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80] 雅加達遷都計畫暫緩、泰第二季GDP萎縮22年來最差、柬洞里薩湖水位創新低

[東南亞週報80] 雅加達遷都計畫暫緩、泰第二季GDP萎縮22年來最差、柬洞里薩湖水位創新低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80期,為讀者挑選2020年8月15日至8月21日期間,有關印尼、泰國、柬埔寨、菲律賓、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80|Aug. 15-21, 2020

編譯:荊柏鈞、黎柏君、柯昀伶、鍾依吟


400352996_534156d0de_o
印尼擬將首都遷離雅加達。(Yang Gundul flickr CC BY-ND 2.0)

印尼|雅加達遷都計畫暫緩 2022年再啟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佐科威總統於去年宣布預計耗資330億美元(約1兆新台幣)遷首都計畫將暫緩,工程擬延至2022-2023年啟動。

佐科威2019年4月拍板將首都遷離雅加達,並將新首都設於加里曼丹地區,以平衡來國內57%人口居住於爪哇島的區域發展不均,以及雅加達交通阻塞和日益嚴重的地層下沉問題。遷都一事原本預計2020年提出總體規劃與設計,2021年開始興建工程,2024年起進行遷都作業。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週國家發展規劃部長蘇哈索(Shuarso Monoarfa)指出目前國家首要之務是控制疫情以及經濟復甦,將暫緩新都興建工程,可能會延到2022年或2023年再動工

新首都選於加里曼丹地區,引發恐對環境造成破壞的疑慮。前國家發展規劃部長班邦(Bambang Brodjonegoro)曾表示,遷都工程絕不會破壞加里曼丹區的森林,更會加強新都周圍的復林作業,來建造一個綠色首都。計畫預計將政府機關、外交使館、軍警組織遷到新首都,而中央銀行等金融機構則會留在雅加達。新都預計需容納150萬人居民,遷都工程預計將花費330億美元(約1兆新台幣)。日本軟銀執行長孫正義、前英國首相布萊爾以及阿布達比王儲Mohammed Bin Zayed al Nahyan都名列遷都計畫的顧問


Caption
泰銖。(Philip Roeland Flickr CC BY-NC-ND 2.0)

泰國|22年來之最 泰國第二季GDP萎縮12.2%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泰國經濟命脈觀光業,泰國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創下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最大的萎縮幅度,較去年同期萎縮12.2%,政府因此規劃加碼振興方案,以提振國內經濟。

泰國今年的經濟形勢可謂是亞洲國家之中最嚴峻的,主因是所仰賴的觀光與出口產業均遭疫情嚴重衝擊,加上泰銖走強,在第二季期間匯率升值幅度超過6%,是表現第二強勁的亞洲國家貨幣。泰國國家經濟暨社會發展局8月17日公布第二季GDP較去年同期萎縮12.2%,為22年來之最,亦下修今年經濟萎縮幅度預測值,料將落在7.3%至7.8%區間。

泰國國家經濟暨社會發展局秘書長托薩蓬(Thosaporn Sirisumphand)表示,當局密切關注疲弱的經濟並設法改善,尤其是失業與呆帳問題、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同時也會照顧1600萬名從事非正式經濟活動的勞工。新上任的副總理兼能源部長、掌舵經濟內閣的塔那彭(Supattanapong Punmeechaow)進而在19日宣布將加碼振興方案,以提振觀光、改善失業、並刺激消費,然僅觀光層面有較明確的方向,將奠基早先祭出的振興計畫並加大力度,其餘方案的具體細節仍有待商討。


5927301709_1b8d232699_o
水量豐沛時的洞里薩湖。(Miguel Vicente Martínez Juan Flickr CC BY-NC 2.0)

柬埔寨|洞里薩湖水位創新低 居民憂無魚可捕

位於柬埔寨境內的洞里薩湖(Tonle Sap Lake)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水源主要仰賴雨季時流量增加的湄公河與洞里薩河匯流,而在每年6月至9月底形成的季節性逆流入湖現象,然而這股關鍵水流不僅已連續兩年延遲出現,更讓洞里薩湖水位創下歷史新低

仰賴洞里薩湖維生的Kampong Luong鄉居民對此憂心忡忡,湖泊乾涸致使魚群無法在此產卵繁衍,導致「無魚可捕」的困境,並威脅數百萬柬埔寨人的主要蛋白質來源,觀光船也因湖泊水位過低而無法運行,對當地經濟活動造成衝擊,居民僅能改以兜售雜貨勉強貼補家用。由湄公河流域下游國家—柬埔寨、寮國、泰國與越南組成的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ssion, MRC)將矛頭指向降雨量減少及湄公河上游的水力發電大壩,其中2座位於寮國、11座位於中國。

儘管中國和寮國宣稱水壩帶來重大的經濟貢獻且能發揮穩定湄公河水流的作用,避免極端的水患或乾旱現象,多數專家學者則持相反意見,認為是水壩攔截過多水量,導致水流不穩定、加劇下游國家的乾旱。隨著本次由寮國總理通倫·西蘇里(Thongloun Sisoulith)與中國總理李克強共同主持、預定在8月24日召開的MRC會議即將到來,專家學者疾呼正視經濟及環境威脅,柬埔寨自然資源與水資源治理顧問Ham Oudom便認為中國規避責任,各方應加以抗衡並檢視根本性問題,而非僅觸及廣泛的永續發展。


scarborough_shoal_landsat
黃岩島。(NASA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菲律賓|中國非法沒收菲漁船 正式提出外交抗議

面對中國在南海地區的主權聲索動作,菲律賓8月20日針對先前中國海巡非法沒收菲國漁民的漁船漁具一事,向中國提出正式外交抗議

菲國外交部指出,三描禮士省的漁民在南海黃岩島(Scarborough Shoal,菲稱Panatag Shoal)附近從事漁業行為,5月時遭中國海巡隊沒收漁船及漁具,針對中國的非法沒收行為提出抗議。先前,中國在今年4月宣布於海南省下新設西沙區、南沙區兩個行政轄區,以管轄南海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聲索對南海的主權,即引發越南與菲國嚴正抗議。同月,菲律賓外交部針對軍艦遭中方以射控雷達瞄準一事,發出另一份外交抗議。

中國近年來在南海許多聲索主權動作頻仍,除了軍事演習、海巡護衛漁船捕魚、更在此設立行政區。東協十國在6月的峰會聲明中,重申以國際法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框架處理南海爭議的立場,這是近年來首次在集體聲明中提到《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然而本月初美軍在南海地區與澳洲、日本舉行海軍聯合軍演,杜特蒂下令軍隊不參與演習,被視為是杜特蒂政府對北京的讓步


49825127442_963e476013_k
新冠肺炎疫苗示意。(Jernej Furman@Flickr CC BY 2.0)

馬來西亞|大馬擬推動全民免費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馬來西亞科學技術與創新部部長凱里嘉馬魯丁(Khairy Jamaluddin)8月19日表示,該部將向內閣提案免費提供新冠肺炎疫苗供馬來西亞全國民眾接種。他在一場記者會說,雖然內閣尚未有定論,但他的建議是一旦大馬已購買新冠肺炎疫苗,政府就應該向所有大馬民眾提供免費疫苗接種。

凱里嘉馬魯丁曾在8月初透露,馬來西亞目前正和中國洽談簽訂一項諒解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以確保當未來中國推出的疫苗已達到安全可使用的標準時,大馬也能夠使用。8月19日時,他指出為了避免使大馬完全依賴中國,除了中國之外,馬來西亞政府也同時在尋找其他國家的疫苗製造商。此外,科學技術與創新部也已獲得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授權能夠和疫苗製造商直接洽談,以期能夠獲得最佳疫苗購買價格。


王乙康
交通部長王乙康(王乙康臉書

新加坡|9月起汶紐旅客入境星國篩檢陰性不須居家隔離

新加坡政府8月21日宣布將於9月1日起放寬汶萊與紐西蘭旅客隔離管制標準,只要入境時篩檢新冠肺炎陰性,並且過去14天僅待在該兩國境內沒有到訪其他國家,即可免除14天居家通知(stay-home notice)隔離檢疫措施。此外星國也將修正對這兩國的旅遊警示建議,從目前呼籲國民避免所有非必要的出國旅行,到允許國民到訪汶萊與紐西蘭等國進行一般旅行。

交通部長王乙康表示,決定對汶萊與紐西蘭等國免除隔離要求,目的在協助航空業復甦,並期望藉此逐步刺激整體經濟。他說目前需要趕快在兼顧安全的前提下,開放旅遊限制,重振樟宜機場與航空業者。

王乙康指出,目前這兩國到訪星國的旅客人數可控管,汶萊到獅城每週兩班班機最多載運500名乘客,而紐西蘭則每週四班到獅城,最多載客量為1,200人。此外,這兩國的感染率非常低,每10萬人口中低於0.1例確診病例,星國據此判斷免除汶紐旅客隔離措施所帶來的風險可控可防。 另外新加坡也決定對來自台灣、越南、澳洲(除維多利亞州)、中國與大馬等低風險國家的旅客縮短隔離天數,由目前的14天砍半至7天。星國希望能藉此提供鄰國旅客誘因到訪,幫助復甦獅城航空業與商業活動。今年7月份樟宜機場僅有86,000旅客到訪人次,比去年同期大幅萎縮98.5%。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Twitter官方帳號。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