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192] 越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國、大馬國會正式解散全國大選將提前舉行、翁山蘇姬又兩貪汙罪成立總刑期累計26年

[東南亞週報192] 越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國、大馬國會正式解散全國大選將提前舉行、翁山蘇姬又兩貪汙罪成立總刑期累計26年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92期,為讀者挑選2022年10月8日至10月14日期間,有關越南、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泰國與新加坡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192|Oct. 8-14, 2022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鄭熹、黃以樂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S. Mission Geneva/Eric Bridiers 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越南|越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國

越南在本週當選2023至2025年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國,為越南第二次擔任理事會成員。

本週召開第77屆聯合國大會全體會議,會中選出14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新成員,任期自2023年到2025年。越南是東南亞地區唯一候選國,這次也是越南繼2014年到2016年後,第二次當選人權理事會成員。越南政府對此結果表示,越南在促進與保護人員的承諾與努力,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與信任。

然而長期以來越南人權紀錄並不良好,緊縮言論自由,逮捕政治犯、異議者時有所聞。對此自由亞洲電台(RFA)表示譴責,認為越南當局透過政治宣傳和遊說活動,來讓其當選。人權觀察等國際組織也發布聯合聲明,認為越南當局應立即承諾採取具體措施,改善其人權表現,包括釋放被任意拘留的人權維護者與記者,確保言論和結社自由,以及加強與國際人權機制的合作。

外交家雜誌東南亞地緣政治專家史坦吉歐(Sebastian Strangio)則認為,越南當選人權理事會成員國一事,正好說明了當前國際人權制度中的結構性問題。在目前的體系中,大多數國家仍抱持國家主權原則凌駕個人權利的思維。

越南官媒越通社則強調,外界對於越南有許多錯誤指控,越南「以人為本」的一貫政策不變,公民權利獲得憲法保障以及法律承認。


大馬2013年全國大選前競選盛況。(Sham Hardy Flickr CC BY ND 2.0)

馬來西亞|國會正式解散 大馬全國大選提前舉行

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10月10日於布城首相署透過電視直播,宣布第14屆國會於當天正式解散,以利第15屆全國大選提前在今年舉行。根據大馬聯邦憲法,從國會解散日起60天內,必須舉行全國大選。依斯邁指出,他在前一日已覲見國家元首,尋求其對解散國會之意見後獲得御准。

依斯邁亦在電視直播中,呼籲各州政府呼應聯邦政府解散國會的決定,並在全國大選同一天舉行州選舉。由於州政府任期未滿,因此其仍有權在明年任期結束之際才解散議會,並舉行選舉。目前已知雪蘭莪州(Selangor)不會解散州議會,因為該州蘇丹更希望州政府能專注於因應年底水災災情、疫後經濟復甦,以及2023年度的財政預算。

大馬第15屆全國大選的具體日期將由大馬選舉委員會決定,而該委員會將在10月20日召開會議決定此事。此屆全國大選必須在12月9日以前舉行,而且也將會有大量新選民參與。大馬政府在此前已通過法案,將投票年齡降低至18歲,並且將選民登記制度改為自動登記。年輕一代的選民可能會是決定此屆選舉結果的關鍵因素

部分經濟學家對於大馬提前舉行全國大選的決定感到擔憂,並認為聯邦政府在還未通過2023年度財政預算的情況下就解散國會,將對國家經濟造成衝擊,並為投資環境帶來不確定性。事實上,大馬各政黨聯盟目前仍有許多意見不合之處,包括執政黨聯盟本身對於提前解散國會以舉行大選的決定,持有不同的看法,給大馬政治增添更多不穩定性。政治分析專家指出,選舉並不一定會解決此問題,而2023年度財政預算雖然已提呈國會,新政府成立後是否能順利通過之將會是另一個挑戰


翁山蘇姬總刑期達26年。(@francediplo 推特

緬甸|翁山蘇姬又兩貪汙罪成立 總刑期累計26年

緬甸軍政府法庭10月12日以兩項貪汙罪名成立,再判處緬甸前領袖翁山蘇姬3年有期徒刑。遭軍政府指控18項罪名的翁山蘇姬總刑期累計達26年。

根據路透社報導,消息人士透露,繼上月29日緬甸軍政府法庭以違反政府機密法罪名判處翁山蘇姬3年有期徒刑後,12日又進行另一場審判,軍政府法庭以收受賄賂罪名,判處翁山蘇姬3年有期徒刑,翁山蘇姬總刑期累計達26年。

消息人士也表示,翁山蘇姬在這起案件中被控從地產開發商貌魏(Maung Weik)那收受55萬美元的賄賂。該名消息人士也透露,翁山蘇姬在法庭上看起來健康良好,她也已表明會就判決上訴。

緬甸軍政府發言人並未對此置評。但軍政府一直堅稱,緬甸的法院是獨立且遵循正當的法律程序。翁山蘇姬自2021年軍政府政變後被捕與被控高達18項罪名,最高刑期累計可達近190年,77歲的翁山蘇姬否認所有指控。


菲總統小馬可仕。(Bongbong Marcos 臉書

菲律賓|菲鼓勵採購「具競爭力能源」 包括俄羅斯燃料

針對2023年國內的供電安全議題,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表示,鼓勵國內採購「具競爭力」能源來源,包含俄羅斯的燃料。

菲律賓能源部在本週指出,因國內數座水力發電廠預估供電情況不佳,明年夏季供電可能有困難。針對此議題,小馬可仕鼓勵國內的能源公司採購「最具競爭力」的燃料,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來源,以減輕對消費者的影響。

儘管歐美國家對於俄羅斯實施制裁,菲國並未跟進。他更指出,國家利益應為優先。外交家雜誌東南亞地緣政治專家史坦吉歐(Sebastian Strangio)分析,菲律賓的立場也是東南亞地區他國普遍的態度,目前僅新加坡加入制裁行列。

9月下旬小馬可仕訪美時,接受彭博社採訪,便透露菲國正在與俄羅斯協議採購燃料、食品、化肥等產品,以分散供應來源,以及因應通貨膨脹對國內消費民生的衝擊。根據統計,菲國9月的通膨率達6.9%

能源部也補充,購買俄羅斯燃料的最終決定權在當地能源公司本身。此外,近期能源部亦許可澳洲的尼多石油公司(Nido Petroleum)在卡德勞(Cadlao)油田進行鑽井調查,期望能於2023上半年鑽兩座油井,並於下半年順利產油。小馬可仕近期也對媒體透露,有意重啟與中國共同開採南海石油及天然氣的談判,以分散國內的能源供給。


聯合國秘書處。(United Nations Photo on Flickr CC BY ND 2.0)

泰國|聯合國表決譴責俄吞烏4區 泰國選擇棄權

聯合國大會在10月12日通過決議案,譴責俄羅斯「意圖非法併吞」在烏克蘭佔領並舉行入俄公投的4個區域。在193成員國中,143國(佔全體74%)支持該決議案,但泰國選擇棄權,立場與中國、印度、越南及寮國等等相同。

泰國駐聯合國大使素里亞(Suriya Chindawongse)指出,泰國長期以來反對使用武力侵犯或威脅一國領土之完整性,但在此次聯合國大會決議中選擇棄權是基於目前高度不穩定的政治氛圍,降低了各國以務實談判的方式解決此衝突的可能性,甚至有可能造成世界核武大戰及全球經濟崩潰。泰國對於國際原則被政治化的趨勢感到擔憂,並認為現行國際原則對於解決戰爭的效力已逐漸降低。

此看法與泰國對緬甸特使Pornpimol Kanchanalak在6月份表達的看法相似。他針對國際社會對緬甸的態度感到擔憂,並認為譴責、制裁等手段對於解決緬甸危機的效力並不顯著。

泰國在此次聯合國大會中的決定,被評為是「倒戈」西方陣營,亞洲新聞台(Channel News Asia)泰國特派記者Saksith Saiyasombut推測,這可能是因有消息傳俄羅斯總統普丁擬出席11月18至19日在曼谷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外交家》專欄作者Tita Sanglee在此前就指出,泰國擔心若美國總統拜登及俄羅斯總統普丁皆不參加APEC,此會議將被視為是一場失敗的會議,而泰國更傾向於盡力保持會議參與成員之完整性,儘管此舉將提升意外事件的風險。


星國外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10月13日於日內瓦與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會面。(維文臉書

新加坡|星外長維文見世衛總幹事譚德塞 強調須對抗「訊息流行病」

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10月13日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內瓦總部與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會面,雙方同意加強全球流行病監測、提高透明度和打擊流行病錯誤訊息的重要性。

維文於臉書指出,對透明度和全球合作的需求,從未像現在如此緊迫,「我們須對抗『訊息流行病』(infodemic),並確保未來應對國際疫情大流行的措施是有效和協調的。」他也形容雙方會晤良好,並稱譚德塞為「老朋友」。

根據星國外交部新聞稿指出,維文與譚德塞就全球衛生問題進行深入討論,雙方同意加強全球流行病監測、提高透明度和打擊流行病錯誤訊息至關重要。維文讚揚WHO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處理,並表示星國全力支持WHO在不斷演變的全球衛生架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譚德塞也肯定新加坡對國內疫情的積極監測,包括持續的高強度檢測和基因組測序。雙方更同意對未來和新出現的流行病,包括伊波拉(Ebola)病毒和猴痘,做好準備。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Twitter官方帳號。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