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194] 東協要求緬甸遵守和平時間表、泰積極為主辦APEC做準備、菲放寬口罩令室內空間不強制戴口罩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94期,為讀者挑選2022年10月22日至10月28日期間,有關緬甸、泰國、菲律賓、印尼、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194|Oct. 22-28, 2022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鄭熹、黃以樂

緬甸|東協要求緬甸遵守和平時間表 軍政府警告:將帶來負面影響
東協成員國外長10月27日就緬甸危機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召開特別會議,討論關於全面實施與緬甸軍政府達成的「五點共識」。在會議中,各國外長同意,要求緬軍政府遵守一個「具體」的時間表,以便在「五點共識」上取得進展,但東協並未透露關於時間表的進一步細節。
東協輪值主席國柬埔寨當日發表聲明表示,緬甸局勢「毫無疑問地仍然嚴峻和脆弱,這並非因為東協和特使缺乏承諾和努力,而是因為緬甸數十年來持久衝突的複雜性與難度,使當前政治危機進一步加劇這種情況。」該聲明也指出,將在11月舉行的東協峰會期間,就緬甸問題下一步應對措施作出決定。
東協國家領導人18個月前就推動緬甸和平進程,與緬甸軍方領導人敏昂萊達成「五點共識」,然而和平進程停滯不前。此次特別會議緬甸軍政府並未派非政治代表出席會議。不過,據路透社報導,由緬甸軍方任命的外交部27日深夜發表聲明,將國內暴力情事歸咎於武裝抵抗運動,並強調,為緬甸和平進程設定時間表、向緬甸軍政府施壓,將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泰國|政府積極為APEC做準備 為泰國建立良好形象
泰國即將在11月18至19日於曼谷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僅剩不足一個月時間,政府積極為之做足準備。泰國將面臨許多挑戰,其中包括俄烏戰爭所引起的緊張局勢、泰國國內示威抗議等等,可能影響本屆APEC峰會是否能順利進行。
泰國政府發言人阿努查(Anucha Burapachaisri)在10月19日表示,泰國各部會已做足準備於下個月舉辦APEC峰會,其中包括負責維安的部會亦做好準備。泰國政府擔憂社運人士在APEC峰會示威抗議,呼籲抗議者維護國家形象。阿努查也指出,泰國政府正積極宣傳APEC峰會及其對泰國的重要性。
泰國總理帕拉育針對即將舉辦的APEC峰會,指示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確保APEC峰會相關安全措施一切就緒。帕拉育強調,屆時維安人員、警方、軍方及曼谷市民的合作關係,將會是APEC峰會順利的關鍵。
帕拉育指出,所有APEC成員國已確認出席峰會,但出席代表仍在確認過程中。部分成員國領袖已表示無法親自前往曼谷參與峰會,但阿努查表示,泰國政府目前仍未決定是否要以虛實整合的方式,舉行本屆APEC峰會。美國總統拜登已確認將無法參與該峰會,改由副總統賀錦麗(Kamela Harris)代表出席。日前泰國在聯合國大會決議中,投票行為不符合西方陣營立場,被認為是為俄羅斯總統普丁出席APEC峰會鋪路。

菲律賓|菲放寬口罩令 室內空間不強制戴口罩
菲律賓總統府10月25日宣布,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將簽署行政命令,下令室內空間不強制戴口罩。
稍早菲國政府即宣布,自9月12日起在戶外開放空間不強制戴口罩;本週將進一步放寬口罩令,室內空間亦不強制戴口罩。但當局仍要求民眾在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以及出入醫療場所時須配戴口罩。衛生部也呼籲,配戴口罩有效防止病毒傳播,並強烈建議未完全接種疫苗者、年長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民眾戴口罩,以保護自身健康安全。
旅客出入境政策亦有調整,針對未接種疫苗的國外旅客,改為入境前24小時,或是入境時提供快速抗原檢測陰性結果。菲國政府表示,希望藉此與東協其他國家同調,向世界傳遞菲律賓已準備好疫後復甦與開放、迎接遊客與投資的訊息。新加坡已於4月、印尼於5月實施戶外不強制戴口罩;新加坡也於8月底鬆綁室內口罩令,而馬來西亞則在9月初宣布不強制室內需配戴口罩。
新冠疫情爆發時,菲國當局於2020年4月下令民眾配戴口罩。截至目前,菲律賓新冠肺炎總病例400萬例,造成6萬3,000多人死亡。目前病例數明顯下降,七天新增病例平均值約1,000至2,000例,已完整接種疫苗的比例約67%。

印尼|科技公司GoTo有意進行二次發行
在正式公開發行(IPO)8個月後,印尼最大科技公司GoTo 本週透露,有意於近期進行二次發行。
GoTo在今年4月於印尼證券交易所(IDX)正式公開發行,當時以每股338印尼盾掛牌,約有30萬投資人參與,籌資11億美金。針對擬進行二次發行,GoTo表示並不會出售新股,有鑑於公開發行前持有股份股東的8個月禁售期(lock-up period)將於11月30日期滿,目的是希望透過市場有序的銷售股份。其主要原始股東包含:GoTo Peopleverse Fund(9.35%)、新加坡SVF GT Subco(9.02%)、淘寶中國控股(9.16%)、PT Saham Anak Bangsa(2.35%)等,剩餘股份則由管理階層持有。
先前彭博社也報導GoTo努力說服主要原始股東,在禁售期結束後不要立即處分,造成股價大跌,並期待原始股東承諾能再持股6個月。GoTo掛牌時股價每股338印尼盾,目前則是每股200印尼盾上下;最高點曾來到442印尼盾,最低則是181印尼盾。
GoTo是由叫車平台與電子支付公司Gojek和本土電商Tokopedia於2021年5月合併而成。GoTo底下有三大事業群:叫車平台Gojek、電商服務Tokopedia、以及金融支付服務GoTo Financial,在印尼、越南、泰國及新加坡提供服務。GoTo指出,平台上活躍用戶數約1億人,並有超過250萬司機和1,400萬商家註冊。

新加坡|星設碳排減量新目標 最晚2050年達淨零排放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10月25日在第15屆新加坡國際能源週的新加坡能源講座中,宣布修訂國家自定貢獻預案和長期低排放發展戰略,目標在2030年前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每年6,000萬公噸,並最晚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政府部門將帶動脫碳行動,爭取在約2045年率先達到淨零排放目標。
黃循財表示,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須鼓勵企業與個人減少能源消耗與排放,採納更環保的能源選項,其中一個做法是徵收碳稅。消費者和企業必須在其消費與投資決策中,內化碳排放成本。新加坡計劃自2024年起分階段調高碳稅,目標是到2030年,自目前排放每公噸溫室氣體徵收新幣5元,增至每公噸新幣50至80元。
為加快達到淨零排放目標,同時加強能源保障,黃循財也宣布了全國氫氣策略,從五大方面推動氫氣發展,包括為低碳能源方案研究再注入新幣1億2,900萬元、與企業及國際夥伴緊密合作形成與擴大低碳氫氣供應鏈、制定大規模採納氫氣所須的土地與基礎設施計畫,以及開展技能培訓。
此外,裕廊湖區未來的發展計畫也會爭取在2045年達淨零排放。 黃循財表示,低碳氫氣對新加坡至關重要,例如,氫氣可作為半導體工廠和石油化工業的原料。除減少排放,企業也能生產售價更高的可持續產品。在海事和航空領域中,氫氣也可用來生產低碳燃料。

馬來西亞|大馬最高元首訪問新加坡 盼馬新共生續保持
馬來西亞國家最高元首蘇丹阿都拉(Tengku Abdullah)伉儷10月25日前往新加坡展開4天的國是訪問。此次訪問是應新加坡總統哈莉瑪(Halimah Yacob)之邀約,訪問期間亦與李顯龍總理會面。
哈莉瑪指出,馬新兩國人民除了有親情聯繫,在各層面的交往也十分密切,兩國的領導人、官員、企業和青年都彼此熟悉。他也表示,儘管馬新之間偶有不同觀點,但兩國不斷努力解決這些問題,避免影響雙邊關係。近年來,兩國之間的雙邊合作不斷升級,在貿易、投資和旅遊等領域密切合作,其中貿易方面,馬新為彼此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兩國在2022年的雙邊貿易額可達新幣1,500億元(約新台幣34,122億元)。
李顯龍伉儷在26日會見了阿都拉伉儷,並為他們設午宴。李顯龍在其臉書貼文中亦重申了馬新兩國密切關係。阿都拉則是在訪問期間的國宴上表示,兩國必須一起合作,面對全球地緣政治日益緊張的局勢。
阿都拉亦在此次國是訪問期間,到訪一些歷史古蹟,以及部分政府部門。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在27日接待了阿都拉,並向其表達了對馬新在水供安全和沿海地區與洪水防護方面密切合作的期待。馬新兩國地理位置相近,面對的氣候變化挑戰也相同,故將加強合作,保障水源安全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與Twitter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