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文化] 佛國遊趣:緬甸其實是個很簡單的國家
作者:陳渝仁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住院醫師)
關於緬甸,你的第一印象會是什麼?是翁山蘇姬及閃耀金色光芒的大金塔,或是將槍桿對準人民的番紅花革命?也許你還記得作為世界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緬甸的前領導人丹瑞將軍(Than Shwe),在2006年嫁女兒所辦的豪奢婚禮?2008年5月侵襲緬甸南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影響所及超過200萬人的納吉斯(Nagis)颱風或許在你心中還留存著一些畫面。

筆者於2007年時走過東南亞七國,中南半島僅剩情勢不明的緬甸不得其門而入,對於這個國旗跟中華民國極為類似的國度(註:緬甸軍政府於2010年更改國名及國旗),始終保持著好奇。
2011年,登盛將軍出任總統,帶來改變的氣息。他起用改革派人士,與翁山蘇姬所屬的全國民主聯盟展開對話,釋放政治犯,並且逐步打開緬甸封閉已久的大門,歡迎觀光客及投資者進入這個黃金國度。2013年,可口可樂公司離開緬甸六十年後,再度開啟緬甸生產線,似乎代表改變已經逐步成真。

外國投資與湧入的觀光客勢必給緬甸帶來變化,筆者憂心喬治歐威爾筆下《緬甸歲月》及《一九八四》的味道將不復存在,於是在2014造訪緬甸,這個離我們好近又好遠的國度。
- 仰光 Yangon
也許是番紅花革命時的槍聲深植人心,出發前,親友都對緬甸的治安有所疑慮,讀了Emma Larkin的《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後,我也對軍政府的無孔不入有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一踏上緬甸的土地,帶來的是更大的衝擊。

仰光以蘇雷塔(Sule Pagoda)圓環為中心,市中心由東西向及南北向的大路貫穿,猶如棋盤狀結構,顯見當初都市規劃主事者是有一定的能力,據說新加坡的城市規劃便是參考仰光。
然而經歷六十年的停滯,走在仰光街頭猶如走入時光隧道。整齊的建築外牆已斑剝,頂樓清一色是小耳朵,公車全是日韓淘汰的二手車,連車外廣告都還是日文。小小的市中心隨處可見英國殖民時期留下的建築,但緬甸人顯然有自己的主見,不認同「修舊如舊」的美感,給古蹟加上華麗的新衣。

儘管軍政府將首都遷往奈比都,仰光仍是實際上的經濟中心,從騎樓的小販喧騰到拔地而起的各個跨國企業建案,在在可感受到城市的活力以及變化。
仰光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是緬甸最著名的國家標誌,傳說是由孟族人在西元六到十世紀之間所建,至今仍是緬甸的信仰中心,是仰光天際線無法忽視的美麗存在。

政治上,她也有著獨特的地位。1936年,緬甸大學生罷課並駐紮在大金塔 (註:這也使得軍政府將大學移往市郊,以防學生再次集結,而仰光大學的大學部也停止招生數十年,直到近年才再次招生);1946,翁山將軍(翁山蘇姬的父親)同樣在大金塔向聚集的人群發表要求獨立的宣言,1988年,翁山蘇姬亦大金塔演說,向軍政府表達民主訴求。
- 大金石 Kyaikhtiyo

Kyaikhtiyo的山頂有著緬甸最著名的石頭,以不可思議的角度駐立山頭,據說石頭上的佛塔藏有佛陀的頭髮。絡繹不絕的當地人及遊客到此祈求願望成真。
- 蒲甘 Bagan

自從緬甸對觀光客敞開大門,經典的路線上包括仰光、蒲甘、曼德勒和茵萊湖等大景點,其中以蒲甘的國際知名度最高,多次被自助旅行者的聖經寂寞星球 (Lonely Planet)推薦;蒲甘王國建於西元十一世紀,極盛時期曾進攻至雲南大理,直至西元十三世紀滅於蒙古鐵蹄之下,如今,傳統的馬車成了觀光的亮點,西化的熱氣球之旅帶你俯瞰蒲甘王朝的遺跡,腳踏車及電動腳踏車也是選項之一。
- 曼德勒 Mandalay
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也是華僑的主要聚集地。由於古城阿瓦 (Inwa)位於曼德勒的近郊,亦稱為「瓦城」。曼德勒皇宮已於戰火中毀壞,如今的皇宮是戰後重建。
這裡是緬甸最後一個王朝的都城,如今也依然是教育文化經濟中心,她更是世界最大的玉石交易市場,緬甸玉石的貿易額估計每年高達八十億美元,多數輸往中國,然而美麗翡翠的背後,有著無數勞動條件惡劣的礦井,以及高利潤的走私貿易。


- 茵萊湖 Inle Lake
茵萊湖位於緬甸東北部的撣邦 (Shan state),海拔875公尺,是高原上的內陸湖,至今依然保留著傳統的水上聚落以及捕魚方式。撣族人有自己的語言及文化,生活方式及飲食都與緬族有很大的差異。
茵萊湖至今已是觀光客必遊景點之一,旅遊業極速的擴張,四處大興土木,湖邊垃圾越來越多。如何在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以永續發展,是新興的緬甸需要學習的議題。


- 毛淡棉(Mawlamyine)
毛淡棉是緬甸第四大城,曾是英國1827-1852年期間的首都,也曾是重要的港口。毛淡棉背倚丘陵,面對河口,自然風光明媚。英國殖民留下的建築多已陳舊,傳說普遍中英緬混血的後裔,似乎復見。

緬甸1948年從大英帝國獨立後,曾是亞洲富國,然而由於軍政府專政及國際制裁,2004年的人均GDP僅356美元,遠不及二戰前的776美元,至今人均GDP約1000美元。
儘管不富裕,緬甸的人民素質並不亞於東協鄰國。緬甸人民識字率一直在九成以上。儘管大學院所不少,但教育內容頗被詬病,因此民間的補習機構反而極為盛行,學生努力取得各式外國認證及證書。出版業停滯許多年,但仰光街頭四處有賣二手書的小販。儘管書店內多是過期外文雜誌及價格偏高的外文書,依舊是門庭若市。
行走在緬甸,不時會以為自已在中國大陸的二線城市。華為、聯想、海爾、酷派等大陸品牌隨處可見,中文字冷不防就出現在緬文旁邊,許多跟華僑有關,更多的是跟中國大陸投資有關。緬甸人對於中國大陸的全面滲透其實不滿多於喜悅。使用大陸手機是價格考量不得不的選擇,食物選擇上,大陸來的食物比緬甸當地品牌更有價格優勢,然而只要經濟許可,緬甸人亦是不願意買大陸低品質的食物。

2014年12月由緬甸與中國合資的萊比塘銅礦場,因居民抱怨土地遭掠奪以及破壞環境,引發許多爭議,遭村民抗議並爆發衝突,更凸顯了中緬之間矛盾的情緒。
由於協助台灣扶輪社在仰光南邊城鎮Dala的淨水場建置計畫,我對緬甸的環境有深一層的了解。儘管政府逐步開放,多年怠惰的官僚體系仍是牛步前進,層層的許可,規費以及等待是個常態。許多想進入緬甸協助的國際組織,因為政府層層卡關而打退堂鼓,甚至有捐贈設備至緬甸,但因阻礙而又運回母國的例子。
然而面對這個超過五千萬人口的新興市場,全世界的企業早已插旗角力,帶來的是緬甸令人瞠目結舌的急速變化。2014年外資電信公司正式營運,將SIM卡的價格由100美元(沒錯,就是100美元)降至1.5美元,無線網路速度大幅提升,而緬甸聯外的高速電纜也在建設中。基礎通訊建設到位後,後續的電子商務,物聯網發展便在不遠處。

除此之外,筆者作為復健科醫師,對於步入超高齡化台灣社會的長期照護有很大的擔憂。我國目前外籍看護以印尼及菲律賓為主,然而印尼政府預計2019年前禁止輸出女性勞工,我國勢必出現照護人力的缺口。就政策面而言,建立穩定的長期照護體制,包括日間照護等機制方為長久之計,然而長期照護的資金缺口以及人力問題,短時間內還難以改善,因此外籍看護工的存在仍有其必要性。緬甸勞動力充足,當地薪資水平仍低,加上緬甸人篤信佛教,性格溫和,實為外籍勞工來源國的好選擇。
當緬甸已成為全世界企業與資金的角力場,我們鄰近的香港已是緬甸的第三大外資來源,台灣呢?東協經濟共同體 (AEC)預計在2015年成形,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早已與東協建立實質關係,對台灣而言,東協不只是南邊的烏合之眾,更可以是深化合作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