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141] 東協施壓下緬甸軍方特赦政治犯釋善意、46國旅客11月起入境泰國免隔離、越南國產車Vinfast河靜省投資電動車電池廠

[東南亞週報141] 東協施壓下緬甸軍方特赦政治犯釋善意、46國旅客11月起入境泰國免隔離、越南國產車Vinfast河靜省投資電動車電池廠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41期,為讀者挑選2021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期間,有關緬甸、泰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與新加坡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141|Oct. 16-22, 2021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黎柏君、鄭熹


緬甸軍方特赦超過5,600名政治犯。(緬甸社運人士Thinzar Shunlei Yi推特

緬甸|東協施壓 緬甸軍方特赦政治犯釋善意

東協10月15日決議拒絕緬甸軍方領袖出席本月峰會,緬甸軍方先是怒批該決定受外國干預,隨後卻在19日宣布釋放超過5,600名政治犯,外界將此舉解讀為緬甸軍方試圖重建其國際形象。

東協外長15日晚間舉行緊急會議,以未能就化解緬甸危機取得足夠進展為由,決議拒絕邀請緬甸軍方領袖、國家領導委員會(State Administration Council)主席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出席本月底召開的峰會,並將改邀一名非政治人物代表與會。這項決定也凸顯向來奉行「不干預內政」政策的東協跨出果敢的一步,不向不合作的緬甸軍方低頭,捍衛東協的作為區域領導組織的可信度

對此,緬甸軍方先是強硬回應,抨擊東協排除緬甸軍方領袖與會的決定是受「外國干預」的結果,直指美國及歐盟向東協成員國施壓;隨後卻在18日頒布特赦令,釋放超過5,600名因參與反政變示威活動被捕的政治犯,其中包括前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LD)發言人。儘管緬甸軍方聲稱是出於「人道因素」,而選在當地重要節日點燈節前夕特赦,外界多將此舉解讀為軍方試圖重建其國際形象。


疫情前位於泰國首都曼谷的中國城。(Photo by Geoff Greenwood on Unsplash

泰國|46個低風險國家旅客11月起入境泰國免隔離

根據曼谷郵報10月21日報導,泰國總理帕拉育(Prayut Chan-o-cha)宣布自11月1日起,將允許來自46個低風險國家旅客免隔離入境泰國。帕拉育指出,他知道加速開放泰國將會帶來更多新冠肺炎感染的風險,但這是一個泰國需要承擔的風險。他表示泰國已和其他國家一樣能更適當地面對新冠肺炎的挑戰,泰國需要學習如何和病毒共存。

根據中央社掌握消息,泰國外交部所公布的低風險國家名單中,包括中國、香港、美國、英國、澳洲、紐西蘭、新加坡、韓國、日本,以及歐盟多數國家等共46個國家和地區,名單中未包括台灣。泰國外交部發言人塔尼(Tanee Sangrat)表示,此次開放名單是由泰國疫情指揮中心所決定,不過泰國政府會分別在12月1日和明年1月1日再次更新名單。

泰國外交部所公布的最新政策指出,這些來自46個低風險國家的旅客必須完整接種兩劑新冠肺炎疫苗滿14天,事先購買保額5萬美元的醫療保險,並在登機前72小時獲得PCR檢測陰性證明。此外,在抵泰時須再次進行PCR檢測並留在旅館等待測驗結果,若確認陰性後就不需要隔離,即可開始在泰國活動。


Vinfast車款。(Rutger van der Maar flickr CC BY 2.0)

越南|國產車Vinfast 河靜省投資電動車電池廠

越南國產車品牌VinFast本週宣布將投資3.8億美元(約106億新台幣)於中部河靜省設立電池製造廠,供應旗下電動車使用,目標在2022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達15,000輛。

VinFast為越南市值最高企業Vingroup集團在2017年創立的國產車品牌,並於2019年成功推出車款。本週宣布將在河靜省設立電動車電池製造廠,起初年產達3GWh,預計到2025年,製造廠拉升到年產能5GWh。電池生產上VinFast與台灣輝能科技(ProLogium)、中國國軒高科(Gotion High-Tech)及以色列StoreDot等公司合作。除此之外,Vinfast也正規畫於越南興建第二座電池廠。

VinFast在布局國際市場上也有許多進展,除了在美國舊金山成立研發中心、取得加州的自駕車測試許可等,並規畫在加州設立35個服務據點與展示中心外,更傳出將在美國設製造廠,搶佔美國電動車市場。今年7月Vinfast宣布於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與荷蘭這五個北美與歐洲重點市場設立分公司,在明年推出VF e35、VF e36兩款電動車銷售。根據路透社本週報導,此兩款車款在美國已開放接受預訂,將於2022下半年交車。越南市場方面則計畫在今年底開始交車,目標是2022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達15,000輛

除此之外,今年4月VinFast也傳出將在美國透過SPAC方式公開上市(IPO),估值上看600億美元 (約1.7兆新台幣),但目前因SPAC相關法規尚不明確而暫緩。


南海。(U.S. Navy photo by Mass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3rd Class Derek A. Harkins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菲律賓|中國船隻挑釁不斷 菲提出外交抗議

菲律賓外交部10月20日聲明指出,針對近來中國政府船隻在南海地區對菲國船隻的累次挑釁行為,已正式發出外交抗議

菲國政府指出,中國政府船隻在南海地區非法使用警報器、喇叭和無線電通訊等,向在菲國領海內定期、守序巡邏的船隻做出挑釁行為,迄今已累計超過200次。中方的挑釁已危害到南海地區的秩序、安全與和平,針對中方作為外交部已正式發出外交抗議

中國近來在南海地區出現多次主權聲索行為。今年3月時菲國在南海牛軛礁(Whitson Reef;菲稱Julian Felipe Reef)的專屬經濟海域發現超過200艘中國船隻聚集,據信為中國民兵所控制;4月更在仙賓礁(Sabina Shoal;菲稱Escoda Shoal)發現7艘中國民兵船。

面對中國不理會菲國多次抗議,外交部長陸辛(Teodoro Locsin Jr.)更曾在其推特上發文,要中國「滾出去(GET THE FXXX OUT)」。杜特蒂也在中菲南海議題上表態,指出若北京要在南海挖石油,屆時菲國必會派出軍艦來聲張主權。根據菲媒Rappler報導,自2016年杜特蒂上台後,菲國外交部已對中國提出超過160次的外交抗議,其中近9成是在2018年後發出。

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下的亞洲海事透明倡議(AMTI)的統計資訊,菲國在過去幾個月內也已加強在南海地區的巡邏,但在數量及頻率上,仍不及來自中方的船隻。


馬來西亞外長塞福丁與印尼外長勒特諾。(塞福丁臉書

馬來西亞&印尼|大馬印尼外長會談 攜手打造旅遊走廊

馬來西亞與印尼兩國外交部長10月18日在印尼雅加達會晤後宣布,雙方擬攜手打造一條旅遊走廊,並將根據國際法劃定馬六甲(Malacca)南部與蘇拉威西海(Sulawesi Sea)的海上邊界。

馬來西亞外長塞福丁(Saifuddin Abdullah)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展開為期四天的訪問,18日與印尼外長勒特諾(Retno Marsudi)會晤後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兩國將致力推動「旅遊走廊安排」(Travel Corridor Arrangement, TCA)協議,盼能安全地促進商務旅客出行,以帶動雙方經濟復甦,亦可預見這項協議將與「東協旅遊走廊安排框架」(ATCAF)相輔相成。

此外,兩國外長談及區域安全議題,除同意依國際法劃定馬六甲南部與蘇拉威西海的海上邊界,也針對澳洲、英國、美國達成的三邊安全協議(AUKUS)交換意見。雙方尤為關切澳洲軍購核潛艦一事,擔憂此舉恐加劇東海及南海的緊張局勢,甚至導致區域軍備競賽。


五國聯防(FPDA)10月18日於新加坡濱海南附近海域聯合舉行空中巡禮及海軍艦艇展示(新加坡空軍臉書

新加坡|紀念「五國聯防」50週年  成員國舉行聯合海空展示

為慶祝「五國聯防」(Five Power Defence Arrangements,簡稱FPDA)50週年,新加坡、馬來西亞、英國、澳洲和紐西蘭等五個成員國10月18日在為期兩週的「團結金禧」演習(Exercise Bersama Gold 2021)最後,於新加坡濱海南附近水域聯合舉行空中巡禮及海軍艦艇展示

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此次演習及聯合海空展示反映成員國對FPDA的堅定信念,也重申此安全機制「不對任何國家形成威脅,也不針對任何一國」。他指出,儘管目前這個區域及全球所面對的安全挑戰與50年前不同,但FPDA仍具影響力。他認為,最大的威脅「不是任何單一國家,而是誤解與誤判」,FPDA作為具包容性、為區域和平穩定做出貢獻的機制,有穩定器的作用。

FPDA為1971年由上述五國組建,主要是為了英軍撤離後,對當時獨立不久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加強安全防衛,一旦星馬面臨武力威脅,FPDA成員國就會相互商討對策。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其臉書上表示,FPDA成立時,東南亞局勢不穩,越戰也還在持續,作為僅次北約、史上第二悠久的軍事夥伴關係,「我很高興FPDA如今仍在運作且有影響力。這類合作也促進了本地區的和平與安全,新加坡會繼續支持。」


封面照片為今年4月在印尼雅加達召開東協緬甸危機會談。來源:時任大馬首相慕尤丁臉書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Twitter官方帳號。

發表迴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