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勞工政策改革:馬來西亞第四大族群的貢獻與挑戰
外電整理:黃以樂

今年7月1日,將近800名非法外籍勞工(Pekerja asing tanpa izin)與他們的雇主遭馬來西亞政府逮捕,雇主可能面對鞭刑或5年以下有期徒刑。這次的逮捕行動主要是配合馬來西亞移民署於今年2月中旬推行的「E卡」計畫,該政策目的為合法化非法外籍勞工。
「E卡」計畫允許雇主向移民署提出申請並登記他們僱用的外籍勞工。申請手續成功以後,這些外籍勞工將獲得一張「E卡」成為合法勞工。E卡的申請期限為今年6月30日,未在此之前申請完成的雇主將遭逮捕。
馬來西亞移民署署長Datuk Seri Mustafar Ali表示,這項政策於2月份開放申請,並預計接受約約400,000至600,000的外籍勞工申請。但截至6月為止,僅有140,746成功登記的外籍勞工取得E卡。他亦對馬來西亞雇主多數未積極配合該項政策,表示失望,因為儘管當局已提供非常便捷的程序以供雇主完成申請手續,成功申請的案件卻只有預期中的23%。
由於移民署表示不會延長申請期限,隱藏在馬來西亞多元種族之中,上千萬的非法外籍勞工將面對被逮捕的可能。
馬來西亞第四大族群
事實上,無人確知處在馬來西亞的非法外籍勞工的總人數。即使是政府單位,也尚未能提供一個確切的數字。根據馬來西亞人力資源部的資料顯示,大約有210萬的合法外籍勞工在馬來西亞工作。非法外籍勞工據估計可能高達300萬人。民間團體「馬來西亞雇主聯合會」(Malaysian Employers Federation,MEF)所提供的數據更為驚人,他們認為合法與非法外籍勞工的數量估計有600萬人以上。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總秘書盧成全,認為後者的數據比較接近真實,並指出馬來西亞合法與非法外籍勞工的比例已經達到1:2。
其實,在馬來西亞政府所推出的「第十一個馬來西亞計畫」(The Eleventh Malaysian Plan)中,便期望能限制外籍勞工佔馬來西亞勞動力市場比例15%以下(210萬人)。但是非法外籍勞工的存在,使得外籍勞工的比率高達43%。
截至2016年,馬來西亞人口族群的分布分別為馬來人(68.6%),華人(23.4%),印度人(7%)以及其他(1%),而當局指出外籍人士占馬來西亞總人口的10.3%。如果也納入非法外籍勞工,外籍勞工將成為國內第三大共同體,比率高達19%。
馬來西亞近年來的外籍勞工人數有增無減,比率平均高達8.9%。若現狀不變,馬來西亞的人口結構將受到巨大的影響,所以當局才會採取行動以解決非法外籍勞工的問題。但不幸的是,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其實非常依賴外籍勞動力,因此對於外籍勞工的態度可說是又愛又恨。
水往低處流 人往財富遷
為什麼馬來西亞會吸引且需要那麼多外籍勞工?
馬來西亞是亞洲其中一個最大的外籍勞工進口國,吸引了大量來自周邊國家的勞工,例如印尼、孟加拉、緬甸、越南以及尼泊爾等國家。以往馬來西亞的各大城市每逢佳節時分,都會變得像空城一般,因為大部分居民都會回老家過節。如今情況已變得不一樣。若在國定假日前往大城市,就會驚訝地誤以為自己已經到了達卡(孟加拉首都)。
在東南亞區域中,馬來西亞相比鄰國,經濟較為穩定、社會相對安寧。其他的東南亞國家不是受到天然災害的威脅(例如印尼地震),就是面對戰亂(如緬甸)或貧困(如孟加拉)。70年代至80年代,馬來西亞的經濟突飛猛進,但由於國內的勞動力僅有8百萬人,勞工資源面臨嚴重短缺。供不應求的情況創造了許多的就業機會,吸引大量外籍勞工前往求職。
大部分外籍勞工在馬來西亞從事的產業領域為建築業、生產業、農業(如橡膠與油棕)和家庭看護幫傭服務業,近年來家具產業以及餐廳業對外籍勞工的需求也增加不少。這些行業吸引外籍勞工主要原因有二。第一,馬來西亞的教育普及化,國民平均教育水平高。因此,大部分國民不願意從事「3D工作」(Dirty骯髒,Dangerous危險,Difficult難度高)。馬來西亞人普遍上不會選擇從事前面提及的工作,所以便產生了這些產業的空缺。第二,就算有馬來西亞人願意從事這些上述工作,他們的薪水要求比外籍勞工更高。因此,雇主都比較願意聘請外籍勞工以節省成本。
馬來西亞許多基礎建設都是靠著外籍勞工建成,連在餐館服務客人的服務生也主要是外籍勞工。這些工作所提供的薪水雖然只是國家規定的最低薪水標準,但已經超過大部分外籍勞工在家鄉所能賺取的財富。
隱形的族群 隱藏的危機
馬來西亞的外籍勞工雖然已經構成其人口比例中的五分之一,但這個共同體一直是政策中的邊緣人和社會中的隱形人。近年來甚至成為馬來西亞人民懼怕的群體。去年3月份,一個名為Pertubuhan Rapat Malaysia的非政府組織,公開表達他們對於政府計畫在三年內引進150萬孟加拉外籍勞工政策的強烈不滿。他們召開記者會向大眾警告,若大馬引進這群外籍勞工,國家將遭受較高的傳染病威脅以及恐怖襲擊風險。其極端的言論具有強烈的排外性質,一度引起了許多社會討論,同時也造成當局重新檢討引進外籍勞工的計畫。
居住在城市中的馬國民眾,對於外籍勞工議題較關注的面向是犯罪案件,特別是重大犯罪如搶劫或性侵害。通常涉及外籍勞工的犯罪案件會受到更大的新聞報導,助長了馬來西亞人對他們的歧視。但事實上,當局指出外籍勞工的犯罪率並不高。2013年的犯罪案件中只有1%是由外籍勞工所犯的。同年,世界銀行的報告中更是說明移民的增加其實減少了各方面的犯罪類型。
撇開外籍勞工對社會的影響不談,有威脅的應是對經濟的影響。根據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計劃組」(Economic Planning Unit,EPU;原文:Unit Perancang Ekonomi),國內經濟年成長率到2020年之前,大約會處在4%至5%,少於早年的7%。不過就業成長率會保持在3.3%。但問題是外籍勞工的就業成長率平均已達到8.9%,遠超於馬來西亞所能負荷的程度。另外,在馬來西亞居住的外籍勞工會使用由國內納稅人所資助的各種公共設施,但卻不會為馬來西亞帶來顯著的稅收。
左右兩難
面對勞動力的短缺,同時又受到外籍勞工情況失控的威脅,馬來西亞政府近年來一直在法律與政策中進行改革以解決這個問題。這一次的「E卡」計畫以及事後的大規模逮捕行動也只是眾多政府的努力之一,但同時也是造成眾多雇主頭疼的主因。另外,政府的外籍勞工政策經常反反覆覆,令雇主難以適應。
馬來西亞發展至今,外籍勞工的貢獻是無庸置疑的。國內對外籍勞工的關注逐漸提升也反映出中產階級的成長與成熟。但是對於馬來西亞計畫在2020年成為高收入國家,解決外籍勞工的問題是有所必要的。大規模的逮捕行動只能暫時解決外籍勞工比率過高的問題,並不是對症下藥。馬來西亞如今會過度依賴外籍勞工,是因為大部分產業仍屬於傳統型產業。若要真正成為高收入國家,並且擺脫對低技能勞工的依賴,大馬經濟模式轉型勢在必行。
新聞來源:
- Immigration begins massive ops to flush out illegals (The Sun Daily)
- New E-kad to enable legalisation of foreign workers, says Immigration Dept
(The Star) - Malaysia’s Immigrant Worker Debate (New York Times)
- The dilemma of having foreign workers in Malaysia (The Strait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