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評論] 開動的民主列車,緬甸不再回頭?
作者:翁婉瑩
2011年結束軍人統治的緬甸,即將於今年11月8日改選上、下議院與地方議會,這是自1990年那場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簡稱NLD)大幅勝選,卻不被軍政府承認後,該政黨25年來首度參與全面改選議會的大選。
而長期與軍政府對抗、爭取人權、主張建立民主體制的NLD,繼2012年於中央與地方議員的補選中,獲得超過65%以上的支持率,翁山蘇姬也順利進入國會;與之對抗的是當前執政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簡稱「鞏發黨」),採取緬甸式社會主義路線,強力推動經濟發展。而兩黨歧異的路線,將於11月8日的大選各自爭取民眾支持。
緬甸近年來加速經濟開放、鬆綁部分言論、出版、網路與集會遊行管制,這曾是二戰後最繁榮的經濟體正快速地追趕世界,選舉對其造成的強大衝擊,值得我們觀察這離台灣很近,對國人卻很陌生的國家。
緬甸正站在國家路線轉型的路口,本文先行彙整該國選舉體制與當前政治勢力分布,簡介過去軍政府如何以粗糙的統治手法、操弄選舉與憲法制訂來維護統治權,與在野黨及民眾發起的抗爭行動;最後將分析自2011年改革開放後,執政黨採取緬甸式的社會主義路線與在野黨長期爭取的民主體制,將對今年議會大選、2016年總統選舉,以及緬甸未來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2015年國會大選
2008年通過的緬甸憲法規定,上議院(民族院,Amyotha Hluttaw)須由總席次224席提供56席、下議院(人民院,Pyithu Hluttaw)的440席中的110席,即各四分之一為軍方名額,以保障當時制訂憲法的軍政府統治權。因此扣除軍方名額,今年11月8日上、下議院將各選出168席與330席國會議員,共498席。
▎目前國會主要政黨與勢力席次分布

上議院224席:軍方56席,執政黨(鞏發黨)129席,NLD 4席。
下議院440席:軍方110席,執政黨(鞏發黨)212席,NLD 37席。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8888民主運動與1990年不被承認的勝選
1988年的民主運動起源於掌權之奈溫將軍的新貨幣政策,其迷信「9」為幸運數字,故只保留市面上流通的45元和90元面額的貨幣,其他不能被9整除的鈔票都被廢止流通,導致學費與物價高漲,引發學生抗議。
抗議行動很快蔓延全國,在8月8日達到高點,50萬人走上仰光街頭,故稱「8888民主運動」。數日後政府採取軍事血腥鎮壓,當時在仰光醫院照顧病母的翁山蘇姬,以國父之女的身分被推舉為反對陣營領袖,成立NLD。於同月26日在仰光重要地標大金塔向民眾演說,宣示爭取民主與人權,並投入1990年的議會選舉。
但軍政府為阻擋NLD與民眾爭取民主體制與公平選舉,於1989年7月20日起軟禁翁山蘇姬,反對派人士遭追捕下獄,或流亡山區及泰緬邊界,與少數民族反抗軍結合。
無法參與1990年選舉的NLD,在緬甸第一次多黨參選的國會選舉中,仍獲得52.5%的得票率,取得上下議院492個席次中的392個,而軍方支持的民族團結黨雖然獲得了僅次於NLD的選票(佔總票數的21%),卻只獲得10個議席,名列各黨中的第四位。
但軍政府不承認此次選舉結果,仍持續執政,以更高壓集權的手段統治緬甸。
▎充滿爭議的2010年國會與地方議會選舉
2010年緬甸依據2008年的新憲法舉行全國大選,並宣示軍政府將向新政府移交國家權力。而軍政府卻以種種粗糙手法阻擾選舉,包括認定NLD為非法組織,禁止其參選,並持續軟禁翁山蘇姬。因此,這場選舉在國內外備受批評,被指普遍存在舞弊行為。最終,鞏發黨在上、下議院分別獲得259席與129席,成為第一大黨。
▎2012年國會與地方議會補選
2012年緬甸舉行議會補選,全國共有17個政黨的160名候選人,角逐45個國會與地方議會席次,而翁山蘇姬領導的NLD,在此次補選中贏得下議院37席、上議院4席、地方議會2席,共43席。成為緬甸第二大政黨與最大在野黨,翁山蘇姬本人也成為國會議員。
▎2016年翁山蘇姬會當選總統嗎?不會。
緬甸總統由間接選舉產生,分別由上、下議院代表、軍方代表各推選一合格人選,再由全體議員投票,最高票者當選總統,其餘二位為副總統。
而緬甸憲法規定,總統候選人的配偶或直系血親有外國籍者,不得擔任總統候選人,此即為翁山蘇姬條款。翁山的英籍丈夫已經過世,兩個兒子也被緬甸政府註銷護照,而持英國護照,必須修憲,才能廢除該條款。
但重大修憲案必須通過國會75%門檻,而軍方就佔了25%。雖然協調後下降至70%,但以NLD所佔少數席次,再加上軍方代表行使實質否決權,修憲案並未在今年6月通過,因此翁山蘇姬角逐2016年總統大位的機會,確定落空。
▎開動的民主列車,緬甸不再回頭?
原本被看好可能成為新任總統的下議院議長,同時也是執政黨黨主席的瑞曼(Shwe Mann),他作風開明,同時與軍方、翁山蘇姬維持良好關係,卻在今年8月的小政變中遭撤除黨主席職務,外傳係現任總統登盛(Thein Sein)有意爭取連任,導致兩人關係緊張。
而NLD的翁山蘇姬無法成為總統候選人,但其仍持續爭取緬甸高達4成的少數民族支持,以衝高在野黨得票率來獲取談判基礎,但NLD的政黨發展隱憂係70歲的翁山蘇姬始終欠缺接班人,該黨如於11月8日取得國會過半席次,由誰擔任2016年總統選舉候選人,至今仍眾說紛紜。
若以2012年的得票率觀察,NLD只要在11月8日投票日,取得上、下議院扣除軍方保障名額後的30%席次,即下議院約100席,上議院約50席,加上與少數民族政黨結盟,便極有可能在兩院超過半數而取得執政權。
而翁山蘇姬也於10月8日受訪表示,若NLD勝選,當會組成新政府,而她會是政府的領導人,不論憲法是否讓她當總統。
但主打經濟牌的現任總統登盛,其緬甸式社會主義路線獲得民眾的支持,包括開放外資、加速基礎建設、釋放政治犯、放鬆出版、言論與集會遊行管制,與少數民族反抗軍簽訂停火協議等,也讓他連任總統的機會持續增加。
然而,此極具觀察指標的大選,迄今仍籠罩在過去軍政府操弄大選、舞弊的陰影,NLD也持續向國際媒體指控候選人遭不明人士攻擊、政府禁止NLD進入選區造勢等干擾選舉事件;不論是鞏發黨或NLD獲得過半議員席次,國會四分之一的軍方保障名額仍對緬甸政局有強大的影響力。
2011年結束軍人統治的緬甸,欣羨鄰國泰國大賺觀光財,與小而富強的新加坡。人民期待模仿中國式社會主義的路線,以加速經濟發展,而仿效歐美國家的民主體制,也是緬甸民眾的心之嚮往。但以經濟牌開前導的民主列車啟動之後,緬甸是否不再回頭?
不要再回去,鎖國、極權統治,那等待黎明的漫長黑暗。
2015年11月8日,全世界都在看緬甸。
(緬甸國旗圖片來源:Free Stock.ca BY CC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