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84] 疫情升溫緬甸在野黨要求推遲年底大選、星國與蘋果手錶合作推健康APP、杜特蒂擬優先採購俄中疫苗

[東南亞週報84] 疫情升溫緬甸在野黨要求推遲年底大選、星國與蘋果手錶合作推健康APP、杜特蒂擬優先採購俄中疫苗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84期,為讀者挑選2020年9月12日至9月18日期間,有關緬甸、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與泰國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84|Sep. 12-18, 2020

編譯:荊柏鈞、黎柏君、柯昀伶、鍾依吟


聯邦鞏固與發展黨主席丹泰要求推遲選舉。(丹泰臉書影片畫面截圖)

緬甸|緬甸疫情升溫 在野黨要求推遲年底大選

緬甸最大在野黨、多由退役軍官將領所組成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Party, 簡稱鞏發黨),15日聯合其他23個小黨,以新冠肺炎疫情升溫為由,要求聯邦選舉委員會推遲年底大選。

這些在野黨於聯合聲明中表示,自緬甸8月16日爆發第二波疫情以來,確診案例急遽攀升、屢創單日通報數新高,對擁有堪稱世界最落後醫療體系之一的緬甸造成極大壓力,加上絕大部分新增確診個案為無症狀患者,更添防疫難度。目前法定競選活動期間長達60日,極可能造成人員群聚、擴大傳染風險,因此要求聯邦選舉委員會推遲原定在11月8日舉行的全國大選,部分政黨甚至提出明確建議,要求順延至12月27日,然聯邦選舉委員會尚未對此作出回應。

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 簡稱全民盟)也進行內部閉門會議,其發言人苗紐(Myo Nyunt)於會後表示,選舉應按原定計畫進行,那些要求推遲選舉的立論「欠缺根據」,國內疫情目前仍在掌控之中;他也強調若情況改變,聯邦選舉委員會或衛生部認為實有必要順延,該黨會尊重並依相關規定辦理。針對鞏發黨主席丹泰(Than Htay)意有所指地稱「在疫情期間贏得選戰並不會帶來喜悅」的言論,全民聯中央執行委員會秘書長Monywa Aung Shin回應,鞏發黨尚未做好競選準備,才需「編造藉口」。


Apple Watch示意圖。( Luke Chesser Unsplash)

新加坡|星政府與Apple Watch合作推免費健康運動APP  10月上線

新加坡保健促進局9月16日宣布一項透過智慧手錶促進國民健康的計畫,星國預計於10月與蘋果Apple Watch推出LumiHealth免費健康APP,鼓勵星國民眾運用Apple Watch增加運動誘因,以及獲取個人保健提醒與飲食建議等資訊,管理與促進自己的健康。

星國政府近幾年力推智慧國家政策,而LumiHealth即為邁進智慧城市國家的一項重要應用程式,由星國保健促進局、蘋果電腦以及多位醫生與公衛專家組成的團隊研發而成。該APP運用大數據資料庫,根據使用者的性別、年齡、體重等個人資料,搭配Apple Watch的功能來客製化使用者的訓練計畫、提示資訊以及獎勵方式。

舉例來說,LumiHealth內的「太空探索者」功能鼓勵使用者每週達成各項訓練目標,像是走路、游泳或做瑜伽等,此外也會提醒預約健康檢查或施打疫苗。其他功能包括改善睡眠品質以及飲食健康建議等,只要在兩年計畫內完成各項設定的目標,有機會獲得最高價值新幣380元(約新台幣8,150元)的電子禮券,作為犒賞。

蘋果App Store預計於下月上架該項健康APP,面對個資與隱私疑慮,蘋果強調資安至上,所有使用者資料都會加密,且收集相關資訊前都會取得用戶同意。蘋果表示該APP運作會符合星國資料隱私與安全法律規範,且保證不會將數據用於任何行銷目的。


菲國總統杜特蒂。(Republic of Korea flickr CC BY-SA 2.0)

菲律賓|杜特蒂擬優先採購俄中疫苗

菲國總統杜特蒂9月14日抨擊西方國家疫苗公司在正式量產前要求預付訂金,這樣的行為唯利是圖且「瘋狂」,並表示將優先購買俄羅斯或中國生產的疫苗。

杜特蒂對於西方國家疫苗公司的疫苗尚在臨床試驗階段,就要求菲國需預付訂金一事表達不滿。根據菲國採購法規範,政府不得對尚未存在的產品預先付款。他並指出若俄羅斯與中國的疫苗品質良好,擬優先採購。菲國目前確診人數為東南亞最高、死亡人數列居第二,雖然疫情嚴重,杜特蒂仍樂觀表示若順利取得疫苗,12月前可恢復正常狀態

16日時衛生部表示目前政府還是會與各國洽談疫苗採購,不會特別排除某些國家。衛生部助理部長維赫利(Maria Rosario Vergeire)指出,目前並未有疫苗公司要求預付訂金,僅在討論過程中曾暗示。科技部則指出目前有五家公司與菲國簽署協議,允許菲國取得研究成果,分別是台灣的國光生技、澳洲CSL旗下的Seqirus、中國的北京科興生物和國藥集團、以及俄羅斯加馬列亞(Gamaleya),而名單中的國藥集團並無意於菲國進行臨床試驗。


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針對疫情發表特別談話。(慕尤丁臉書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累計確診破萬 擬重啟行動管制

馬來西亞新冠肺炎疫情升溫,9月11日通報182起新增確診案例,創下近三個月以來單日通報數新高,截至17日為止累計確診案例更突破一萬大關、達10,052例,政府除強化邊境管控,也不排除重啟行動管制。

馬國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15日透過電視及社群媒體發表特別談話,鑒於疫情升溫,政府將強化邊境管控,除既有的出入境限制之外,還包括加強取締試圖潛入國境的非法移民,以降低境外移入病例之風險。同時,政府也不排除再次實施行動管制令(Movement Control Order, MCO),屆時民眾僅限在特定活動範圍內採買食物與民生物資,非必要行業將全面關閉;針對確診案例數攀升的地區,例如吉打州(Kedah)的哥打士打(Kota Setar)、沙巴州(Sabah)的斗湖(Tawau)、拿篤(Lahad Datu),則擬祭出更嚴格的行動管制令(Enhanced Movement Control Order, EMCO),盼遏止疫情擴散。

馬來西亞曾在3月18日至5月4日實施行動管制,其後則階段性漸進放鬆管制,目前正處於復原式行動管制令階段,允許民眾在國內自由移動,惟仍須配戴口罩並遵守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


印尼研發的紅白疫苗命名取自國旗顏色。(Patrik M. Loeff flickr CC BY-NC-ND 2.0)

印尼|與聯合國簽訂協議 將從COVAX計畫採購疫苗

印尼政府9月16日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Fund, UNICEF)簽署備忘錄,將從COVAX計畫採購疫苗。

COVAX計畫由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lobal Alliance for Vaccines and Immunisation, GAVI)和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 CEPI)所領導,由已開發國家資助,以協助開發中國家能快速且公平的獲得疾病疫苗。本週印尼衛生部與UNICEF簽署協議,未來疫苗問世,將可從COVAX計畫採購,時程估計在2021年

外交部長蕾特諾(Retno Marsudi)指出,印尼國營生物藥劑公司Bio Farma被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獲選七家具潛力製藥公司之一,目前聯盟正在審核Bio Farma生產疫苗能力;透過協議,之後本國生產的疫苗如「紅白疫苗」(Merah Putih),也有望於國際市場提供。印尼除了自行研發疫苗、透過COVAX計畫之外,在9月初也已與中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合作,生產3億劑疫苗,最快於2021年1月開放接種。

印尼在8月28日單日確診數突破3,000例,自此平均每日都有3,300人確診;在9月16日通報單日確診人數3,963例,創下疫情以來新高。截至9月18日,印尼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23.3萬,其中16.7萬人康復、9,222人死亡。


泰國玉佛寺。(Lauren Parnell Marino@Flickr CC BY NC 2.0)

泰國|泰國10月起開放國際旅客持90日特殊旅遊簽證入境

泰國政府已通過國會提案,將自10月起開放國際旅客申請特殊旅遊簽證(Special Tourist Visa, STV)入境泰國,終結泰國自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以來長達5個月的旅遊禁令,以期能夠儘速振興高度依賴旅遊業的泰國經濟。

根據泰國政府發言人Traisuree Taisaranakul表示,國際旅客將能夠透過申請特殊旅遊簽證入境泰國停留90日,且最多能夠延長簽證兩次至270日。不過,入境國際旅客仍必須在抵達泰國時於政府指定的合作防疫旅館或醫院隔離14日,並在遵守相關健康安全法規的前提下使得入境。國際旅客在申辦簽證時必須事先就近向所在地泰國大使館提供防疫旅館的付費收據、旅遊期間的訂房證明、機票購買證明、新冠肺炎檢測陰性證明、以及旅遊和健康保險證明等,以申辦簽證。泰國政府目前規劃限制每月簽證發放數量在1,200人,而簽證費用將落在2,000泰銖(約新台幣1,866元)。由於首都曼谷擁有較充足的入境隔離設施,泰國政府目前暫時先以開放曼谷作為外國旅客的主要入境地。

泰國大城銀行首席經濟學家Somprawin Manprasert分析,此項政策並不能夠帶來太大的經濟效益,因為它無法完全彌補所有的經濟損失,但至少可以帶來少許幫助。此外,這項計畫的標的是瞄準高消費族群的外國旅客,所以將導致在中低消費水準的旅遊服務產業商家無法受惠。不過,泰國央行高級主管Don Nakornthab則認為,雖然開放外國旅客入境存有風險,但這是一個能夠控制、也值得承受的風險,若無法儘速讓外國旅客入境,將使得泰國經濟在2021年持續蕭條。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Twitter官方帳號。

首頁圖片來源:usaidinmyanmar Flickr CC BY NC 2.0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