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殺慘案40周年 泰國仍未根除的軍人干政

[ASEANLAND]屠殺慘案40周年 泰國仍未根除的軍人干政

外電整理:黃嬿庭


本周四(6日)是泰國法政大學大屠殺(Thammasat University Massacre,泰國稱เหตุการณ์ ๖ ตุลา,即十月六日事件)四十周年紀念日,眾所皆知的香港學運領袖黃之鋒便是在應邀參加位紀念此事件的一系列活動時遭到泰國軍方拘捕。

在1975年初到1976年中,泰國一共舉行三次國會大選,卻始終無法產生多數政府,在兩任聯合政府頻繁被通過不信任案投票、更迭不斷之下,第三任聯合政府在陸軍總司令去世後,應軍方要求迎接1971年曾在軍方支持下發動政變、宣布戒嚴,並在1973年命令陸軍鎮壓學生的前首相他儂(Thanom Kittikachorn)回國,遭到泰國大學生極力反對。1976年9月25日,兩名學生因張貼反對他儂回泰的宣傳而被吊死,曼谷法政大學於10月5日透過戲劇表演諷刺軍方干政,10月6日,當2000名學生在法政大學校園內靜坐時,發生軍隊進入校園鎮壓驅離的流血事件,泰國政權再度被軍方把持。

四十年後的今天,擔任泰國總理的是前陸軍總司令帕拉育(Prayuth Chan Ocha)將軍,2014年軍方發動政變要求盈拉(Yinluk Shinawatra)政府下台後,2007年頒布的憲法被軍方發布的臨時憲法取代,由軍方所控制的憲法起草委員會(Constitution Drafting Committee,CDC)著手草擬憲法。該部憲法草案已於今年8月7日通過,為泰國實施君主立憲制83年內的第20部憲法。

在新憲法過關後,依軍政府先前的承諾,泰國將於2017年舉行國會大選,按照新憲法,新總理將由250名軍方任命的參議員和500名民選眾議員共同選舉產生,代表民意的眾議院相對權力被大幅削弱,且在政權完全轉移之前,在新憲法之下,臨時憲法仍保有其效力。

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副總理威沙努(Wissanu Krea-ngam)在媒體採訪時表示,若到時候無法選出總理,目前的軍政府作為看守政府,得以動用臨時憲法44條所賦予的權利解散國會,各界一片譁然。威沙努事後表示,自己這番話並沒有意圖要讓軍方解散新產生的國會,但這不失是打破僵局方法之一。

儘管250名參議員對總理人選只能進行投票,沒有提名權,但新憲法草案中第272條提及,「總理能夠由不在政黨名單上的人物擔任」,民間各政黨皆對此表示反對,認為是軍方想繼續藉此繼續干政。為泰黨(Pheu Thai Party)表示,「這套憲法從一開始敞開著對『非經選舉產生的總理』的大門,威沙努大概是想讓我們知道,未來產生的總理有極大可能不是來自政黨提名。」

近日泰國憲法法庭正在對新憲法做最後的審查,要求憲法起草委員會對第272條進行修改,親軍方人士於是也不善罷干休,與軍方關係良好的前參議員拍奔(Paiboon Nititawan)表示將出來籌組政黨,「歡迎退役軍人加入。」同時他也毫不諱言對帕拉育的支持:「這個國家總是需要有個好人繼續完成軍政府時期的改革,對我而言,那個人就是帕拉育將軍。」

在泰國近百年來蹣跚前進的君主立憲政治中,泰皇拉瑪九世一直在人民政黨及軍方之間扮演影響重大的仲裁者,促成政權的轉移,使國家維持著表面的和平。但如今已垂垂老矣的蒲美蓬要如何繼續影響泰國政局,微笑國度脆弱的外包裝是否會就此破裂,只能由各界繼續密切關切了。


新聞來源

  • Thammasat Uni massacre remembered on campuses(The Nation
  • Wissanu hints at House dissolution as last resort(Bangkok Post
  • Pro-military network moves to keep Prayut as PM(Bangkok Post
  • 泰國憲法公投過關,走向隱性軍政府(端傳媒

1 comment

發表迴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