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戰略:印尼重返OPEC

[ASEANSEA] 石油大戰略:印尼重返OPEC

外電整理:江懷哲


自從今年11月印尼恢復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員身分後,各石油公司於該國的投資腳步也開始加速;除沙國國營阿美石油公司 (Saudi Aramco) 與印尼最大的油氣公司 Pertamina 簽署初步協定,共同投資位於爪哇的煉油廠外, 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e)也宣布將在印尼東爪哇的Banyu Urip油田進行生產,預估將使印尼每日石油出口量增加13萬桶。

石油產量並非OPEC願意讓印尼重返的主因;根據國際能源總署 (IEA) 的估測,印尼今年每日生產 85 萬桶石油,不過日消耗量仍達 164 萬桶,恐將維持石油淨進口國的身分。

印尼駐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代表Widhyawan Prawiraatmadja表示, 穩定石油供應,以供給逐漸增加的國內需求是印尼決定重返OPEC的主因。《Oil Price》專欄作家 Gaurav Agnihotri亦指出,印尼需要更多的外國投資,而 OPEC 也需要開發新的市場,因此印尼重返 OPEC 的決策對雙邊都是利多

6363304719_5eeb49a4f8_b
Pertamina 是印尼國營石油公司,其加油站、油罐車於全國境內隨處可見。(Photo Credit: Jon McLean @Flickr CC BY 2.0)

然而印尼的重返,也將波及部分OPEC成員國希望透過減產,以提振石油價格的計畫;儘管印尼目前每日石油生產量在OPEC成員國僅排行第13名,且並非淨出口國,其加入仍提供反減產國提高組織總石油生產量的理由。

沙烏地阿拉伯就是反減產最力的國家之一;盛博(Bernstein)的能源分析專家Neil Beveridge即指出,生產量穩居不下的沙烏地阿拉伯,企圖透過低價來遏止近年石油業過度投資的趨勢,讓石油市場重歸平衡。

印尼的加入,就是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大戰略的重要一環。在停止扮演類似石油市場「央行」的角色後,沙國展開和美國頁岩油的價格割喉戰,希冀低廉的石油價格能擊垮生產成本較高的頁岩油,並遏止替代能源及能源節約技術的開發。

低盪的石油價格,也符合印尼當下的利益。印尼駐OPEC代表Widhyawan Prawiraatmadja上周即表示:「沙國等低成本產油國限制產量,實際上是在讓高成本石油生產者去生產石油。這不符經濟學邏輯。」他更進一步聲明,印尼將不會支持OPEC任何意圖提高國際油價的政策。

參考資料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