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191] 泰憲法法庭判帕拉育總理任期未逾8年期限可復職、星疑因F1賽事和免疫力減弱致新冠確診病例攀升、佐科威將邀習近平於G20後試乘雅萬高鐵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91期,為讀者挑選2022年10月1日至10月7日期間,有關泰國、新加坡、印尼、緬甸、馬來西亞與越南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191|Oct. 1-7, 2022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鄭熹、黃以樂

泰國|憲法法庭判定帕拉育總理任期未逾8年期限可復職
泰國憲法法庭在9月30日裁定,總理帕拉育在職期間,並未超過總理法定任職8年的最長期限。憲法法庭指出,帕拉育任期應從2017年開始算起,因此理論上帕拉育的任期到2025年。已停職5週的帕拉育將復出擔任首相一職,直到2023年國會大選。
關於帕拉育的任期主要有三種說法,第一是由2014年8月開始計算;第二是由現行憲法生效日也就是2017年4月6日開始計算;第三是從2019年國會選舉後、帕拉育6月就職開始計算。泰國國會在野黨議員8月22日向憲法法庭提出請願,要求憲法法庭就帕拉育任期釋憲;憲法法庭8月24日以5票對4票接受了請願案,並即刻起暫停帕拉育的總理職務,直到憲法法庭做出判決。
憲法法庭9位大法官在9月30日以6對3票判決帕拉育的任期尚未屆滿,而帕拉育在得知判決結果後,在臉書發文表示尊重憲法法庭的判決,並花了很長的篇幅強調自己在剩下來的任期內會更加著重國家的發展計畫。
不過此判決引起民間團體相當不滿,多個近2年興起的學運團體,例如「衝破天」(Thalufah)、「人民」(Ratsadon)以及「法政與遊行聯合陣線」(United Front of Thammasat and Demonstration),在憲法法庭宣布其裁定的當天下午,號召近百位民眾在市中心街頭抗議,表達對憲法法庭判決的不滿。

新加坡|疑因F1賽事和免疫力減弱 星國新冠確診病例攀升
新加坡新冠病毒疫情確診病例在過去一週有攀升的現象。根據新加坡衛生部網站每日通報的疫情數據,10月3日星國本地新增2,700多起病例,4日激增至7,000多起,5日稍跌至5,923起。
由於9月30日至10月2日星國才剛舉辦一級方程式賽車(Formula One,F1),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費雪(Dale Fisher)教授認為,F1賽事帶動的慶祝活動與遊客量很可能是造成病例激增的原因。他指出:「若F1賽事造成大型傳播,我們應該會在接下來幾天內看到更多的單日新增病例,但我相信這種情況會在幾週內平復。」
新加坡今年的F1賽事共吸引30.2萬名車迷入場,創下歷來最高紀錄,刷新在2008年創下的30萬人紀錄。但除了人潮引起確診案例提高,傳染病專家也表示,人們對病毒產生的免疫力也正逐漸下降。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s Saw Swee Hock School of Public Health)院長張毅穎表示,考慮到最後一波疫情發生在5到6個月前,單日新增病例在過去兩週明顯增加,這可能是因為星國本地人口的免疫力已開始減弱,再加上近期恢復國際旅遊所致。

印尼|佐科威將邀習近平於G20後試乘雅萬高鐵
印尼總統佐科威將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1月參加完峇厘島G20峰會後,試搭由中國建造、連接印尼雅加達與萬隆的雅萬高鐵(Jakarta-Bandung High-Speed Railway)。
由印尼主辦的G20高峰會將於11月於峇厘島登場,印尼交通部長向媒體透露,佐科威將邀請中國習近平主席在會後搭乘雅萬高鐵,成為雅萬高鐵的第一批乘客。雅萬高鐵萬隆段預計在11月G20峰會時試營運,屆時也不會以全速通車,時速約會在100公里左右。
雅萬高鐵是印尼首條高速鐵路,全長142公里,時速最高可達350公里,完工後雅萬兩地車程將從3小時縮短為45分鐘。雅萬高鐵為中國一帶一路相關工程,由中國鐵路國際有限公司領軍,中國中車旗下四方股份公司設計製造,採用中國技術、標準與設備。
這項工程於2016年開始施工,目前全線隧道已貫通,部分列車已在今年8月從中國送抵雅加達港,是中國首次出口高鐵列車,其他列車將陸續在2023年初前送抵印尼。預計於2023年6月通車、11月正式對外營運。
此外,佐科威政府於2020年拍板將高鐵延伸到泗水,目前由日本方進行可行性調查,最快可於2024年開始動工,2028年完工。

緬甸|緬甸以煽動叛亂罪及違反通訊法判日籍紀錄片製作人10年監禁
緬甸法院10月5日以煽動叛亂和違反通訊法兩項罪名,判處在緬甸拍攝抗議活動紀錄片的日本籍記者兼製作人10年監禁。據路透社報導,日本外交部一名官員6日透露,26歲的日本紀錄片製作人久保田徹(Toru Kubota)因煽動叛亂罪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另因違反電子通訊法被判7年監禁,兩罪同時服刑共10年。
另外,緬甸法院也將於10月12日就久保田徹涉嫌違反移民管理法一事舉行聽證會。緬甸軍方發言人並未就判決置評。根據聯合早報報導,日本駐緬甸大使丸山市郎(Ichiro Maruyama)已要求緬甸當局釋放久保田徹,但被告知當局「將在所有判決宣布後做出決定」。他補充,久保田徹在緬甸當局的批准下已與家人通過3、4次電話。
久保田徹是於今年7月在緬甸仰光一場示威活動中被捕。據日本媒體報導,久保田徹當時正在拍攝反政變抗議活動的紀錄片。據 FilmFreeway簡介,久保田之前曾製作過關於緬甸羅興亞人遭迫害的紀錄片,題名叫「緬甸的難民和種族問題」。緬甸軍方指久保田徹是以旅遊簽證從泰國入境,而他被捕當時正參與抗議活動,並拍攝和採訪抗議人士。

馬來西亞|首相覲見元首可能提解散國會 全國選舉腳步近了?
馬來西亞最大政黨巫統(UMNO)之最高理事會,在9月底決議要在近期解散國會,以提前在今年舉行全國大選,但主要反對意見為2023年度預算案仍未通過國會,以及大馬常年在年底發生的水災,成為了巫統提前舉行全國大選的最大障礙。首相依斯邁於10月6日覲見大馬最高元首進行例行會議,原預計將提及解散國會的建議,但王宮針對此會議發出簡短的聲明,並未提到國會解散。
大馬國會在10月初復會,最受關注的討論事項為2023年度的財政預算。各界認為大馬國會可能會在國會提出預算案後便解散,同時為避開年底雨季及其帶來的水災,大選將以最快速度進行,提名日可能落在10月,投票日可能選在11月初。
首相依斯邁面臨黨內巨大壓力,因為其黨內重要領袖認為此時為該政黨最具優勢的時間,不斷施壓首相儘快選舉。不過,巫統黨內部分成員以及其他政黨盟友持有相反的意見,認為大馬經濟狀況不佳,不應犧牲財政預算案來換取政治利益。大馬氣象局亦提出反對意見,並表示大馬國內各地已經在經歷東北季後風帶來頻密發生的水災,如柔佛、馬六甲和霹靂等地,近期內皆發生水災,當局不鼓勵在此期間舉行選舉。
在覲見最高元首以後,首相依斯邁並未透露是否有討論到解散國會,但在當天晚上與巫統高層召開會議。

越南|越通報國內首起猴痘病例
越南衛生部10月3日宣布,胡志明市出現一名猴痘病患,通報為越南的首例猴痘病例。
根據越南衛生部資訊,該病患為來自胡志明市的35歲女性。她在杜拜旅遊時,於9月18日開始出現發燒、發冷、疲勞、肌肉痠痛、頭痛、咳嗽,以及身體出現紅疹。她在22日返回越南,23日前往醫院檢查並接受隔離,而後在25日檢測出感染猴痘、轉診接受治療。目前病患狀態穩定,並無發燒症狀;越南國內至今也尚未通報其他感染者。
中央政府已責成各地加強邊境監測及通報,以及提高大眾對疾病的警覺。猴痘潛伏期為5至21天,政府也呼籲民眾若有發現症狀如不明原因的水泡、38度高燒、頭痛等,可以到最近的醫院接受檢測。
世界衛生組織在7月23日將猴痘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截至10月3日,全球106國家通報發現猴痘病例,感染人數近7萬例,並已造成25例死亡。在東南亞地區,新加坡在今年6月底出現首例猴痘病例,泰國、菲律賓在7月、印尼則於8月通報國內首起猴痘感染病例。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與Twitter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