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b獲軟銀滴滴20億美元融資 Uber東南亞面臨嚴峻挑戰
外電編譯:楊政鵬(Chen-Peng Yang)

總部設於新加坡的東南亞叫車app霸主Grab近日宣布,其兩大股東 — 日本孫正義主導的軟體銀行(SoftBank)及中國的滴滴出行,將投注新一輪高達2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00億元)的資金,以鞏固Grab在該地區的領先地位,同時進一步擴張旗下GrabPay的移動支付業務 。
除了軟銀及滴滴挹注的20億美元,Grab希望從現有和潛在投資者額外募集5億美元,使該輪募資總計達25億美元。根據Tech in Asia的數據,加上軟銀與滴滴先前投資的7.5億美元,Grab的累計已披露募集資金將來到39億美元。
Grab於2012年由兩位馬來西亞籍的哈佛商學院畢業生陳炳耀(Anthony Tan)及陳慧玲(Hooi Ling Tan)共同創辦。
該公司表示,這是東南亞歷史上金額最大的單筆融資,美國知名科技媒體TechCrunch亦指出,新融資可能使Grab的估值超過60億美元,成為東協地區商業價值最高的獨角獸。但當被問到估值問題時,Grab不願公開談論此事,除因最新一輪融資尚未完成外,具體的預期結束時程也拒絕透露。
新加坡Frost&Sullivan數位轉型副總裁Ajay Sunder談到,一年之內Grab可能將首次公開發行上市(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作為Uber在東南亞最強勁的競爭對手,Grab目前在東南亞七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緬甸、印尼、菲律賓)的65座城市提供包含計程車、摩托車、私家車和共乘(carpool)等服務,佔據95%的第三方計程車叫車服務市場,及71%的私人叫車服務市場。
Grab宣稱,其應用程序迄今已在超過5000萬個移動裝置上被下載,日均乘車人次近300萬,司機網絡則達110萬。此外,其移動支付軟體GrabPay自2016年12月推出以來,每月增長幅度為80%以上。
在Grab急遽成長的同時,另一邊的Uber卻深陷泥淖。與Google無人車計畫Waymo的智慧財產權之爭、公司性別歧視醜聞及CEO的空缺一再地掣肘Uber的宏圖大業。但Uber在中國和俄羅斯接連失利,卻也讓其能集中精力於其他新興市場,比如坐擁6億人口紅利的東協。因此現階段 Grab雖然拔得頭籌,可這場東南亞行動叫車大戰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新聞來源:
- SoftBank, Didi Hand $2 Billion to Uber’s Biggest Asian Rival (Bloomberg)
- Didi and Softbank to invest $2b in Grab; round may reach $2.5b (Tech in Asia)
- Uber competitor Grab has raised $2.5 billion from Asian tech giants (Business Insider)
- Uber rival Grab to nab $2.5 billion in fresh funds from Didi Chuxing, SoftBank and others (CNBC)
- Uber rival Grab raises $2.5bn from Didi, SoftBank (Financial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