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09] 大馬東海岸鐵路計畫復活、越南完成首座5G基地台、美中貿易戰致泰國經濟放緩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09期,為讀者挑選2019年4月6日至4月12日期間,有關馬來西亞、越南、泰國、新加坡、緬甸、菲律賓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09 | Apr. 6 – Apr. 12, 2019
編譯:荊柏鈞、黎柏君、柯昀伶

馬來西亞|大馬與中國達成協議 東海岸鐵路計畫復活
經過數月的談判,馬來西亞首相府4月12日宣布與中國達成協議,將重啟大馬東海岸鐵路(East Coast Rail Link, ECRL)計畫。新的第一、二階段造價,將從655億馬幣(約159億美元)降為440億馬幣(約107億美元),大砍215億馬幣(約52億美元),降幅達32.8%。
負責與中方談判的馬哈迪首相特使達因(Daim Zainuddin),4月12日在馬來西亞駐中國大使館召開記者會時指出,省下的費用可降低向中國進出口銀行借貸的金額而減少利息支出,其節省的金額「足夠到能多蓋兩座國油雙峰塔」。不過,雙方新協議的細節,包括貸款利率、馬國延誤工程所需負擔的賠償金額等等,有待下週一(4月15日)由首相馬哈迪親自宣布。
達因透露新的東鐵路線將從原本規劃的688公里縮短為648公里,每公里的造價也從9,800萬馬幣降6,800 萬馬幣。調整過的新路線將取消原規劃的文冬站與鵝嘜站,從吉蘭丹首府哥打峇魯(Kota Baru)至文德甲(Mentakab)後,轉到森美蘭州日叻務(Jelebu)和瓜拉格拉旺(Kuala Klawang),再往雪蘭莪州萬宜(Bangi)與加影(Kajang),最後經過中央政府步城(Putrajaya)後到巴生港口(Port Klang)。其中的日叻務、瓜拉格拉旺、萬宜、加影、步城皆為新規劃的停靠站。
馬哈迪去年5月重返執政後以財政負擔為由,宣布暫緩被中國視為「一帶一路」重要工程的東鐵計畫。去年到今年初馬國政府曾多次宣布將取消該計畫,但今年二月外長賽富丁宣布雙方對於金額談判進展到「最後一哩路」,似乎露出一些曙光。如今雙方在即將於4月25至27日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前達成協議,無疑讓北京鬆了一口氣。

越南|迎接2020年5G布局 越完成首座基地台設置
越南國營的行動通訊業者Viettel計畫在2020年推出5G網路服務,並將採用自行投資研發的技術。Viettel在本周宣布完成第一個5G網路基地台接收站的設置,而六月左右將陸續於河內與胡志明市完成70個接收站,替大規模5G網路佈建做好準備。
目前越南4G網路設備主要採用中國華為技術,與鄰國泰國、菲律賓相同。越南提出的5G網路計畫則傾向採用自行開發、或者諾基亞(Nokia)和愛立信(Ericsson)的技術,端視研發與測試進度而定。Viettel決定自行投入核心技術的研發,原因在於提供安全的國家通信系統,而據報導此舉更是受到美國要求盟友禁用華為5G設備政策的影響。
Viettel的目標是在今年內完成初步版本5G基地台的測試,期望在2020年成為全球首個完成5G網路佈建的國家。根據日經新聞指出,Viettel將在2020年完成80%基礎建設與測試階段、並在2021年提供服務。
至於越南第二大通訊商Vinaphone則擬與芬蘭諾基亞合作,而第三大MobiFone傾向攜手南韓三星推出5G服務。另一方面,越南科技部和瑞典愛立信合作物聯網研發聚落,在河內週邊的和洛高科技園區於4月10日正式啟用,作為科技研發與人才培訓的重鎮。

泰國|美中貿易戰致景氣放緩
日經新聞和日本經濟研究中心近期完成新一季經濟問卷調查,於3月8日至3月27日間訪問印度和東協5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的49位經濟學家和分析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東協5國2019年預期GDP成長率下修至4.6%,唯印度預期GDP成長率則維持7%。
東協5國中,2019年預期GDP成長率下跌的國家包含泰國、新加坡和菲律賓,而主因為泰國和新加坡出口放緩。泰國大城銀行(Bank of Ayudhya)首席經濟學家宋帕溫(Somprawin Manprasert)表示,基於全球經濟放緩影響和美中貿易保護主義的負面衝擊,泰國出口下滑,導致經濟成長放緩。
根據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除了中美貿易戰被認為是泰國經濟發展最大的危機外,第二大和第三大危機分別是國內政治的不穩定性、以及中國經濟放緩。
泰國軍人銀行經濟研究中心(TMB Analytics)負責人Naris Sathapholdeja表示,由於泰國商品和服務出口高度仰賴中國市場,因此中國經濟放緩將對泰國經濟造成衝擊。泰國聯昌國際銀行(CIMB Thai Bank)研究辦公室主管Amonthep Chawla則指出,大選後漫長的組閣過程恐將影響投資者的信心,不過一旦政治危機解除、泰國經濟將能重新恢復增長。

新加坡|獅城第一季經濟成長放緩 GDP僅成長1.3%
新加坡貿工部4月12日公佈星國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為1.3%,除了低於去年第四季的1.9%,也低於市場預測的1.5%,更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季。
其中過去幾季表現不錯的製造業,第一季負成長1.9%,貿工部認為是受到精密工程與電子產品產業的萎縮影響,抵銷掉生物醫學產業的成長。
同一時間,扮演新加坡央行的金管局(MAS)也公佈半年一次的貨幣政策聲明,預測今年獅城的全年GDP成長率會低於預測範圍1.5%至3.5%的中間值,即2.5%。金管局認為今年初的經濟成長放緩力道超過預期,連帶拖累全年表現。
此外,金管局聲明將持續當前的貨幣政策,新幣升值的速度維持不變,但降低對於核心通膨(core inflation)的預測,從原本的1.5%至2.5%,調低至1%至2%。
金管局表示:「新加坡經濟有所放緩,接下來幾季可能緩和擴張。由於全球油價疲軟,以及零售電力市場開放的影響較大,核心通膨比預期來得低」,因此調低通膨預期。新加坡貨幣政策工具主要透過控制匯率,而非調控央行利率。金管會去年4月開始透過讓新幣稍微快速升值達到緊縮效果,而該政策於10月延續,使新幣加速升值。

緬甸|若開邦衝突升級 聯合國憂死傷人數增
緬甸軍方媒體《Myawady Daily》報導,在4月3日的一場位於若開邦布亭東鎮(Buthidaung)的軍方空襲導致羅興亞人6死9傷,而軍方空襲的目的是為平反當地若開軍(Rakhine Arakan Army)的恐怖攻擊活動。
若開軍發言人Khin Thu Kha否認死傷者出自當地武裝組織,並抨擊緬甸軍方的盲目攻擊行為。他向路透社指出,軍方轟炸了每一個地方,因為軍方認為若開軍可能在叢林深處。當地的一名工人則表示,死傷者都是伐竹工人。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高專辦)發言人沙姆達薩尼(Ravina Shamdasani)4月8日於日內瓦的記者會中表示,根據目前收到的未證實情報顯示,死亡人數可能高達30人。「人民正在受苦、正在垂死掙扎的事實不能受忽視,我們應當提升國際對於緬甸的關注。」
聯合國高專辦呼籲緬甸軍方和若開軍立即停止衝突,以確保平民能夠受到保護。高專辦亦譴責緬甸軍方做出「種族清洗」的行為。
緬甸西部若開邦已因緬甸軍方對於羅興亞人的軍事鎮壓受到國際社會關注。鎮壓已導致有超過70萬名的難民跨過邊境前往孟加拉。緬甸政府視羅興亞人為非法公民或非法孟加拉移民。

菲律賓|呂宋島化石 發現新種古人類
科學家4月10日宣布於菲律賓呂宋島找到最新的古人類物種化石,命名為「呂宋古人類」(Homo luzonensis)。
在呂宋島北部卡洛洞穴(Callao Cave)發現的呂宋古人類化石,可追溯回6.7萬至5萬年前,推估古人類約於5萬年前在此居住活動。這些新發現的化石包含三個不同個體,並與目前已知的人種不同。研究團隊中,法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底特律(Florent Détroit)指出,呂宋古人類有著彎曲的手指和腳趾骨,顯示攀爬為該群體的重要行為。不過,呂宋古人類可能為兩足行走,而非住在樹上。從牙齒化石來看,他們體型嬌小,身高不到1.2公尺。
在2000年左右,菲律賓大學研究生米迦爾斯(Armand Salvador Mijares)便曾在卡洛洞穴挖掘化石進行研究。現已成為菲律賓大學教授的米迦爾斯表示,他的團隊在2007年再次回到卡洛洞穴,一開始認為研究斬獲不多,但團隊陸續在2011年及2015年挖掘更多人類化石,最終才逐漸解密化石背後的身分。
這次的發現讓菲律賓一躍考古界舞台。難掩興奮之情的米迦爾斯表示,馬尼拉北部的布拉什省(Bulacan)也有一些人類化石出土,但目前對於這批化石的發現所知不多。
菲律賓考古學家狄松(Eusebio Dizon)指出,這些化石是目前在菲律賓發現最古老的紀錄,但對於所在地卡洛洞穴身兼熱門觀光景點也難掩憂心,擔心會引來盜採者破壞研究進行,並呼籲當局加強卡洛洞穴的保護。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