鐵有限公司(SMRT)與馬來西亞國家基礎建設公司關於成立合資公司的協定、以及特許經營協定等。

新柔地鐵規劃的路線為連結新加坡的兀蘭(Woodlands)以及馬國柔佛州新山的武吉查卡(Bukit Chagar),全長約4公里。運載量為單向每小時1萬名乘客,有助於舒緩新柔長堤的交通壅塞問題。新柔長堤目前每天過境人次約為30萬人次,許文遠認為,雖然其他例如擴大關卡設施的計畫能夠幫助解決新柔長堤交通壅塞問題,但要做出明顯的改變,仍需要新柔地鐵。

因馬哈迪戲劇性辭職而連帶下台的大馬前交通部長陸兆福表示,他曾在今年1月訪星與許文遠會談,商討該計畫的下一步。他期盼下一任交通部長必須儘快處理新柔地鐵問題,以便4月前能做決定。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