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198] 大馬全國大選落幕安華成第10任首相、美副總統訪菲重申共同防禦承諾、強震襲擊印尼西爪哇省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98期,為讀者挑選2022年11月19日至11月25日期間,有關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緬甸與柬埔寨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198|Nov. 19-25, 2022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鄭熹、黃以樂

馬來西亞|全國大選落幕 安華成第十任首相
馬來西亞第15屆全國大選在11月19日順利落幕,220名國會議員在選民投票後產生而成,唯有2選區因個別原因而展延。儘管如此,由於無一政黨聯盟成功取得過半國會席次,大馬首度陷入「懸峙議會」(hung parliarment)的狀態,首相人選亦難產。經過5天馬拉松式的談判與協調以後,終於在24日確認由希盟領袖安華(Anwar Ibrahim)擔任馬來西亞第10任首相。
希盟在這次大選中取得82議席,成國會中最大聯盟,但必須與其他政黨或聯盟合作,使議席才得成立政府。前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為首的國盟(Perikatan Nasional)取得73議席,為國會中第二大聯盟,與希盟勢不兩立,不願合作成為聯合政府。希盟最終與取得30席的國陣(Barisan Nasional)以及22席的砂盟(GPS)組成政府,但仍歡迎其他政黨加入其中。
安華在24日下午5時正式宣誓就職,而當天宣布首相人選後,大馬股市及馬幣雙雙強勢反彈。安華指出,新政府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振興經濟,尤其幫助貧窮和弱勢族群。惟在新組成的政府中,安華將面臨的第一個挑戰便是如何組閣,使各合作政黨滿意,維持政治穩定。國家元首在宣布安華為新任首相時也不忘提醒各方,這次大選無一方全贏,亦無一方全輸。
慕尤丁在安華宣誓就任首相之際召開記者會,宣稱其已獲得115名國會議員的支持,向安華發出挑戰,質疑安華已掌握多數議員的支持。但安華表示,國會第一場會議將在12月19日召開,首個議程就是對首相的信任動議投票,足以證明其已掌握多數支持。

新加坡|李顯龍致電馬國新任首相安華 恭賀新官上任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1月25日上午致電馬來西亞新任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邀請他早日訪問新加坡。
李顯龍在其臉書上表示,他週五與安華通話,祝賀他宣誓成為馬來西亞第10任首相。他表示,兩人認識數十年,上回見面是在2018年,當時安華赴星出席新加坡峰會,發表有關星馬雙邊關係重要性的演講。
李顯龍表示,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關係緊密的夥伴。兩國友誼源遠流長,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還能做更多事情來加強雙邊關係,讓彼此互惠互利。」他邀請安華儘快訪問新加坡,並表示,期待與安華及其新政府進一步鞏固兩國關係。
安華在推特上也回應李顯龍的賀電,他表示:「作為東協的近鄰和夥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有著許多共同點,交織在一起的歷史以及非常緊密及活躍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他補充,期待儘早與李顯龍會面,共同努力進一步提升星馬雙邊關係。

菲律賓|美副總統訪菲 重申共同防禦承諾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11月21至23日出訪菲律賓,是小馬可仕總統6月上任後來訪菲國最高層級的美國官員。
賀錦麗21日會見菲總統小馬可仕,會中表示美國與菲國持續強化雙邊關係、擴大各層面合作,並重申了為了南海的和平與穩定,美國與菲律賓站在一起,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海洋秩序。她承諾若菲律賓在南海受到攻擊,華盛頓會援引1951年簽訂的「美菲共同防禦協定」支援菲律賓,並重申美國對盟友堅定不移的承諾。小馬可仕則回應,隨著區域的局勢動盪增加,菲美夥伴關係就變得更加重要,不能想像菲律賓的未來沒有美國作為夥伴。
兩國也討論了加強擴大「防務合作協議」(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簡稱EDCA)的範圍,美國國防部將撥款6,650萬美元(約新台幣20億元),明年起用於修建軍事基礎建設、人道救援訓練等。此外,美方期在既有五個地區之外再新設軍事設施,像是位於北部、靠近台灣的卡加煙省,以及南海前線的巴拉望省和三描禮士省。
賀錦麗更在22日到位於南海的巴拉望島進行訪問,面對中國在南海的主權聲索動作頻仍,她表示將以行動支持菲律賓爭取南海主權,也宣布提供750萬美元(約新台幣2.3億元)援助,協助菲國加強打擊非法捕魚。

印尼|強震襲擊印尼西爪哇省 逾270人喪生
印尼西爪哇省(West Java)11月21日遭規模5.6地震襲擊,造成超過270人死亡,為今年印尼災情最嚴重的地震。
印尼西爪哇省席安約鎮(Cianjur) 21日早上發生規模5.6地震,震源深度僅10公里,目前已知有270人罹難、逾千人受傷,尚有近40人失蹤,超過5.6萬間房屋受損、近6萬人被迫遷移。許多公共設施被強震摧毀,當地有近80所學校被破壞,罹難人數中超過100人為學齡孩童。
地震發生後餘震不斷,截至25日已記錄到超過230次餘震;再加上當地豪雨不斷,恐造成土石流複合災情,影響救災進度。目前已投入超過5,000名志工、軍方也派遣12,000人投入救災,災區仍有物資缺乏情況。
印尼總統佐科威在22日前往災區勘災,承諾政府提供每戶受災居民5,000萬印尼盾(約新台幣10萬元)的救助金,並對罹難者及其家屬表達哀悼,各國政府也紛紛表示慰問。佐科威並在24日二度前往勘災,表示會加速救援與補給作業,政府指出除了淺層強震之外,當地基礎建設耐震設計不足也是造成嚴重災情的原因。佐科威特別責成相關單位,在後續進行重建計畫中,務必落實建物的防震設計。

緬甸|柬埔寨總理洪森:緬甸正陷入全面內戰
第9屆東協防長擴大會議(ASEAN Defence Ministers’ Meeting Plus, ADMM-Plus)11月23日於柬埔寨登場,除了緬甸防長未受邀外,共有17國國防高官齊聚柬埔寨。根據當地媒體金邊時報(Phnom Penh Post)報導,柬埔寨總理洪森(Hun Sen)在開幕演說中指出,緬甸正走向一場全面內戰,而在緬甸部分地區,內戰已經開始。
他表示,10年前,他曾提議在東南亞建立「非內戰區」或「非衝突區」,但當時東協成員國並不認為該地區有發生內戰的可能。如今,緬甸正朝向這個方向發展。「柬埔寨作為30多年內戰的受害者,在締造、建設和維護和平以及建設戰後國家方面有有益經驗可以分享。」
他總結解決緬甸危機的三項要點。第一,必須為政治對話和包容性談判敞開大門。第二,必須確保各方安全、公平待遇和福祉。第三,需要積極主動,同時對和平進程負責。國家自主權對和平談判來說至關重要。
雖然緬甸軍政府於國慶日當天特赦近6千囚犯被外界解讀為釋出善意,但該國和平進程始終停滯不前。身為特赦囚犯之一、上週剛從緬甸監獄出獄的澳洲經濟學家杜內爾(Sean Turnell)認為,澳洲政府應對緬甸官員實施制裁。
杜內爾在接受澳洲媒體訪問時,分享了他在2021年2月6日被捕後遭關押 650 天的情況。他說650天來他的食物經常是以油漆桶提供,入獄期間共感染5次新冠病毒,在該國最大監獄永盛(Insein)監獄服刑時,他被關在一個6公尺乘2.5公尺、沒有廁所的牢房內。他認為,緬甸人民的夢想已「被徹底粉碎」,他支持對軍政府官員和緬甸銀行家實施制裁,但他並未具體說明是哪些銀行或金融機構。

柬埔寨|柬韓自由貿易協議將在12月正式生效
韓國駐柬埔寨大使館11月20日宣布「柬埔寨-韓國自由貿易協議」(CKFTA)將於12月1日正式生效。根據CKFTA的條例,該協議應在雙方完成國內批准程序,並通知對方後60天生效,而韓國是在10月2日正式向柬國政府發文通告其程序已順利完成。
CKFTA是在2021年2月完成談判,但因疫情緣故,由原預定7月簽署延至10月26日。柬韓雙方分別由商務部長Pan Sorasak及貿易部長Yeo Han-Koo在線上進行簽署儀式。柬國較韓國更早完成批准程序,在2022年2月9日便已通知韓國政府其已批准該協議。
柬國商務部與韓國駐柬埔寨大使館在11月24日聯合舉辦了一場工作坊,旨在幫助柬國主要出口商了解在CKFTA之下的出口程序及貿易優惠。商務部長Pan Sorasak指出,兩國貿易量將隨著CKFTA在12月正式生效而增加,該協議也將為柬國創造更多出口的機會。在CKFTA之下,韓國將取消95.6%自柬國進口產品之關稅,而柬國則將取消93.8%自韓國進口產品之關稅。
柬國商會Nguon Mengtech針對CKFTA能為柬國帶來更多出口貿易的機會表示贊同,但他認為在該協議正式生效以前,依然難以斷定其影響,尤其大部分企業仍未開始在此協議下進行貿易。在2022年1月至9月之間,柬國向韓國出口量高達3億美元(大約新台幣92.7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成長19.6%。柬國向韓國出口產品以紡織品成衣、鞋類、電子產品及汽車零組件為主。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與Twitter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