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公共交通之路:城市發展與庶民生活的兩難

河內公共交通之路:城市發展與庶民生活的兩難

外電整理:黎柏君


15045208371_ba262bc62a_k
越南機車騎士。(Credit: chriskay @Flickr CC BY-ND 2.0)

一個河內年輕女子騎著她的藍色機車緩緩滑過狹窄又阻塞的武成街(Vu Thanh),接著她與幾個沒有耐性地按著喇叭的機車騎士爭先恐後、攢到前方,最終停在街邊。年輕女子開始了一串與人行道上賣水果和蔬菜的婦人對話,而旁邊的車流就像一條憤怒的河。女子繼續往下騎,又重複一次同樣的過程買到了肉。

這就是越南的日常,而在首都河內更是如此。只要有台機車,在河內不需要下車就可以買到一日所有的生活所需。機車對於越南人來說並非只是一個交通的手段,而是身體的延伸、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機車在越南被用來載貨、被當作計程車、甚至整個家庭都可以乘一輛機車出行。河內的街道幾乎沒有行人行走的空間,河內的700萬人口也以擁有500萬台機車為傲。

雖然汽車因為昂貴的進口稅而使得大多數的越南人負擔不起,但越南汽車的數量仍然不減反增且穩定成長。現在在河內的街道上大約有50萬台汽車。即便在越南逐漸壯大的中產階級將擁有汽車作為一個高社會地位的象徵,但也還不至於到取代機車的程度。因此上週(7月4日)河內市政府的決議自然不是很受民眾的青睞。

延伸閱讀:越南河內2030禁行機車?政府和人民不同調

河內市政府在上週決議,在2030年之前將讓河內所有大街小巷的機車「消失」,人們將得改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事實上,越南總理阮春富曾於2013年提出類似的想法。他那時希望可以逐漸禁止大城市中機車的駕駛,現在看起來至少有個城市終於準備要付諸實踐。

除了混亂的交通使得用路高峰期間的人車窒礙難行,大量的機車所排放的廢氣也加劇了空氣污染。近幾年越南PM2.5的含量已逐漸達到危險的程度,甚至要超越惡名昭彰的北京霧霾。

人們戴著口罩的畫面也慢慢建構出河內的新景象,就如同機車佈滿整個城市的大街小巷一樣。35歲的銀行職員范幸僑(Pham Hanh Kieu)表示,河內的空氣讓人們的眼睛和鼻子惡化,皮膚也難以倖免,因此最好的作法就是保護好自己。她認為如果再不做些什麼去改變交通和污染問題,未來大家將無法在沒有戴好口罩的情況下走出家門。

越南交通部曾對2030河內禁行機車政策發佈問卷調查,在15000人中有超過90%的民眾支持這項政策。然而民眾真實的反應大相徑庭,當地媒體所做的抽樣調查結果與之完全相反。

民眾的反對不無道理,因為河內的公共交通並不完善。就算有700萬的居住人口,他們所仰賴的公共交通系統僅有幾條差強人意的公車路線。不只公車的硬體設施相當老舊,班距和路線的覆蓋都令居民搖頭。28歲曾居住過歐洲和美國的市民楊平文(Duong Binh Van)表示,「如果你想要在越南搭公車,你是完全急不來的,」因為「公車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而且公車跟大家一樣也會塞在車陣中。」

為了改造公車路線的問題,河內市政府曾建立一條BRT路線。然而根據越南《青年報》的調查,這條於2017年年初所設立的路線每趟平均只有42.4名乘客,不到這台全新公車最高搭乘員額的一半。

河內的希望現在寄託於正在建設中的新捷運系統。河內捷運預計要發展出8條、共計300公里的線路,目前建設中的有兩條路線。其中一條2A線(吉靈—河東,Cát Linh – Hà Đông)即將於本年度2017年完工,3號線(呠鎮—河內,Nhổn – Hà Nội)也將於2018年完工。雖然當局預計2021年將全數完工,但其餘6線都尚未開工。在捷運建設的期間曾發生融資困難、工安意外、以及進度延後等問題,考量到這些公共交通發展過程的種種、以及河內市節節上升的人口,也不難理解人們為什麼不太相信2030年是一個能夠完全脫離機車的時間點。

47歲的機車師傅阮明玉(Nguyen Minh Ngoc)認為他的職涯還不至於那麼快結束。他表示,「河內人不會那麼快就放棄機車的,這不只是我們的交通工具,機車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切。再工作20年對我來說應該是不成問題。」不過他亦提到或許有一天,就再也不會有年輕人願意步入這個行業了。


新聞來源:

  1. Cat Linh – Ha Dong Railway open to visitors (Vietnam Net)
  2. Hanoi versus the motorbike: A city fights a lifestyle (VnExpress)
  3. Hope for Hanoi? New bus system could cut pollution … if enough people use it (The Guardian)

1 comment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