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178] G20外長會議印尼登場聚焦全球經濟及俄烏戰爭、俄外長訪越期深化雙邊關係、中外長王毅出訪緬泰菲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78期,為讀者挑選2022年7月2日至7月8日期間,有關印尼、新加坡、越南、緬甸、泰國、菲律賓與馬來西亞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178|Jul. 2-8, 2022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鄭熹、黃以樂

印尼、新加坡|G20外長會議 聚焦全球經濟及俄烏戰爭
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應印尼外長雷特諾(Retno Marsudi)之邀於7月7日前往印尼峇厘島出席為期兩天的20國集團(G20)外交部長會議。星國受邀擔任聯合國30個成員國組成的全球治理小組召集人,該小組旨在促進G20和聯合國成員之間的對話。
根據星國外交部聲明表示,在地緣政治緊張加劇、高通貨膨脹,以及全球供應鏈情況令人擔憂的背景下,與會外長將重點討論加強多邊主義,以及解決糧食和能源安全等問題。在峇厘島期間,維文也會同他國外長舉行場邊會議。
澳洲新任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在前往印尼出席G20會議前先到新加坡訪問,6日她拜會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及維文。對於媒體問及,是否有規劃在G20外長會議期間與王毅在場邊會晤,黃英賢表示,對這類互動抱持開放態度,她坦言,澳中關係明顯存有挑戰,「是複雜且有因果的關係」(complex and consequential relationship)。在台灣議題上,黃英賢表示,澳洲政府不鼓勵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舉措,「我相信這與區域內許多其他夥伴國家的立場一致」。
此次G20會議將是自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世界前幾大經濟體的外長首度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根據路透社報導,拉夫羅夫7日在峇厘島會見了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期間他讚揚了北京,但猛烈抨擊了「公然咄咄逼人」的西方。

越南|俄外長訪越 期深化雙邊關係
受越南外交部長裴青山(Bui Thanh Son)邀請,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7月5至6日出訪越南。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7月6至7日在前往印尼參加G20會議前,先後出訪蒙古與越南。他受越南外長裴青山之邀前往越南,慶祝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10週年。拉夫羅夫在5日抵達河內、於6日上午與裴青山舉行雙邊會談,並與總理范明政(Pham Minh Chinh)進行會面。范明政表示,感謝俄羅斯對越南提供的各項協助,尤其是在新冠肺炎期間,協助越南對抗疫情,並希望與俄羅斯建立更深入的雙邊關係。裴青山則指出,俄羅斯是越南外交政策上的重要夥伴,越南堅持獨立、多邊和多元的對外政策。
越南與俄國在2001年成為戰略夥伴關係,並於2012年進一步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今年為雙邊關係建立的10週年。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東南亞編輯Sebastian Strangio對此表示,拉夫羅夫的出訪恐造成越南與西方國家的緊張關係。
自烏俄戰爭爆發後,越南始終持中立立場,未公開譴責俄羅斯;在聯合國大會上,針對是否暫停俄羅斯在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的投票,越南也投下反對票。3月時,裴青山曾與烏克蘭外長通話,僅表示應依循國際法和和平手段處理爭端。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4月底出訪越南,會後范明政宣布提供50萬美元人道救援金予烏克蘭,是越南在戰爭爆發後首次捐款。雖然越南對俄羅斯未採取譴責立場或加入制裁,不過岸田指出越南的捐款為「正面的一步」。

緬甸|政變後中國外長王毅首訪緬甸 籲各方堅持理性協商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7月3日起展開為期12天的東南亞五國之旅,首站訪問緬甸,並與緬甸外長溫納貌倫(Wunna Maung Lwin)舉行會談,他呼籲緬甸各方理性協商,以國家大局及人民利益為重。中國外交部的聲明中,並未提及雙方是否有討論遭關押的翁山蘇姬,也沒有提到王毅是否與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會面。
根據中國外交部的聲明,王毅在緬甸蒲甘出席瀾湄合作第七次外長會期間同溫納貌倫舉行雙邊會談。王毅告訴溫納貌倫,作為緬最大鄰國,中國真誠希望緬政治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國家發展振興,「期待緬各方以國家大局和人民利益為重,堅持理性協商,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早日實現政治和解和國家長治久安」。王毅表示,中國讚賞緬甸堅定奉行對華友好政策,支持緬方在國際場合維護正當權益和民族尊嚴。緬甸方面則表示堅定支持中國在台灣、涉港、涉藏、涉疆、人權等問題上的正當立場。
部分分析人士對於王毅此次訪緬、與緬保持開放對話渠道持正面態度,但也有人認為此行破壞東協幫助解決緬甸危機的努力。澳洲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副教授泰恩(Htwe Htwe Thein)表示,王毅此行必將提升軍政府領導人的信心,「他們(軍政府)已聲稱此次訪問是對緬甸軍政府主權的承認」。「東協人權國會議員組織」(ASEAN Parliamentarians for Human Rights)主席聖地亞哥(Charles Santiago)則是認為,此行可能會加深如柬埔寨等為軍政府提供合法性的東協成員國,以及馬來西亞等推動與反對派更多接觸的成員國之間的裂痕,「這種裂痕不會幫助緬甸或東協」。

泰國|王毅訪泰國 深化雙方合作夥伴關係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結束緬甸第一站出訪後,於7月4日抵達泰國,並在5日會見泰國總理帕拉育及副總理董恩(Don Pramudwinai)。雙方會晤後,王毅以「一家親」描述中泰關係,並呼籲兩國強化戰略合作關係。
副總理董恩指出,中泰兩國維持良好的戰略溝通,深化了對彼此的政治信任,並強化了雙方實際合作項目。泰國政府發言人塔納功向媒體指出,總理帕拉育向王毅提議加速工程案進度,以幫助推進泰國出口至中國的水果及其他產品。
帕拉育也邀請中國增加其對泰國的投資,並特別指出泰國東部經濟走廊(EEC)適合中國電動車及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設廠。塔納功指出,中國則非常重視強化兩國之連結,特別是中寮鐵路及泰國擴建其鐵路系統。事實上,王毅表示中泰雙方應打造縱貫南北、連通歐亞的中寮泰鐵路,以通道促物流、物流促經貿、經貿促產業,全面推進中老泰三方合作。
2022年正好亦為中泰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十周年,雙方藉此機會同意共建更穩定的中泰關係,並在眾多領域上強化合作關係。泰國作為APEC本年度主辦國,呼籲中國與其在此平台上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及「生物、循環及綠色經濟」(BCG)的發展。

菲律賓|菲小馬可仕會見王毅 期擴大各項交流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7月5日出訪菲律賓,為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上任後,首位到訪菲律賓的外國外長。
在前往印尼參加G20峰會前,王毅先後造訪數個東南亞國家。他於5日抵達馬尼拉,王毅表示,在小馬可仕上任後,中國期待與菲律賓開啟中菲關係的「新黃金時代(new golden era)」,中菲關係會走向更友好的階段。
小馬可仕則指出,希望能擴大菲律賓與中國的各項交流。菲國追求獨立且和平的外交政策,南海(菲稱西菲律賓海)議題不是中菲關係的唯一焦點。根據小馬可仕的推特貼文,雙邊會面時談及農業、基礎建設、能源等議題。他表示,中國是菲律賓最大貿易對象,亦是菲國的「建造、建造、再建造」政策的重要夥伴。在新冠肺炎期間,中國也是第一個向菲國提供疫苗與醫療用品的國家。除了小馬可仕,王毅亦與副總統薩拉(Sara Duterte)、國家安全顧問卡羅斯(Clarita Carlos)以及外交部長馬納羅(Enrique A. Manalo)會面。
路透社報導,許多政治觀察家認為小馬可仕上任後,美菲關係會回到常軌;但相較於美國,菲國將傾向與中國維持更友好關係。小馬可仕曾公開說明,中菲關係的維繫絕對不會犧牲主權。小馬可仕在媒體訪問中也提及,會尋找辦法解決兩國之間在南海議題的衝突。

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訪土耳其 促成雙邊多項合作
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7月5日率團抵達土耳其,展開為期四天的官訪。依斯邁與代表團搭乘的專機於週二早晨抵達大馬機場控股(MAHB)擁有並管理的薩比哈格克琴國際機場(Istanbul Sabiha Gokcen International Airport, ISGIA)。大馬外交部長、科學、工藝及革新部長,以及大馬駐土耳其大使等人在機場迎接之,土耳其政府正式迎接儀式則在7月7日於首都安卡拉舉行。
依斯邁官訪的第一站就是ISGIA,為土耳其伊斯坦堡兩個國際機場之一。該機場是歐洲排名第六最繁忙的機場,亦為2021年歐洲第二最快復甦的機場。大馬機場控股自2008年起參與薩比哈格克琴國際機場的營運,該機場現已成為大馬與土耳其商務關系的其中一個里程碑標誌。
在聆聽MAHB的匯報會之後,首相出席大馬一家(Keluarga Malaysia)的午餐會,與旅居當地的大馬國民聚餐,接著便拜會土耳其知名企業,如該國主權財富基金(TWF)及Oyak基金公司。事實上,大馬首相此行是應土耳其總統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gan)之邀,兩名領導人討論疫後合作、烏克蘭和糧食安全等議題,並促成7項諒解備忘錄之簽署。土耳其是繼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之後,大馬在中東第三大貿易夥伴。
首相依斯邁也訪問了土耳其國防和航太兩大業界巨頭,即MKE Corporation和土耳其宇航工業公司(TAI)。此外,大馬代表團也出席了大馬半導體公司「矽佳公司」(SilTerra)與TUYAR公司舉行的會議。TUYAR Mikroelektronic公司和其他數家土耳其高科技企業選擇大馬作為他們的營運與技術轉移基地,彰顯大馬仍為外資熱門投資地點。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與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