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商情]全球糧食安全指數 星國首次奪冠
外電編譯:Yun-Ling Ko

是哪個國家擠下了美國成為今年糧食安全指數的冠軍?答案是:新加坡!
糧食安全指的是能夠穩定地讓所有人取得充分、安全且營養食物的狀態。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近期公布2018年「全球糧食安全指數」(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此報告自2012年開始出版,對象涵蓋全球113個國家與地區。「全球糧食安全指數」利用聯合國相關統計資料及數據,統整為四大面向,分別是:購買力(affordability)、供應力(availibiity)、品質與安全(quality and safety)、自然資源與韌性(natural resources and resilience),以衡量一國的糧食安全狀態,並做為政府及企業的參考。
報告指出,糧食安全的威脅主要來自於氣候與環境(雨量、氣溫變化等)、財務(物價、農夫是否能取得貸款)、貿易與供應鏈(貿易壁壘、基礎建設不足)、以及政治社會風險(政治穩定度、社會衝突、貪汙)等。此外,該報告亦針對個別國家分析其劣勢所在。根據今年報告,整體而言全球在糧食安全上更為進步,尤其是中低收入國家,原因主要在於農業基礎建設的大幅改善。
2018年糧食安全指數前三名分別是新加坡、愛爾蘭、美國和英國。儘管只有極小部分的糧食屬於自行生產,今年新加坡首次被評為糧食安全指數最高國家。新加坡奪冠主要原因在於購買力的大幅提升,其購買力提升幅度更是全球之最。新加坡自2012年起人均GDP成長近30%,使得家戶在糧食上的花費占比也相對較低(6.9%),僅次於美國每家戶平均的6.4% 。另外,新加坡還有全球最低的農產品進口關稅。
然而,像新加坡這樣的高收入國家,糧食安全的隱憂及威脅來自於氣候與自然資源變化的衝擊。新加坡農業食品獸醫局(Agri-Food and Veterinary Authority, AVA)表示,新加坡90%以上的糧食仰賴進口,進口國家從2004年的140個,至今成長到180國。一旦這些糧食出口國遭逢氣候變化,糧食安全便會受到影響。
東南亞其他國家中,寮國和菲律賓相較過去有明顯進步。不過,普遍存在於各國的問題是農業研發經費投入低,以及人均GDP較低。在菲律賓、柬埔寨及寮國,貪汙是一大威脅;在寮國,嚴峻的糧食安全狀態、農業基礎建設不足、和農夫取得資金管道欠缺等,都是急欲改善的議題。
東南亞各國糧食安全排名
國家 | 排名 |
新加坡 | 1 |
馬來西亞 | 40 |
泰國 | 54 |
越南 | 62 |
印尼 | 65 |
菲律賓 | 70 |
緬甸 | 82 |
柬埔寨 | 85 |
寮國 | 95 |
參考資料:
- 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 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 Singapore claims top spot as US and UK drop to third place, Food Ingredients First
- Singapore tops global index for food security, The Strait Times
- Singapore tops global index on food security, but climate change may affect food supply, The Strait Times
- Singapore tops 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 – but could face risks, Business I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