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162] 印尼新首都努山達拉正式動工、大馬柔佛州選舉國陣取得壓倒性勝利、俄烏戰爭星盼中國發揮對俄影響力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62期,為讀者挑選2022年3月12日至3月18日期間,有關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泰國與越南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162|Mar. 12-18, 2022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鄭熹、黃以樂

印尼|印新首都努山達拉 正式動工
印尼總統佐科威本週出席新首都努山達拉工程動工典禮,佐科威指出,整體工程預計將費時15至20年,為印尼2045願景(Vision of Indonesia 2045)重要的一環。
總統佐科威在2019年4月拍板,將首都從雅加達遷移至爪哇島外,新首都將設於東加里曼丹省,北佩納揚巴塞爾縣(North Penajam Paser)和庫塔卡塔內加拉縣(Kutai Kartanegara)的區域,而後在今年1月宣布,新首都將命名為努山達拉(Nusantara)。
原預計去年開始新都興建工程,2024年起陸續進行遷都,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暫緩。本週,佐科威總統及各省省長前往努山達拉參加動工典禮,典禮上舉行了將來自全國34個省分的泥土和水混合的儀式,象徵全國團結一致。典禮結束後,佐科威與第一夫人並在努山達拉露營一晚。
新都努山達拉占地56,180公頃,將分階段施工。第一階段優先興建中央政府單位,包含總統府與公務人員宿舍。預計在2023年底,6萬名公務員將從雅加達移居至此。佐科威指出,政府預計整體工程將花費15至20年。遷都工程也引發環保團體的隱憂,擔心將會破壞東加里曼丹的原始森林。此外,日本軟銀集團也在3月11日宣布對遷都計畫撤資,集團並未對撤資原因多加透露,但表示未來會透過軟銀願景基金持續投資印尼的企業。

馬來西亞|柔佛州選舉 國陣取得壓倒性勝利
國陣(Barisan Nasional)在3月12日的柔佛州選舉贏得40個議席,取得壓倒性勝利,成功以超過三分之二議席優勢重新執政該州。國陣是由巫統(UMNO)、馬華公會(MCA)和國大黨(MIC)組成的政黨聯盟。不過,此次選舉的投票率僅有54.92%,相比上屆選舉的74.5%,落差甚大。
原掌握27席的希盟(Pakatan Harapan),在此次選舉中僅贏得12席。該政黨聯盟中以行動黨(DAP)損失最少,原掌握的14席中僅丟失4席。公正黨(PKR)和誠信黨(AMANAH)在此次選舉中各贏得1席。值得一提的是,此選舉初次登場的大馬民主聯合陣線(MUDA),與希盟合作出戰部分選區,贏得1席。
另一方面,由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領導的祖國鬥士黨(PEJUANG),在成立以來首次參選,卻無法在任何議席突圍而出。慕尤丁領導下的國盟(Perikatan Nasional)在選舉中競選所有56個議席,但僅贏得3席。
國陣在此次選舉中的勝利,超越了其原預計之結果。此為國陣在2021年11月的馬六甲州選舉之後,又一大勝利。國陣的盟友:砂拉越政黨聯盟(GPS),在2021年12月的砂拉越州選舉幾乎大獲全勝,亦可算為國陣的勝利。隨著國陣接連在州選舉中取得佳績,解散國會以促發全國大選的呼聲愈發強烈。

新加坡|俄烏戰爭持續 星國外長:希望中國發揮對俄影響力
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在出席第七屆彭博社東協商業峰會期間,於3月15日接受該媒體記者採訪表示,盼中國利用該國對俄羅斯的影響力幫助結束俄烏戰爭,「現在最重要的是中國採取的決定和行動」。
維文認為,俄國入侵烏克蘭也許是比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更重要的時刻。他表示,中國對俄羅斯在政治、經濟及外交上擁有巨大影響力,希望北京能以中國特色的方式悄悄地、謹慎地但有效地對俄發揮影響力,「這是否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我們將在接下來的幾天和幾週內看到」。
對於新加坡為東南亞第一個對俄羅斯祭出制裁的國家,維文表示,俄國入侵烏克蘭是一個「惡劣的行為且是危險的先例」,此舉踐踏了領土完整、主權和獨立的概念,「我們覺得這是我們必須表明立場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們站在哪一方,而是這些原則對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城邦國家來說至關重要」。
在訪談中,維文也提到,東協旨在成為一個開放、包容的組織,專注於貿易、經濟整合,並具包容性,同時也願意擴大與超級大國在內等所有夥伴國家的合作,東協對軍事聯盟不感興趣。

緬甸|聯合國報告指責緬甸軍方構成危害人類罪 籲國際社會作出回應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3月15日表示,自去年緬甸發生政變以來,至少有1,600人被安全部隊及其附屬機構殺害,超過12,500人被拘留。聯合國在其人權報告中指出,緬甸軍方有系統地犯下侵犯人權的行為,其中許多行為構成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15日表示,安全部隊公然無視人類生命,對人口稠密地區發動空襲並使用重型武器,故意針對平民,許多受害者被擊中頭部、被燒死、被任意逮捕、遭受酷刑或被用作人體盾牌。巴切萊特敦促國際社會採取「有意義的行動」。她表示:「緬甸人民遭受的違反國際法的行為如此駭人聽聞,其廣度和規模要求國際社會作出堅定、統一和堅決的回應。」
目前,國際社會斷緬甸軍政府的金援以加強施壓,例如,歐盟禁止境內企業和個人提供資金給緬甸石油和天然氣公司(MOGE),並凍結其在歐盟的資產;作為緬甸最大天然氣田亞達納(Yadana)的大股東法國道達爾(TotalEnergies)1月表示,6個月內會撤離緬甸;美國能源巨擘雪佛龍(Chevron)也考慮退出。
但相較之下,亞洲能源業者較不願放棄在緬甸的利益。於緬甸西海岸瑞(Shwe)天然氣田持股達51%的南韓浦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Posco International)表示,停止該氣田的開發將影響對緬甸電廠的燃料供應,傷害到人民;泰國油氣探勘公司(PTT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14日也宣布接手道達爾的亞達納氣田業務;緬甸還能透過管線出口天然氣至泰國和中國,兩國也都不考慮對出貨設下重大限制。亞洲能源業者持續在緬甸營運,引起外界憂心制裁力道被弱化。

泰國&緬甸|緬反政府組織炸橋樑衝擊泰緬邊境貿易 緬軍政府宣布邊境貿易可用泰銖
連結泰國湄索(Mae Sot)與緬甸苗瓦迪(Myawaddy)的橋樑,遭緬甸反政府組織在3月11日炸毀,對邊境貿易造成巨大衝擊。儘管在3月16日,臨時橋樑已搭建完畢,但因其50頓的重量限制,大幅減少了渡河的貨車數量。
此次襲擊對此泰緬第二座友誼大橋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修復。緬方已在此地點部署軍隊,以防止同樣的事件再度發生。除了此事件,為了打擊緬甸政府,反政府組織也針對個別貨車進行襲擊,但目前尚未有泰國貨車遭到襲擊。
泰國是緬甸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主要出口至緬甸的產品為機械、運輸設備和製成品。緬甸資訊部與投資部在14日表示,泰國與緬甸邊境沿線的已註冊商家,可從這個月起按照緬甸央行每天公布的緬元兌泰銖匯率進行交易。緬方也指出此決定有助於減少美元升值導致的通貨膨脹。
泰國政府對此政策表示,泰國並未涉及此政策的制定過程,但指出雙方在此之前確實有討論過使用泰銖的可行性,並且也是泰國私部門樂見的事。
事實上,從泰國在2022年1月邊境貿易來看,泰緬邊境貿易為泰國與其他鄰國的邊境貿易中,排行第四大,泰對緬總出口值為112.86億泰銖(約新台幣95.97億元)。

越南|越重開邊境 完整接種者無需隔離
越南政府3月15日宣布,越南將重開國門,歡迎外國旅客入境,完整接種兩劑疫苗且疫情檢測為陰性的旅客將可入境免隔離。
越南自2020年3月關閉國門,本週宣布將從3月15日起調整防疫政策,對外國人和旅外越南人開放出入境,將回到至疫情爆發前的規定,包含恢復日本、南韓、部分歐洲國家等15個國家入境越南免簽證的政策。此外,完整接種疫苗的旅客,在登機前72小時內取得PCR檢測陰性證明,或24小時內取得抗原快篩陰性證明,入境後可免隔離。衛生部稍早也在14日發布新的新冠肺炎居家管理指南,指出新冠肺炎患者若為無症狀或是症狀輕微,可以在家治療,並可於居家隔離期間離開房間,但不能出家門。
越南自3月起疫情升溫,近期7天平均新增病例為25萬例,也創下單日確診病例的新高,公衛學者指出,在轉變成為地方流行病(endemic)前,恐有新一波疫情。截至目前,越南新冠肺炎病例總數638萬例,其中4萬人死亡。目前完整接種疫苗的人口比例為80%,自去年3月開始接種疫苗迄今,接種總劑量已突破2億劑,全國63的省市中已有47個省市成年人口接種比例高於95%。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與Twitter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