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87] 緬甸大選倒數一個月翁山蘇姬民調上升、印尼國會通過綜合法案引勞工全國串聯抗議、疫情衝擊結婚生育意願星國提新補貼育嬰政策


[東南亞週報87] 緬甸大選倒數一個月翁山蘇姬民調上升、印尼國會通過綜合法案引勞工全國串聯抗議、疫情衝擊結婚生育意願星國提新補貼育嬰政策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87期,為讀者挑選2020年10月3日至10月9日期間,有關緬甸、印尼、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與泰國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87|Oct. 3-9, 2020

編譯:荊柏鈞、黎柏君、柯昀伶、鍾依吟


翁山蘇姬赴奈比多視察投票流程示範。(國務資政辦公室臉書

緬甸|大選倒數一個月 翁山蘇姬民調上升

緬甸全國大選訂於11月8日舉行,現進入倒數一個月,選前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受訪者對國務資政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的信任程度上升,然僅約半數受訪者表示一定會去投票。

緬甸最大的選舉觀測機構可信選舉人民聯盟(People’s Alliance for Credible Elections, PACE)在8月3日至5日期間抽訪全國2,577位選民,並在10月5日釋出調查報告,受訪者對翁山蘇姬的信任程度達79%,較去年提升9%;對軍方的信任程度自44%略為下滑至43%,對聯邦議會的信任程度則從47%上升至53%。當問及哪個政黨最能代表選民的利益及看法,39%受訪者答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較去年提升6%;僅7%受訪者答最大反對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Party),較去年略為提升1%。

不過緬甸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伴隨篩檢率提高,累積病例數繼9月27日破萬後,10月7日便已突破兩萬大關。該調查中僅約半數受訪者表示一定會去投票,雖與去年數據相比並無差異,仍有三分之一受訪者對疫情可能成為投票阻力表示疑慮。有趣的是,受訪者對衛生暨運動部的信任程度達63%,是在國務資政與總統之後排名第三高的單位。


印尼國會。(The Official CTBTO Photo Flickr CC BY 2.0)

印尼|國會通過綜合法案 勞工全國串聯抗議

為抗議削減勞工權益的綜合法案(omnibus bill),印尼30多個勞工團體發起連續三天的上街活動,然印尼國會在抗議前一天旋即表決並通過法案;抗議現場爆發衝突,警方在出動催淚瓦斯與水柱驅離,造成六人送醫

印尼國會眾議院原訂於10月8日表決創造就業綜合法案,勞工團體擬在6日至8日在全國300多個城市發起抗議活動,然國會在10月5日提前表決並通過爭議性高的法案。各大城市出現抗議活動,警方在現場逮捕上百名民眾,並出動催淚瓦斯與水柱驅離,造成六人緊急送醫。

綜合法案係針對市場進行改革、以促進投資刺激經濟成長,為總統佐科威的主要政見之一。法案內容涉及79部相關法律的修法,影響範圍廣泛,修法內涵影響勞工權益,在今年1月草案推出後引發多次勞工上街抗議。法案通過後,勞工權益受到影響,如資遣費將從現行最高32個月減為19個月、允許企業以契約或兼職勞工取代全職勞工、以及每日加班工時提高四小時等。

經濟統籌部長艾朗嘉(Airlangga Hartarto)指出,法案可避免印尼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指一個國家經濟成長達到一定收入水準後,停滯在該經濟水準的情況),目前印尼的經商環境落後於泰國或越南等國,法案的目的在吸引投資、創造就業,通過後預期可促使經濟成長率5.7%至6%、每年創造300萬個工作機會


總理公署部長英蘭妮10月9日宣布新的新生兒一次性補助金計畫細節。(英蘭妮臉書

新加坡|疫情衝擊下不婚不生?星政府提出新補貼政策鼓勵生育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杰10月5日宣布政府將在既有的嬰兒紅利之外,為新生兒提供一次性補助金,以協助減輕配偶疫情衝擊下養育小孩的費用,進而鼓勵生育,對象鎖定年輕伴侶。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新加坡經濟,也連帶使得許多年輕伴侶在收入不穩定的情況下不敢生小孩。身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與財政部長的副總理王瑞杰因此宣布新的補貼政策,而後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長和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英蘭妮(Indranee Rajah)於10月9日公布細節,只要是今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期間出生的嬰兒,其父母親將額外獲得新幣3,000元(約新台幣63,000元)的育嬰補助費用。

英蘭妮引用最近政府的一項調查指出,收到疫情影響,星國每十個受訪者中就有三個表示會延後結婚或是生小孩,因為經濟充滿不確定因素。

現行的嬰兒紅利(Baby Bonus)制度為2015年1月1日起出生的嬰兒,第一與第二個小孩各可獲得新幣8,000元(約新台幣169,000元)補助,第三個以上可加碼獲得新幣10,000元(約新台幣211,000元)補助,這些紅利大致在嬰兒出生18個月內分5期存入父母親的戶頭。如今再推出一次性補助,或可提供更多的生育誘因。


越南於本週逮捕一名異議人士。(Jennifer Moo Flickr CC BY-ND 2.0)

越南|越美人權對話甫落幕 民主人士遭捕

越南10月6日與美國舉辦雙邊人權對話,然在當日政府以進行反國家活動罪名逮捕獨立記者與民主人士范端莊(Pham Doan Trang),若罪名成立最長可判20年刑期

現年42歲的范端莊,曾就人權議題發表多篇文章,包含同性戀與性少數者權益、女性權益、環境與民主運動等,亦曾參與多場社會抗爭運動。2016年美國歐巴馬總統訪越時,范端莊與其他社會運動者在與他見面途中遭捕;2017年時在與歐盟代表會面後也曾遭逮捕。消息一出,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國際特赦組織要求越南當局立即釋放范端莊。人權觀察亞洲區副主任Phil Robertson表示,越南當局長期騷擾范端莊,但范仍抱持信念從事人權與民主倡議,並呼籲當局要傾聽與尊重人民聲音,而非一味打壓。

路透社報導范端莊不具名友人表示,范在數日前似已預料到會遭逮捕。半島電視台報導越南共產黨明年1月將召開第13次黨代表大會,這段時間內恐加強打壓異議力道並緊縮言論審查。在今年越南逮捕了至少25名社會運動人士、29名請願者,目前被拘禁的異議者達258名。


慕尤丁透過臉書直播說明新冠肺炎疫情。(慕尤丁臉書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單日確診屢創新高 沙巴成疫情熱點

馬來西亞迎來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自10月2日起單日確診病例數屢創新高,由於多數病例來自沙巴州,各界將矛頭指向9月26日甫落幕的沙巴州議會選舉,當局表示不打算重啟全國性行動管制,僅針對疫情熱點祭出封城措施。

根據馬來西亞衛生部公布的數據,單日確診病例數連日創新高,從10月2日的287例、3日的317例、大幅攀升至6日的691例,經查發現沙巴州為新增病例最主要來源,甫落幕的沙巴州議會選舉及相關造勢活動普遍被認為是引發新一波疫情的罪魁禍首。尤其是當局以不願阻撓選民返鄉投票為由,同意只要篩檢結果為陰性,便可放寬14天居家隔離的規定,加上部分政治人物在造勢過程中違反社交距離限制,又頻繁往來西馬與沙巴,導致本土感染迅速擴散,沙巴州的累積病例也躍升為第三高,緊追在吉隆坡與雪蘭莪州之後。

因閣員感染而正進行居家檢疫的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6日透過臉書直播向人民信心喊話,強調當局現有足夠經驗、人力及資源因應此波疫情,鑒於全國性行動管制令對經濟與社會衝擊極大,目前不考慮再次施行,但會針對疫情熱點祭出封城措施,並落實居家令;同時,他也坦言沙巴州議會選舉是疫情升溫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強調選舉依憲法規定勢在必行。


泰國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場。(Photo by Mr.Autthaporn Pradidpong on Unsplash

泰國|泰公衛部擬將旅客入境隔離期有條件縮短至10日

泰國公衛部常務秘書奇亞提蓬(Kiattiphum Wongrajit)在10月7日的公衛部記者會中表示,由於泰國的防疫措施相當完善,泰國若即便有第二波疫情、也將不會帶來比第一波疫情還來得嚴重的衝擊。因此,為鼓勵更多外國旅客至泰國旅遊,在泰國公衛部審慎考慮之下,將在兩週內向新冠肺炎疫情管理中心(Centre for Covid-19 Situation Administration, CCSA)提案將隔離期自14日縮短至10日。

據曼谷郵報報導,泰國公衛部醫政司司長頌薩(Somsak Akksilp)亦在記者會中指出,泰國有足夠醫療資源和設備應對疫情,且泰國也已開始生產自己的抗病毒藥物法匹拉韋(Favipiravir)。他說,泰國目前每日約可收治2,000名新冠肺炎患者,包含首都曼谷約每日230至400床,以及曼谷以外各府總和約1,000至1,700床。

公衛部疾病管制局目前仍在持續評估不同隔離期長度的防疫有效性。因為目前的14日隔離期已被證實為100%有效,疾管局便暫以將隔離期縮短至10日為目標,並在實施1個月後評估疫情是否仍能有效維持穩定。若證實有效,甚至將有可能進一步縮短至7日。不過,此項措施仍將只限定來自疫情低風險國家的入境旅客。其餘疫情高風險國家旅客仍需要遵守入境泰國隔離14日的規定。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Twitter官方帳號。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