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182] 裴洛西訪星馬、柬主持東協外長會議洪森籲緬勿再處決囚犯、菲無意重新加入國際刑事法院

[東南亞週報182] 裴洛西訪星馬、柬主持東協外長會議洪森籲緬勿再處決囚犯、菲無意重新加入國際刑事法院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82期,為讀者挑選2022年7月30日至8月5日期間,有關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緬甸、菲律賓與越南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182|Jul. 30-Aug. 5, 2022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鄭熹、黃以樂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8月1日於總統府與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會面。(李顯龍臉書

新加坡|李顯龍會見裴洛西 強調穩定美中關係對區域和平安全的重要性

新加坡李總理李顯龍8月1日在總統府會見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一行。雙方肯定新加坡和美國深入且多層面的夥伴關係。李顯龍也於會面中強調穩定的美中關係對區域和平與安全的重要性。

李顯龍表示,此次會面很愉快,雙方討論如何深化新加坡和美國之間在經濟、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合作關係。他於其臉書表示,他今年3月和5月到訪美國華盛頓時,均獲得裴洛西熱情款待,他很高興這次能回報對方,「這是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國會代表團首次訪問新加坡,我們重視美國國會與我們的雙邊夥伴關係,以及美國對本區域的支持。」

根據星國外交部新聞稿指出,在此次會面中,雙方討論如何借助諸如「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簡稱IPEF)等倡議,深化美國在本區域的參與。此外,李顯龍也和眾議院代表團就烏克蘭戰爭、台海兩岸關係、氣候變化等關鍵國際和區域發展交換意見。他表示,穩定的美中關係對區域和平與安全至關重要。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馬來西亞外交部長賽夫丁臉書

馬來西亞|裴洛西出訪大馬 稱此行成果豐碩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2日從新加坡飛抵馬來西亞,為其亞洲之行的第二站。其專機在早上10時30分抵達梳邦皇家空軍基地(RMAF),大馬國會下議院副議長及美國駐馬大使親自接機

裴洛西首先到大馬國會大廈,拜會下議院議長阿茲哈(Azhar Azizan),隨後便到一家飯店與首相依斯邁進行午餐會。隨同裴洛西一起出訪的代表團成員包括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米克斯(Gregory Meeks),而大馬方則包括部分高級部長,如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等等。

美國與大馬在此次會晤就推進自由安全的印太區域,進行多方位的討論。裴洛西與阿茲哈見面時,雙方針對印太區域的安全議題、經濟合作機會,以及各政府優先關注之議題,進行意見之交換。裴洛西在其訪馬聲明中表示,美國對於大馬在聯合國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召開的緊急會議中,投票譴責俄羅斯的行為,以及大馬在東協處理緬甸議題所扮演的領導角色給予肯定。

裴洛西出訪大馬的時間非常緊湊,同日下午3時40分便已啟程前往下一站:台灣。事實上,其正式行程上並未包括台灣,但其亞洲之行啟程以前,已有傳聞他將在訪問日本及韓國之前,先停留在台灣。此行程引起中國強烈抗議,習近平與拜登通話時甚至警告美國「玩火必自焚」。


東協第55屆外長會議。(馬來西亞外交部長賽夫丁臉書

柬埔寨|柬國主持第55屆東協外長會議

柬埔寨作為今年的東協輪值主席國,在金邊於7月29日至8月5日之間主持第55屆東協外長會議及相關會議。此會議焦點議題為緬甸危機、南中國海糾紛,以及接納東帝汶加入該組織,但在此同時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剛好也展開其亞洲之行,其中停留在台灣的行程也成為該會議關注議題之一。

東協目前最大挑戰是緬甸危機,即去年2月緬甸軍方發動政變奪取政權,並血腥鎮壓異議人士。事實上,在此會議不久以前,緬甸軍政府處決前國會議員與知名民主運動人士。東協在去年4月與緬甸達成的「5點共識」中,包括停止暴力鎮壓、各方自制等重點,但在此事件後,此共識似乎並未達成任何效果,東協解決緬甸危機的能力亦備受批評。

因此,此次外長會議中,馬來西亞推出一套新架構,推動對緬甸採取更為強硬的手段。自「5點共識」以後,東協主要採取外交手段,但大馬外交部長賽夫丁(Saifuddin Abdullah)認為,緬甸軍政府如今的行為,顯示該政府並未認真對待此共識。大馬、菲律賓等國認為東協應禁止緬甸代表參與接下來的任何會議,包括11月的高峰會。

除了緬甸危機之外,此次外長會議中另一備受關注的議題為南海問題。柬埔寨經常被認為是中國在東協的代理人,曾於10年前擔任輪值主席國時,反對提及中國在南中國海與菲律賓和越南的衝突,被視為其重大外交挫敗。東協國家目前就緬甸危機及南海問題具有嚴重的分歧,而柬國是否能勝任輪值主席國的角色,主導各會員國協商解決分歧,仍有待觀察。


東協外長會議8月3日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登場。(新加坡外交部網站

緬甸|洪森籲緬甸勿再處決囚犯 否則東協將重新考慮和平計畫

東協輪值主席國柬埔寨總理洪森(Hun Sen)在東協外長會議上呼籲緬甸勿再處決任何囚犯,否則東協將被迫重新考慮與緬甸達成的和平計畫。

據路透社報導,緬甸自去年爆發軍事政變後,東協為恢復緬甸和平所做的努力迄今毫無成果,各國對緬甸軍政府拒絕溝通和配合的憤怒正與日俱增。洪森表示,雖然在提供人道援助方面取得部分進展,不過在軍政府處決民運人士之後,情況發生巨大轉變,甚至比和平協議前更糟,因此東協成員對此「深感失望和不安」。

新加坡外交部指出,如果在這方面沒有任何進展,「與緬甸軍政府進一步接觸的價值就會很有限」。星國外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也批評緬甸「不尊重」東協為和平做出的努力,但他也表示「不能讓自己成為人質,或者讓我們目前的困難破壞東協的中心地位和團結」。

路透社報導,在緬甸軍事當局拒絕派遣非軍政府代表的提議後,緬甸並未出席本屆東協外長會議。在和平計畫取得進展前,東協也禁止緬甸軍方出席會議。然而,在緬甸軍政府無法派代表出席會議下,也使得推動緬甸遵守「五點和平共識」更為困難。

東協外長會議聯合公報5日建議,在11月的東協峰會中評估軍政府在執行和平計畫方面的進展,「以指導關於下一步的決定」。


菲國總統小馬可仕。(Rey Baniquet for Presidential Communications Operations Office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菲律賓|小馬可仕:菲無意重新加入國際刑事法院

針對國際刑事法院(ICC)擬重啟杜特蒂執政下反毒戰爭的調查,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8月1日表示,菲國政府沒有重新加入國際刑事法院的規畫,也不須國際刑事法院介入調查。

國際刑事法院成立於2002年,菲律賓2011年加入成為會員國。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班索達(Fatou Bensouda)於2018年2月針對杜特蒂的反毒戰爭涉嫌違反人道罪而展開初步調查。調查引發杜特蒂不滿,遂而在2018年3月宣布退出國際刑事法院,隔年3月正式生效。國際刑事法院曾表示,因展開調查時菲律賓仍為會員國,退出效力並不溯及既往,初步調查會持續進行;而後馬尼拉要求推遲調查,便在2021年11月暫停

國際刑事法院的首席檢察官卡林汗(Karim Khan)今年6月時表示,擬就反毒戰爭重啟調查。小馬可仕本週公開回應,菲律賓沒有重新加入國際刑事法院的規畫,並指出政府已自行展開調查,不須國際刑事法院介入調查。

據政府統計,杜特蒂執政期間所發起的反毒戰爭中,有超過6,200人死亡,多數為販毒、吸毒者。然根據人權觀察數據,實際死亡人數超過12,000人,且許多人為法外處決,但僅有3名警察因不當執法遭起訴。


捷運仁-河內線。(Tycho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越南|河內第二條捷運 預計完工期第四度延宕

越南河內捷運管理委員會本週表示,興建中的第二條捷運「仁-河內線」(Nhon-Hanoi)的高架段,原定於今年底進行通車,將無法如期完工,預計營運日期延至2023年。

河內捷運管理委員會代表Le Trung Hieu本週指出,正在興建的第二條捷運仁-河內線,其8.5公里的高架段,承包商河內工程公司原先預計2018年完工;但截至目前,工程完成度低於80%。專案的融資方如亞洲發展銀行、法國開發署與法國財政部等,已向越南當局反應,先前預估2022年的通車目標年限恐不切實際,實際營運日期將延至2023年,以及應針對承包商的履約能力進行評估。至於此條路線另外4公里的地下段,係由南韓與義大利合資的Hyundai E&C-Ghella承包,因場址清理問題,目前工程已於2021年7月暫停。

仁-河內線全長12.5公里,連結位於西邊的南慈廉郡(Nam Tu Liem)和河內火車站。工程自2009年開工,自規畫期至今已四度延後原定營運期。投資金額也從原先的12億美金,因工程延誤升高到15.5億美金。根據媒體報導,整條路線預計完工營運時間將延至2027年。

河內第一條捷運線「吉靈-河東線」自2011年動工,已於2021年11月正式通車營運。而胡志明市捷運目前仍在興建中,工程已完成91%,預計可於2023年底完工通車。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Twitter官方帳號。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