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走向右走?泰國軍政府失去方向的外交政策

[ASEANLAND]向左走向右走?泰國軍政府失去方向的外交政策

作者:黃嬿庭


上月(5月)17日,美國駐泰大使戴維斯(Glyn Davies)在與泰國外長巴穆威奈(Don Pramudwinai)會晤時,暗示泰國針對目前正進行的中菲南海仲裁案應採取強硬的支持立場,不過並未得到泰國方面的正式回應,加上雙方在會後的記者會上對於軍政府打壓言論自由一事爭鋒相對,這個話題也就相對被掩蓋了。

泰國總理帕拉育(Prayut Chan-o-cha)本月初在新加坡舉辦的香格里拉對話論壇上,呼籲各國應追求該區域的「新戰略平衡」,但其大意便是東協成員國接受中國即將在影響東南亞區域事務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然而為了迎合歐美國家,帕拉育又另外強調,東南亞地區的區域合作要以民主意識形態作為前提,態度顯得模稜兩可。

政變掌權後兩年,領導泰國的軍政府不斷試圖在其對外關係中尋求適當的平衡。泰國官員表示,軍政府是在實施「全方位的外交政策」,以挑撥各方列強彼此間的關係,為泰國在外交上尋求最大的利益,近代暹羅就是這樣才得以在英法利益競逐的中南半島維持相對獨立的地位,因此這是個根植於歷史、值得仿效的典範。

不過《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的專欄作家克里斯賓(Shawn W. Crispin)可不這麼認為。他表示,相較於泰國過去的平衡政策是在對外事務上進行敏銳的拿捏,軍政府現在的做法反倒是缺乏明確戰略方針的展現,「這對於鞏固與重要夥伴之間的關係,只會有害無益」。

軍政府掌權後,美國對於泰國人權狀況和民主轉型的一系列批評使得泰國在外交關係上相對往中國靠攏。近來在面對美國對人權狀況的指控上,泰國都採取較強硬的態度,同時開始向中國軍購,並進行聯合軍演,但中泰雙方在昆泰鐵路的建設案上遲遲無法達成共識,泰國方面對中國的遊客及投資又抱有疑慮,並採取相對保守、限縮的政策,因此美國作為泰國重要戰略夥伴地位的下降所產生的空位,是否將由中國來填補,仍是個未知數。

除了中美之外,泰國也嘗試尋求與其他戰略夥伴之間關係的強化,包括和印度在打擊恐怖主義及人口販運上談成合作備忘錄的草案外,帕拉育也預計將前往印度進行訪問,並表達未來與俄羅斯進行更進一步軍事及安全合作的意願。

BYR4W4VdAJIWHUeT8avg31wPytcRAIhp
帕拉育與俄國總統普丁。(Source: Russian Gov.)

相較於和美國合作,若泰國選擇與中國或俄羅斯合作,軍事用支出會大幅減輕。然而儘管如此,泰國的軍事設備及安全結構仍相當依賴美國,美國和泰國自二戰後延續至今的聯盟關係以及諸多雙邊協議,使泰國能優先取得美國先進的軍備及技術,但伴隨而來的保密協定,也讓泰國在軍事上與他國,特別是中國和俄羅斯這樣與美國「敵對」的國家,進行更進一步的戰略合作方面受到限制。

在國內政治狀況備受批評,加上無法忽視中國在區域的崛起下,泰國顯得相當迷惘。

本周二(14日)東協與中國在雲南玉溪舉行東協加一外長會議,馬來西亞外交部向法新社(AFP)釋出一份措詞強硬的聲明,內容旨在表達東協國家對中國在南海進行填海造陸所造成的緊張現狀表示極度擔憂,並呼籲中國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規範;日本《共同社》指出,東協與中國在此議題上疑似談判破裂,分析人士也評論,這是東協國家罕見的團結之舉。

然而在聲明發出後數小時內,馬來西亞外交部發言人就表示,東協秘書處認為宣言需要進行「緊急修改」,必須收回。難得的刀口一致對外在短短數小時內就有了轉變,在為拿捏與中國之間的外交距離而左右搖擺的,顯然不只有泰國而已。


新聞來源:

  • Thailand’s Post-Coup Foreign Policy: Omnidirectional or Directionless?(The Diplomat
  • Asean stresses ‘serious’ S. China Sea concerns(The Strait Times
  • Asean Members Walk Back Statement on South China Sea(WSJ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