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42] 東協南韓峰會上印尼與南韓完成CEPA談判、杜特蒂解除政敵羅貝多掃毒委員會職務、Dyson敲定英國搬遷至新加坡新全球營運總部地點

[東南亞週報42] 東協南韓峰會上印尼與南韓完成CEPA談判、杜特蒂解除政敵羅貝多掃毒委員會職務、Dyson敲定英國搬遷至新加坡新全球營運總部地點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42期,為讀者挑選2019年11月23日至11月29日期間,有關印尼、菲律賓、新加坡、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等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42 | Nov. 23-29, 2019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鍾依吟


78122771_2282200741886265_7061010488997445632_o.jpg
東協-南韓特別高峰會(文在寅臉書

印尼|東協-南韓峰會 印尼與南韓完成CEPA談判

東協-南韓特別高峰會11月25至26日在南韓釜山登場,高峰會由南韓總統文在寅和今年東協主席國泰國總理帕拉育共同主持,除了柬埔寨總理洪森因家人身體狀況不克出席之外,其他東協九國領袖皆參與峰會。在峰會中印尼與南韓宣布完成全面經濟夥伴協定(CEPA)談判,將對南韓開放93%的市場。

這項談判歷時7年半談判,印尼與南韓雙邊預計於明年正式簽署。協議生效後,印尼將對南韓開放國內93%的市場,程度高於目前開放的80.1%。印尼並將取消對南韓鋼鐵、汽車、紡織、機械零件等產品的關稅,而南韓將豁免對印尼C級重油、糖和啤酒的關稅。文在寅表示,相信韓國會是印尼擴大基礎建設計畫的重要夥伴

另外菲律賓也宣布與南韓完成5項雙邊協議或合作備忘錄,包含五年期的觀光合作計畫,並致力於明年上半年完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菲國旅遊局長浦耶特(Bernadette Romulo-Puyat)表示到今年第三季,已有超過140萬南韓遊客訪菲,較去年同期成長21%,更是菲國最大觀光客源。雙邊FTA自今年6月開始談判,雖然未能如期在本次峰會上順利簽署,兩國希望在2020上半年能完成協商。

除了菲律賓之外,目前南韓也正與馬來西亞進行FTA洽談,原預計於今年底完成談判,恐怕未能達標,且雙方尚未宣布明確時程。目前南韓已與新加坡、越南分別在2006年、2015年完成FTA簽署。


Vice-President_and_Housing_and_Urban_Development_Coordinating_Council_Chairperson_Maria_Leonor_Robredo.jpg
菲國副總統羅貝多(Presidential Communications Operations Office@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菲律賓|上任不到三週 杜特蒂解除政敵羅貝多掃毒委員會職務

菲國總統杜特蒂11月初才剛任命副總統、同時為其政敵的羅貝多(Leni Robredo)擔任跨部會掃毒委員會(ICAD)共同主席。上任不到三週時間,杜特蒂政府在11月24日宣布解除羅貝多的職務。

羅貝多曾公開發表對杜特蒂掃毒行動的批評,更建議聯合國應介入調查。日前杜特蒂任命她擔任掃毒委員會共同主席,雖然羅貝多的盟友多數反對,她仍接下職務,希望藉此整頓與改革不人道的行動。

本週杜特蒂宣布解除羅貝多的共同主席一職,府方發言人帕內洛(Salvador Panelo)在聲明中列出諸多羅貝多不適任理由,包含:杜特蒂對羅貝多缺乏信任、羅貝多試圖逾權、利用委員會來抨擊政府行動,過去兩週她會晤了許多聯合國等國外單外,卻仍未見其執行任何新計畫。聲明中表示,杜特蒂政府不僅懷疑羅貝多有可能將機密資訊洩漏給聯合國人士,更直言「副總統所為只是讓國家難堪」。而目前杜特蒂尚未公布接替羅貝多的人選。

在第一時間,羅貝多的發言人表示尚未收到正式的解職通知,更指出杜特蒂政府「如同往常,沒有告知當事人的禮儀,便直接對媒體宣布。」羅貝多本人隨後對杜特蒂政府提出多項質疑,像是:如果缺乏信任,為何任命她?杜特蒂政府有什麼資訊是害怕讓她及人民知道的?更直言:「杜特蒂到底在怕什麼?」

與羅貝多同為自由黨的議員龐吉萊納(Francis Pangilinan)則表示,這個任命根本只是虛張聲勢,更質疑杜特蒂是害怕羅貝多有所作為,贏得更高的支持率。國際特赦組織菲律賓分部主任歐拉諾(Butch Olano)說,羅貝多原本有機會阻止血腥殺戮,看來杜特蒂政府不只是沒有準備好、更是被羅貝多嚇到了。


St_James_Power_Station,_Singapore_-_20090926.jpg
新加坡聖詹姆士發電廠將作為新的Dyson全球營運總部。(William Cho@Wikipedia CC BY SA 2.0)

新加坡|Dyson選定新加坡老發電廠 作為新全球營運總部

英國知名吸塵器與電扇品牌戴森(Dyson)11月28日發布消息,確定選定新加坡聖詹姆士發電廠(St James Power Station)作為新的全球營運總部基地。這是在今年1月戴森宣布將把全球營運總部從英國馬姆斯伯里(Malmesbury)搬至新加坡後,首度公開新總部地址。

戴森在新加坡投資已邁入12年,是該公司在亞洲的重要營運中心,目前有1,200名職員,其中350名為工程師與科學家。戴森預計將全球營運中心移到獅城後,將在五年內倍增工程師與科學家的職員人數,加強研究電力電子、能源儲存、感應器、人工智能與視覺系統等技術。

戴森選定的聖詹姆士發電廠址,就在怡豐城(Vivoctiy)旁,佔地約11萬平方英呎(約1萬平方公尺)。該電廠是新加坡歷史上第一座燃煤發電廠,1927年建成後一直營運到1976年才退役,之後幾年作為倉庫用途,2006年轉型為大型夜店場所,2009年被星國認定為國家歷史建築物。2018年夜店租約到期,該建物產權回到地主開發商Mapletree手上。

戴森以生產吸塵器、無葉風扇以及高效吹風機為名,以在英國設計、亞洲生產的模式,成功在全球快速擴張版圖,也使得該公司創辦人戴森(James Dyson)決定將全球營運總部移至新加坡。近年英國脫歐(Brexit)問題也被外界認為是主因之一,不過由於戴森是脫歐的支持者,他將營運總部搬遷至亞洲的決定,也遭到外界批評他「偽善」與言行不一的聲音。戴森本人今年7月已在新加坡買下一間獅城最貴的閣樓公寓,顯示其正逐步將事業中心搬至新加坡。


75521693_2593195480728933_4508658072348000256_n
柬埔寨首相洪森。(洪森臉書

柬埔寨|強人首相洪森一改對美態度 願與美重修舊好

柬埔寨強人首相洪森(Hun Sen)一改往日批評美國密謀推翻其政權的敵視態度,於11月26日回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信函中表示,願與美國重修舊好

洪森除感謝川普保證華府不會尋求改變柬埔寨政權之外,也強調雙方的外交團隊現應致力於「修復信任與信心,並重建兩國政府與人民之間的友好關係」;然而對於川普呼籲「讓柬埔寨回歸民主治理的道路」,洪森未多所回應,僅表示感謝美方的體諒與耐心。

柬埔寨是中國在亞洲最親密的盟國之一,過去因不滿其政治鎮壓行動遭外界批評,曾揚言背棄美國及歐盟。一名柬埔寨官員甚至在數月前,針對美國大使館一則指稱2018年柬埔寨大選未充分反映民意的聲明,表示美國駐柬外交官員應「打包並離開」。

如今兩國雙邊關係出現重大轉向,柬埔寨皇家學院(Royal Academy of Cambodia)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Kin Phea認為,雙方領導人在信件往返過程的建設性反饋,顯示彼此均對深化雙邊關係抱持開放態度;政治分析家So Chantha也同意這是兩國關係正向發展的訊號。


dd8fa011b47b3464f3c4f3f5b816c1aa_small
泰國產業部長兼國家有害物質委員會主席Suriya Juangroongruangkit。(泰國國家新聞局官方網站

泰國|農藥禁令引發強烈反彈 泰國政府決定延緩

泰國國家有害物質委員會(National Hazardous Substances Committee)11月27日決定延緩6個月實施巴拉刈(Paraquat)及陶斯松(Chlorpyrifos)兩種農藥的禁令,並在限制最大殘留量的前提下,取消嘉磷塞(Glyphosate)的禁令。

此三種農藥禁令是由農業部基於健康考量提出,經國家有害物質委員會於10月22日通過,原訂於12月1日正式生效。屆時此三種農藥也將從泰國第三類有害物質調升為第四類有害物質,不得於泰國製造、進出口、或持有。

然而在本月稍早一場公聽會中,有七成五民眾對此採反對立場,主因是不滿農藥禁令的影響層面廣大卻倉促上路,尤其擔憂缺乏價位合理的替代品將衝擊農民生計。11月26日更有多達兩千位農民於曼谷集結,要求推遲禁令,直到有嚴謹的科學研究能證明該等物質確實有害。

面對強烈反彈,泰國政府官員對禁令的立場相繼轉趨保留,包括農業部常務次長Anan Suwannarat表示「若即刻實施禁令,將導致混亂」、產業部長兼國家有害物質委員會主席Suriya Juangroongruangkit也坦言「即刻實施嘉磷塞禁令除會帶來數以千億泰銖損失,更無法自美國及巴西進口大豆」。

泰國是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國,僅次於印度,農產品更佔國內生產毛額8%以上。


30766721210_5b65dfaf67_o.jpg
吉隆坡(Ramon Boersbroek@Flickr CC BY NC 2.0)

馬來西亞|大馬前三季FDI來源國中國砍半美國成長7倍

根據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alaysian Investment Development Authority)11月29日給予路透社的資料顯示,大馬今年前三季(1-9月)外國直接投資(FDI)來源國前三大為美國、日本與中國,直接投資金額分別為59億美元、28億美元與17億美元。

近年來中國崛起後一向為馬來西亞最大外資來源國,但今年受到美中貿易戰的干擾,該地位被美國取代。許多美國廠商在川普發動的貿易戰下,加速轉移設置工廠至中國以外的地方,以避免美中貿易戰中彼此互相加課的關稅。而其中位於中國鄰近東南亞國家,成為外資的轉投資重點區域,例如美國半導體廠商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以及電子公司捷普科技(Jabil Inc)等皆在大馬興建新廠房

今年前三季中國直接投資大馬的金額相較於去年同期減少一半,而美國直接投資大馬金額則成長7倍之多,成為今年9月前投資大馬最多的外資來源國。第二名的日本相較於去年同期也成長4倍多,這跟大馬首相馬哈迪去年5月上台後,積極與日本加強貿易投資關係有關。

今年1至9月大馬核准的FDI成長6.5%至馬幣663億令吉(約159億美元),另有682項案子正在積極洽談中,金額約值馬幣376億令吉(約90億美元)。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ASEAN PLUS 南洋誌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