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239] 東協峰會印雅加達登場聚焦緬甸與南海、尚達曼以七成支持率當選星國總統、洪馬內外交首秀揭柬高收入經濟體目標

[東南亞週報239] 東協峰會印雅加達登場聚焦緬甸與南海、尚達曼以七成支持率當選星國總統、洪馬內外交首秀揭柬高收入經濟體目標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239期,為讀者挑選2023年9月2日至9月8日期間,有關印尼、新加坡、柬埔寨、菲律賓、緬甸與馬來西亞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239|Sep. 2-8, 2023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鄭熹、黃以樂


第43屆東協峰會。(Presiden Joko Widodo 臉書)

印尼|東協峰會印雅加達登場 聚焦緬甸及南海議題

第43屆東南亞國協峰會9月6日在印尼雅加達登場,聚焦南海議題以及緬甸危機。輪值主席印尼總統佐科威在開幕儀式上致詞表示,東協不做任何大國的代理人

因緬甸軍政府未能落實和平計畫,軍政府代表被禁止出席東協峰會。針對緬甸危機,美國副總統賀錦麗指出,美國會繼續向緬甸軍政府政權施壓,停止恐怖的暴力行為,讓緬甸回歸民主政體。他並重申,美國對東南亞地區乃至印太地區有堅定的承諾。

今年時值日本與東協建交50週年,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峰會表示,雙邊已經同意將關係提升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層級。他也重申以法治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反對單邊企圖以武力改變現狀,雖未指明但暗指中國及俄羅斯。

中國在8月底發布了「2023年版標準地圖」,其在南海地區「十段線」的主張,引發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國抗議。中國總理李強在峰會上表示,面對分歧和爭端,各國應審慎處理,反對選邊站,避免集團對抗形成新冷戰局勢。此外,印尼統籌部長盧胡特(Luhut Binsar Pandjaitan)、交通部長布迪(Budi Karya Sumadi)6日與李強一同試乘一帶一路工程雅萬高鐵,李強並預計在8日與佐科威一同出席雅萬高鐵通車典禮。


新加坡前國務資政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當選星國總統。(尚達曼臉書

新加坡|尚達曼以七成支持率當選星國總統 預計14日就任

新加坡6年一度的總統選舉結果9月2日揭曉,由體制內66歲新加坡前國務資政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以得票率70.4%當選新加坡總統,預計於9月14日就任。其對手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前首席投資官黃國松(Ng Kok Song)和職總英康(NTUC Income)前總裁陳欽亮(Tan Kin Lian)則僅分別獲得15.72%和13.88%的得票率。

尚達曼於結果揭曉後首度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沒有料想到會有如此高的支持率,「這意味著其中有許多並非執政黨支持者的人,他們決定這不是一場政治選舉,而是一場大選」。

印度裔的尚達曼勝選,凸顯新加坡多數民眾接納及認可少數族裔,執政黨人民行動黨近期醜聞事件似乎並未對他的支持度造成影響。尚達曼表示,種族並非競選的唯一因素,他相信結果表明了新加坡人想要一位無黨派的總統。

新加坡自1993年推行總統民選制度以來,有3屆總統是由唯一合格候選人直接當選,其中包括2017年當選的現任總統哈莉瑪(Halimah Yacob)。選民上回透過投票選出總統已是2011年。雖然新加坡掌握實權的是總理,總統職位屬於象徵性,但同時也具備國家儲備金「第二把鑰匙」的角色。


柬埔寨總理洪馬內在東協周邊會議發言。(洪馬內臉書

柬埔寨|洪馬內外交首秀 揭柬高收入經濟體目標

柬埔寨新任總理洪馬內近日出訪印尼,為其外交首秀,他表示柬國政府將歡迎外國投資者協助實現該國成為高收入經濟體的目標,因為新政府計畫在未來25年加速經濟發展,以在2050年前實現高收入經濟體的目標。

這是洪馬內自8月成為總理以來,首次海外訪問,他在雅加達的東協商業和投資峰會上發言時提到該目標及展望。值得一提的是,他此次出訪主要是為了參加東協峰會,而45歲的洪馬內成為東協十國中最年輕的領袖,刷新了其父親首次參加東協峰會時僅47歲的紀錄。

洪馬內指出,柬國在過去幾十年中一直致力於內戰後的重建。聯合國將柬國與緬甸和寮國一起列為「最低度開發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在經濟方面,柬國在過去十年中,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加。北京大力投資於柬國的公共項目,從高速公路到鐵路系統,以擴大其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全球影響力。

柬中兩國也有緊密的軍事聯繫,導致美國對該局勢感到擔憂,尤其對中國在位於泰國灣的柬國海岸上、由北京資助的瑞安海軍基地的軍事活動有顧慮。針對此事,洪馬內強調柬國將繼續致力於多邊體系、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和不干涉原則,以保護和促進國內和國際的和平。

洪馬內接替了父親洪森總理之位,後者統治該國長達38年。柬國人民黨在上次選舉中贏得96%的席位,唯一有競爭力的反對派「燭光黨」被禁止參選,而洪馬內是在該選舉後被任命總理。這位前軍事指揮官在美國軍事學院(又稱「西點軍校」,West Point)接受教育,並於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以及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獲得博士學位。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臉書)

菲律賓|菲澳關係升級 簽訂戰略夥伴關係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9月8日宣布,菲澳關係升級為「戰略夥伴關係」,並於每年舉行雙邊部長級國防會議。

艾班尼斯本週出訪菲律賓,是2003年以來首位出訪菲律賓的澳洲總理。艾班尼斯與小馬可仕會晤,主要聚焦安全、教育以及氣候危機議題。面對中國在南海日益擴張的主權聲索行為,菲律賓與澳洲宣布升級為「戰略夥伴關係」,每年舉行部長級國防會議,並呼籲共同維護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依據的國際秩序。

近期菲律賓和中國在南海地區的衝突日益升溫,8月時中國發射水砲驅離菲律賓在第二托馬斯礁(Second Thomas Shoal,菲稱Ayungin Shoal,中稱仁愛暗沙)的補給船;菲律賓隨後也宣布停用雙邊自2017年開通海岸警衛隊的熱線。中國更於8月底公布「2023年版標準地圖」,提出十段線主張。

菲律賓和澳洲在上個月首次舉行「波浪」(Alon)軍事演習,為雙邊首次進行兩棲演習,參與人數超過2,000人。菲律賓並與澳洲自2007年簽有軍隊互訪協定(Visiting Forces Agreement, VFA),目前菲國僅與美國和澳洲簽有軍隊互訪協定;去年菲律賓也有意與日本簽署此協定。


反軍政府政變示威群眾於2021年聚集於仰光一處抗議,抗議人士在手上畫上緬甸國旗。(Photo by Saw Wunna on Unsplash

緬甸|緬甸大選一延再延 最快2025年才可能實現

根據伊洛瓦底江雜誌社(The Irrawaddy)9月6日報導,緬甸的選舉時間表可能會延遲到2025年,這是因為緬甸軍政府領袖敏昂萊(Min Aung Hlaing)計劃在2024年10月全國人口普查後才舉行大選,意味著他在2021年政變後承諾的選舉,最早也要等到2025年才可能實現。

親緬甸軍方人士已證實這項消息。根據緬甸選舉委員會9月5日表示,目前已批准36個政黨參加未來的選舉,其中有7個政黨獲准參加全國性選舉,而其餘29個政黨可參加地方選舉。然而,該委員會並未給出具體的選舉日期。雖然如此,一些國家對緬甸大選持懷疑態度,美國認為,由緬甸軍政府主導的選舉都是「騙局」。

考慮到緬甸國內不斷爆發的暴力事件,東協國家領導人在第43屆東協峰會的聯合聲明中對緬軍「強烈譴責」,並敦促緬甸所有單位,尤其是武裝部隊,停止使用暴力和襲擊平民等舉措。然而,緬甸外交部9月6日於官媒緬甸全球新光報上刊登的聲明中,駁斥東協的聲明,表示該聲明「不客觀」,並指出東協領袖的決定「偏頗且片面」。


大馬副首相扎希。(扎希臉書

馬來西亞|檢察官撤銷副首相貪汙指控引爭議

馬來西亞檢察官9月4日撤銷了對副首相扎希(Zahid Hamidi)高達數百萬馬幣的貪腐指控。由於扎希為大馬團結政府關鍵領袖之一,該案之撤銷引起各界對希盟長期主張打擊貪腐的努力提出強烈的質疑

扎希面臨47項指控,其中包括多項違法誠信、貪汙和洗錢等罪名,涉及挪用其成立的慈善機構Yayasan Akalbudi高達2,700萬美元的基金。根據報導,大馬法官科林勞倫斯(Collin Lawrence Sequerah)批准了扎希不等於無罪(DNAA)的庭令,因為檢方表示需要更多時間研究該案。DNAA意味著檢方若願意,得在未來重新提出控訴。

儘管法院於2022年1月已表示,檢察官已成功對扎希提起初步訴訟,並要求他進行辯護,但該案現被撤銷。扎希對所有指控均不認罪,而其所屬政黨巫統則稱他為政治迫害的受害者。2018年,他與前任首相納吉皆涉及貪腐的指控,引發普遍民眾的憤怒,因此在當年大選中失利,首次失去執政地位。

2022年11月的大選中,安華的政黨聯盟無法取得足夠席次成立政府,因此與巫統和其他黨派形成團結政府。惟在希盟承諾打擊腐敗的口號下,如今扎希獲得DNAA的情況可能會影響其他重大案件,包括前首相納吉的貪腐弊案。納吉目前正為1MDB貪腐案服刑,並面臨一系列其他相關貪汙指控的審判。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Twitter官方帳號。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