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EANSEA] 大馬選區重劃分 紅黃衝突再起
外電整理:黎柏君
上週六10月15日,在馬來西亞雪蘭莪州 (Selangor, Malaysia) 一間百貨公司外,正當兩名星報記者 (The Star) 採訪穿著黃衫的淨選盟5.0 (Bersih 5.0) 進行火炬傳遞遊行時,遭到約5名反淨選盟的「紅衫客」騷擾,該群紅衫客更強行要求他們將採訪影片刪除。當日,華僑日報(Chinese Daily News)記者也在相同情況之下,在雪蘭莪的某間餐廳外採訪黃衫遊行隊伍時遭受數名紅衫客攻擊。
10月16日,全國記者聯盟 (NUJ, The 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 譴責了紅衫客的不理性舉動,並敦促雪蘭莪州警方儘速逮補反淨選盟5.0的紅衫軍領袖進行調查。紅衫軍領袖,同時亦是巫統(UMNO,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sation) 雪州大港區部主席的嘉瑪尤諾斯 (Jamal Yunos) 表示:「我很確定這次紅衫客的行為只是剛好發生,我們並非有意如此」,並公開向大眾道歉、承諾若有造成任何的人員傷亡或損失會負起責任。同屬巫統的副內政部長魯嘉南茲(Nur Jazlan) ,也說國家絕對不會容忍對於記者的暴力及威脅行為。
這已非首次在淨選盟進行活動的情況下遭到紅衫客的騷擾,以往也曾有過紅黃直接衝突的事件發生。
早在2015年九月份,紅衫軍領袖嘉瑪就曾發起「916馬來人尊嚴大集會」,聲稱號召了250個非政府組織參與,以回應淨選盟發起的反政府示威。由於參與淨選盟的黃衫客多以華人為主,而具有巫統背景的紅衫客參與成員多為年輕馬來人,當時狀況演變成高呼辱罵華人口號的反華示威遊行,儘管根據聯邦直轄區巫青團團長莫哈末羅斯(Mohd Razlan Muhammad Rafii) 的說法,該集會最初目的僅是「為提醒淨選盟別再嘗試推翻政府」。
淨選盟5.0成立
歷次淨選盟遊行的發起,皆有其成立緣由。馬來西亞首相納吉(Najib Razak) 於2010年涉嫌將全屬國家資產的一馬發展有限公司 (1MDB, 1 Malaysia Development Berhad) 資金,存入個人帳戶、爾後作為2013年競選之用。此次淨選盟5.0成立,主張在造成大馬政治危機的根源,是馬來西亞首相納吉所涉及的1MDB弊案,以及後續導致馬來西亞民主體制的失敗。淨選盟5.0從10月1日起至11月19日團結大會期間,進行為期六週的火炬傳遞遊行,遍佈東馬和西馬共246座城市。
本次淨選盟5.0除要求首相納吉下台之外,亦提出若干訴求,希望能夠更加完善馬來西亞的民主體制,包含乾淨選舉、乾淨政府、完善國會政治、自由發表異議的權利、提升東馬的政治權力。而這些訴求多與今年 9月15日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公布的選區重新劃分有關,淨選盟內也成立因應選區重劃分的專案研究小組DART (Delineation Action & Research Team),希望可以帶領馬來西亞社會一同討論和影響選區重劃分的合理性與正當性。

新選區劃分
馬來西亞採行議會民主制,在選區劃分層面上分為國會選區(Persekutuan)和州選區(Negeri)。此次新選區重劃中,雖然沒有增加任何的國會議席,但在沙巴州(Sabah)增加了13個州議席次。另外也更改了12個國會選區及34個州選區的名稱或選區界線。
馬來西亞將在2018年8月左右進行新一屆國會下議院大選。
根據DART的研究,綜合舊選區存在的問題和新選區劃分造成的影響主要有五:
-
「傑利蠑螈」現象 (Gerrymander)
選區界線的重劃分被刻意操控,使得對特定的政黨有利,即便這樣的新劃分和現存的行政或自然疆界相去甚遠。例如P158國會選區。
-
選區劃分不均 (Malapportionment)
同樣是一席國會議員,其個別選區所具有的選民數量可能相距甚遠。例如P109 Kapar選區有127,012人,但是P92國會選區Sabak Bernam 只有37,318人。
-
票票不等值現象
在參與式民主之下,「一人一票、票票等值」應當是重要的基本原則。在2013年的國會大選中,國民陣線(BN, Barisan Nasional ) 在獲得47%選票之下取得133 (60%)個席次,而人民聯盟(PR, Pakatan Rakyat) 雖獲得多於國陣的51%選票、但僅取得89 (40%)個席次。
-
代表性不佳
由於國會選區較大,勢必會涵蓋到較小的州選區。新選區劃分後,在部分地區,可能發生「在同一國會選區中的各個州選區獲選黨派不同」的現象。以P111國會選區為例,其內包含3個州選區,分屬不同政黨,因此在單一國會選區之下時、不見得能夠真實反應該國會選區裡的民意。
-
缺少社群和民意連結
不同地區居民會因為有不同的生活習慣而有不同的需求,將不同需求的居民劃分在同一選區,有可能導致民意無法被滿足。以N45州選區Selat Klang為例,新選區劃分將巴生(Klang)的市中心和風俗習慣明顯不同的Pulau Klang島、Pulau Ketam島劃分為同一個選區,選民的不同需求無法被滿足。
新選區劃分亦引發諸多抱怨。雪蘭莪州八打靈再也選區(Pataling Jaya)的國會議員Tony Pua,認為雪蘭莪州各選區席次和選民人數的對應關係「不一致得太過不合理」,因為在雪蘭莪州為數208萬名選民和22個國會議員席次中,居然可以存在著「37,126名選民的Sabak Bernam選區」和「150,000名選民的Damansara選區」的極大差距。Pua指出,每一國會席次平均應該要有大約94,500名選民。
聯邦直轄區Seputeh選區的國會議員Teresa Kok ,則認為選區名稱的改變會造成選民認知上的困擾,她表示:「我對於我的選區名稱從Seputeh被改成Sri Petaling感到不悅,因為選民已經習慣了舊名稱,我很不高興我的選區被沒有良好都市規劃過的Sri Petaling所代表」。Kok亦質疑選舉委員會任意地將她選區內發展較好的區域切割掉,補上較沒有良好規劃的其他地區進入她的選區。
對此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在9月15日公布新選區重劃後,開放30天期間,供民眾或政黨提出選區劃分上的修改建議,至截止日10月14日,選委會已收到836份來自各地的建議書,並將通知符合特定資格的民眾,擇日聆聽民眾的建議。
參考新聞:
- Anti-Bersih 5.0 group to be investigated for criminal intimidation (THE STAR)
- Tony Pua accuses EC of election rigging through latest redelineation move (Malay Mail)
- Why Bersih is marching for the fifth time on Nov 19 (Malaysiakini)
- What is Redelineation? (Bersih 5.0 DART)
- 2016 electoral boundary changes (Berish 5.0 D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