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境內的泰族文化遺緒 —「勐」
作者:法蘭克(遊四方)
初學泰語之際,課本上各國國名多半冠上ประเทศ(Prathet)以指稱國家,譬如日本國ประเทศญี่ปุ่น(Prathet Yipun);泰國可以是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但泰國習慣以เมืองไทย(Mueang Thai)自稱,而且其他國家名稱前不會加เมือง(以下皆以「勐」取代以利閱讀)。的確,「勐」蘊含深層泰族文化。

早在西元前一世紀左右,泰族先祖聚居於今日中國廣西貴州一帶,由於中國漢族和越南京族人口不斷增長,泰族逐漸切割為漢族京族龐大人口間一個個孤島,部分泰族留在原地,部分向西南遷徙,留在原地的形成今日中國境內壯族,向西南遷徙的逐漸在今日寮國和越北奠邊府定居,也是今日泰國民族的遠祖。

所有的早期人類社會都是依賴打獵、捕魚及簡易農耕,在資源豐碩的地方逐漸形成聚落,泰語裡把這種最基礎的村落單位稱為「勐」。隨著「勐」的範圍擴大,如果能夠抵抗中國和越南王朝的入侵或是以納貢作為獨立發展的條件,那麼「勐」就在實質意義上變成了獨立的城邦,能夠保存自己的文化和語言。
「勐」在兩千年後依然存在於今日泰國地名及行政區劃之中,例如廊曼(ดอนเมือง, Don Mueang)機場的「曼」,字面意思是「位於高地的城市」。而泰國76府的府尹,泰文為อำเภอเมือง(Amphoe Mueang),字面意思為城區,也就是每個府最繁華的區域。綜整「勐」的意義,最初指的是聚落,後來成為某個酋長的領地,直到今日現代都會的城市,可見「勐」的意義是隨著時代而不斷演進。

那麼在泰族原先居住地是否也留下了「勐」的痕跡呢?今日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內如「勐海」、「勐臘」等以「勐」開頭的地名;或是寮北的「芒賽」(Muang Xay, ເມືອງໄຊ)以及緬北「孟東」(Mong Ton)等,都顯示出泰族先祖的足跡。

越南境內也有不少泰族,大多聚集在今日奠邊(Điện Biên)、萊州(Lai Châu)一帶,早在11至15世紀越南李朝(nhà Lý )、陳朝(nhà Trần)和黎朝(nhà Lê)期間,此區的泰族就已使皇廷頗感頭痛,時而納入大越管轄,時而獨立自主,直到20世紀之交,法國殖民政府發現此區泰族勢力可用來削弱當時阮朝(nhà Nguyễn)的權力,與當時該區的首領刁文持(Đèo Văn Trị, 泰文名「坎溫」คำอุ้ม)簽署協定,成立著名的「西雙楚泰」(Sip Song Chau Thai, สิบสองเจ้าไท, Mười hai xứ Thái),泰文字面意思為「泰族十二州」。

12州包含Mường Tè、Mường So、Mường Sát、Mường Ma、Mường Lai、Mường Chiên、Mường Chăn、Mường Than、Mường Quài、Mường Muổi、Mường Ló和Mường Thanh。從越南文拼音來看,不難發現所有的地名都以「勐」為開頭,是泰族在越南留下足跡的明證。

12州的最後一個州名Mường Thanh中譯為「芒青」,即今日的奠邊府市。曾經在越南住過的人應該對「芒青」耳熟能詳,因為越南各地隨處可見本土經營連鎖的「芒青飯店」(Khạch sạn Mường Thanh)。
芒青集團在越南全國超過50間旅館,其董事長黎青坦(Lê Thanh Thản)早期在越南萊州(2004年以前萊州省包含奠邊省)擔任縣委辦公室副主任,根據黎本人回憶,約莫1995年時,當時泰國一位公主曾訪問越南萊州,省政府要求他的單位要為公主興建全新的飯店,黎青坦因此走上了經營飯店的行列,「奠邊府芒青飯店」於1997年竣工,成為「芒青」集團的先河。

2017年APEC高峰會時,台灣的領袖代表宋楚瑜先生就是下榻峴港的「芒青豪華飯店」(Mường Thanh Luxury Hotel)。芒青的名聲因為飯店而享譽越南全國,但卻很少人發現,這個字的來由其實是泰族在越南境內的文化遺產。

今日的泰國當然已和中、越、寮、緬邊境的泰族有所區別,但是「勐」字在這區域的普遍存在,恰好印證了泰族在兩千年遷徙的大歷史。同時也提醒讀泰國國別史的我們,雖然常常從11世紀的素可泰王朝起算,但是在此之前的泰族文明依然輝煌燦爛,只因國別史被當代「想像的邊界」所侷限。
當一個a民族成為B國的少數民族時,a的歷史多半被B國遺忘,而以a民族構成的A國,卻可能擔心撈過界或無相關史料,於是也忽略了在B境內的a民族,使B內的a遭到雙重遺忘,更不要說像是占婆族這類早已無現代國家作為其喉舌,而被世界遺忘的一群人。
後記
文末有這樣的感嘆主要是因為在搜尋「西雙楚泰」的文獻時,可以在維基百科上找到中文、英文、法文以及越南文的資訊,互相比對可以減少資訊的錯誤,但卻無法在泰文版維基百科裡找到「西雙楚泰」的條目。
網路上總算是找到了「西雙楚泰」12州的泰文資料如下:
สิบสองจุไท มีพลเมืองหลายกลุ่มชาติพันธุ์ โดยมีคนไทยดำ หรือผู้ไท และไทขาว เป็นหลัก เมืองแต่ละเมืองมีเจ้าปกครองเป็นอิสระต่อกัน ประกอบด้วยเมืองไทขาว สี่เมือง ได้แก่ เมืองไล เมืองเจียน เมืองมุน เมืองบาง และเมืองของไทดำ แปดเมือง ได้แก่ เมืองแถง เมืองควาย เมืองดุง เมืองม่วย เมืองลา เมืองโมะ เมืองหวัด (วาด) และเมืองซาง
也怪自己泰文還未夠班,無法進一步追根究底,上述12個泰文「勐」比對越文的Mường後,可透過明顯類似發音而對應的有:
芒青(Mường Thanh, เมืองแถน)、芒萊(Mường Lai, เมืองไล)、芒旃(Mường Chiên, เมืองเจียน)、芒儈(Mường Quài, เมืองควาย)、芒美(Mường Muổi, เมืองม่วย)。
此外的7個州名很難透過發音相對應,在此懇求知道的讀者,敬請賜告。本篇也未明確交代泰族的分類細節(如泰族和傣族),主要是希望用「勐」字作為文章的主軸。另外說明一下為什麼提及越南文獻時會使用「芒」,其主因為「芒青」、「芒萊」等地名都已經是慣用中譯,因此不再以「勐」為中譯。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
本人中国大陆读者,拜读大作。文末关于民族和国家的那几句说得很有意思,让人想起国军遗留在缅甸的残部,还有缅甸果敢地区的华族。
邊界的歷史總是複雜而迷人,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