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商情] 印尼政府與伊斯蘭團體聯手宣導減塑
外電編譯:Yun-Ling Ko

有鑒於一次性塑膠產品的使用造成垃圾量龐大與環境污染,印尼政府今年六月宣布與伊斯蘭宗教團體攜手,透過宗教力量宣導民眾進行減塑,希望在2025年時達到減塑70%的目標。
印尼政府此次與印尼伊斯蘭教士聯合會(Nahdlatul Ulama,NU)、穆罕馬迪亞(Muhammadiyah)兩大宗教團體合作。NU是印尼最大,也是全球最大的伊斯蘭教組織,約有5,000萬名會員。穆罕馬迪亞則是印尼的第二大伊斯蘭組織,約有2,900萬會員。政府相關單位希望藉由兩大團體的影響力,加強減宿政策宣導效果。
印尼環境與森林部廢棄物處理局局長Rosa Vivien Ratnawati向媒體表示:「這兩個團體有龐大的信眾,相信透過神職人員來告訴民眾,是最有力的宣導方式。我們希望鼓勵民眾從小地方開始做起減塑,如自備重複使用的飲料杯、購物袋等,來從源頭減少一次性塑膠產品使用。」兩個團體也已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友善環境是伊斯蘭文化的一環,將致力於推行塑膠袋、塑膠產品減量運動。
NU氣候變遷與減災局主任表示,這次的活動代表NU不是像大家所想的,只關注政治或宗教議題。NU於今年五月開始線上廣播節目「環保佈道」(Ngaji Sampah, 英文翻譯sermons on waste),由雅加達中央辦公室每個月錄製一次,神職人員將會以宗教觀點與教令,來談論垃圾管理等議題。該節目也計畫在開齋節後,加強探討塑膠袋減量的議題。
另外,印尼政府也與國際環境NGO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印尼伊斯蘭教士理事會(Indonesia Council of Ulema,MUI)合作宣傳。
今年齋戒月,綠色和平組織便發起了#PantangPlastik (英文翻譯AntiPlastic)的網路宣傳,提倡「環保開齋」。綠色和平組織表示,印尼在齋戒月時的塑膠使用量比平時更多,原因之一為民眾在日落後聚在一起享用開齋飯,外帶食物的塑膠袋用量大增。該組織希望透過結合宗教團體力量,讓齋戒月更環保。
在過去,便有印尼宗教團體宣倡議環保行動的案例,如2014年伊斯蘭教士理事會便曾發布教令,禁止信徒盜獵保育類動物;伊斯蘭生態環境科學基金會也曾與多所學校合作,提倡在校園內種樹的活動。
在印尼,平均每人每年製造了17公斤的塑膠垃圾,過去十年內,塑膠袋使用每年增加了98億,其中高達95%未經妥善處理,便直接焚燒或流入海洋,造成環境汙染。全球約60%的海洋塑膠來自中國、印尼、菲律賓、泰國及越南,而印尼是全球第二大海洋塑膠垃圾流出國,僅次於中國。
延伸閱讀:塑膠垃圾往海丟?印尼居東協國家之冠
參考資料:
- Indonesia’s latest weapon to cut plastic bag use: devout Muslims, The Jakarta Post
- Indonesia combines Islam with environmental activism, DW
- Preaching against plastic: Indonesia’s religious leaders join fight to cut waste, The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