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39] RCEP成為東協加五沒印度?歐盟理事會核准歐新FTA本月正式生效、越南修勞動法擬新增家庭節國定假日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39期,為讀者挑選2019年11月2日至11月8日期間,有關RCEP、新加坡、越南、柬埔寨、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39| Nov. 2-8, 2019
編譯:荊柏鈞、柯昀伶

東協|第三屆RCEP高峰會泰國登場 15國完成談判印度猶豫未加入
第三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11月4日於泰國曼谷舉行,參與的16國會後發表共同聲明,指出15國已經達成20章節以及所有市場准入之談判,並計劃於2020年簽署。惟印度尚有重大與未被解決的問題,尚未同意最新RCEP談成之內容。
RCEP於2012年啟動談判,至今歷經7年,參與的16國為東協十國、中國、日本、南韓、紐西蘭、澳洲與印度。該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如順利簽署,將成為涵蓋全球36億人口,佔全球GDP三分之一的自由貿易區;但最終印度如不加入,涵蓋人口將變為22億,佔全球GDP將降為29%。
外界分析認為印度擔心防止進口急遽增加之緊急進口限制措施不完備,以及對中國貿易赤字可能擴大等問題,才不願加入RCEP談判的最後一哩路。日經中文網指出,印度對中國已存在巨額貿易赤字,RCEP調低關稅將可能讓中國產品傾巢而入,對印度產業造成衝擊。另外印度總理莫迪面臨國內經濟陷入停滯、高失業率、貧困等議題,處理的優先順位可能高於推動貿易自由化。
泰國商業部貿易談判司司長阿拉蒙(Auramon Supthaweethum)11月8日表示,RCEP能仍在至少東協6國以上以及其他4個參與國批准後生效,言下之意就算猶豫中的印度沒參與,RCEP最終仍會生效。阿拉蒙說目前15國將各自把協定帶入國內的立法程序爭取批准,該程序預計於明年6月前完成。
阿拉蒙提到,目前RCEP成員國沒有與印度重啟談判的時間表,不過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6日指出,RCEP會員國會與印度一起努力,解決印度關切的問題。他也點到印度存在的問題,會與其他15個國家解決,且印度並沒有反對其他15國簽協定。

新加坡|歐盟理事會核准歐盟新加坡FTA 11月21日生效
歐盟理事會11月8日正式核准歐盟—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EUSFTA),並宣布11月21日生效。生效後星國出口到歐盟的84%商品將獲得免關稅待遇,內容包含電子產品、製藥、亞洲食品、化工與農產加工品等。剩餘的16%將於協定生效後的3至5年內取消關稅。
歐盟與新加坡於2009年起開始FTA談判,歷經10年才於2018年10月19日簽署,成為第一個歐盟與東協成員國簽署的FTA 。歐星FTA預料將使獅城的中小企業因關稅刪減與非關稅壁壘的去除而獲益,尤其是電子業、汽車零件生產、醫療器材與製藥等行業。
新加坡主管外貿的通訊與新聞部長易華仁(S Iswaran)指出,協定除了將提供更多的市場准入機會與減少非關稅壁壘,也包含永續發展的嚴格規則,例如勞工權利保護與環保等。在這項協定基礎上,歐盟與與新加坡將移除綠能科技相關的貿易與投資壁壘,期盼能在綠色科技、綠色融資與採購領域加強雙邊合作。
歐盟為新加坡第三大貿易夥伴,2018年雙邊貿易額為600億美元(約1兆8,000億新台幣)。此外,目前有超過1萬家歐盟公司設點於新加坡。歐星FTA預期能進一步強化新加坡與歐盟28國(包含正式脫歐前的英國)雙邊投資貿易關係。

越南|勞動法修法草案擬新增一天家庭節國定假日
越南國會擬進行勞動法修法,新法預計將自2021年起實施。越南勞動部於本週提案,擬將6月28日家庭節設為國定假日,目前草案已送入國會,預計20日進行表決。
勞動部近期針對勞動法修法研擬草案,依據國會建議新增一天國定假日,選項有9月5日全國學校開學日、或是6月28日家庭節。最終勞動部選擇將家庭節定為國定假日,並將在今年最後一個會期交由國會表決。
目前越南國定假日有10天,包含元旦、春節、雄王節、解放日(4月30日)與勞動節、以及國慶日(9月2日)。相較於周邊國家國定假日相當少,柬埔寨有28天國定假日、中國21天、印尼16天、汶萊15天。而越南有給假也僅有12天,為世界中給予給薪假最少的國家之一。
勞動部曾於今年6月提案將7月27日榮軍烈士節列為國定假日,但在國會表決中未予通過,原因是會變成每年提醒榮軍家庭失去至親的傷痛。越南總工會(VGCL)曾於9月時針對修法提出增加三天國定假日的提案,然最終未被採用。
除此之外,勞動法擬將提高退休年齡,男性從60歲提高為62歲、女性從55歲提高至60歲。然而政府內部亦有不同聲音,當局將針對1,810個職業進行調查,若有特殊生理需求或健康風險的職業,擬提早退休年齡限制。
越南勞工總工時也是全球最高的國家之一,在東協國家中僅次於柬埔寨,目前國內有近9成公司每週工時在48小時。草案修改也有多方提出將工時從48小時降到44小時、一個月加班不超過40小時的聲浪,胡志明市委書記阮善仁(Nguyen Thien Nhan)也表示支持,更提出至2030年應調降工時到40小時,跟上先進國家的勞動條件。勞動部先前曾回應,將工時調降恐使經濟成長趨緩,因此需要謹慎評估。

柬埔寨救國黨副黨主席莫淑華(Mu Sochua)(United States Mission Geneva
@Flickr, CC BY-ND 2.0)
柬埔寨|流亡海外反對派莫淑華遭大馬拘留 桑蘭西被泰拒絕入境
流亡海外的柬埔寨救國黨(Cambodia National Rescue Party , CNRP)副黨主席莫淑華(Mu Sochua)6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機場欲轉機回柬埔寨時遭到拘留。而前黨主席桑蘭西(Sam Rainsy)7日試圖從由法國搭機前往泰國再回柬埔寨時,在巴黎即遭到泰國航空拒載。
莫淑華6日於印尼雅加達召開記者會後,原依計畫從大馬返回柬國,卻在大馬遭到拘留。大馬首相馬哈迪表示,會堅守東協原則,不干預他國內政;莫淑華不會被送回到柬埔寨,但會送至第三國。除了莫淑華外,大馬亦拘留了另外兩名柬埔寨異議份子。
自2015年流亡法國的桑蘭西,則被泰航拒絕登機前往泰國。他表示,泰航人員因收到高層指令,不准桑蘭西登機,使他相當震驚與失望。事發後東協國會議員人權組織(APHR)理事會成員、前泰國外長卡席特(Kasit Piromya)疾呼大馬釋放莫淑華,拘留已違反東協保護人權與民主的承諾。同樣為該組織成員的菲國前議員巴奇拉特(Teddy Baguilat),也指出大馬沒有拘留她的合法性,也呼籲泰國當局應該允許桑蘭西入境,保障東協人民的基本權益。
馬來西亞人權委員會官員約瑟夫(Jerald Joseph)表示,在拘留近24小時後,當局已釋放莫淑華,她已離開機場前往吉隆坡的飯店。根據莫淑華的簽證,她可以在大馬停留至12日,再前往其他國家;雖然柬國要求大馬遣返莫淑華,但兩國之間並沒有引渡條款。
柬埔寨救國黨原本計畫於11月9日柬埔寨獨立日時,返國舉辦一場公民起義活動。9月時柬埔寨外交部即發佈逮捕桑蘭西和莫淑華的拘票至東協十國。莫淑華於10月自大馬飛抵泰國時,在柬埔寨政府要求之下、遭泰國當局逮捕並遣返至大馬。柬埔寨總理洪森更向媒體呼籲,柬埔寨救國黨人不要再躲藏、請出面自首,就算躲藏政府也會抓到你。
洪森曾在2017年9月時對柬埔寨救國黨發佈5年禁令,最高法院也於當年11月解散柬埔寨救國黨,導致118名柬埔寨救國黨黨員流亡海外或遭拘禁國內。

菲律賓|杜特蒂任命政敵掃毒 羅貝多接下任務
杜特蒂任命副總統羅貝多(Leni Robredo)擔任跨部會掃毒委員會(ICAD)共同主席,雖然此舉被認為是杜特蒂對政敵使出的政治手段,羅貝多仍接受職務。
菲律賓總統與副總統是透過分別的選舉產生,羅貝多屬自由黨(LP),是杜特蒂的政敵。人權律師出身的羅貝多,日前曾在媒體上發表批評掃毒行動的言論,認為行動沒有成效、毀損菲國國際形象,且應接受聯合國調查。
近期杜特蒂總統任命羅貝多擔任掃毒委員會共同主席,雖然羅貝多的盟友表示反對,但她於6日點頭。接下職務的羅貝多表示:「雖然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政治陷阱,目的是要讓我難堪,部下可能也不會受我指揮,但我準備好接受挑戰」。她更指出如果這個工作可以拯救無辜的人命,那她應該嘗試,更應藉此機會好好整頓掃毒行動。府方發言人表示,杜特蒂內閣將會全力支持羅貝多,並期望藉由帶領團隊工作,讓羅貝多瞭解「現實」情況,認知到政府執行掃毒行動的重要。
掃毒委員會下有21個相關單位,被授權執行所有掃毒行動,以及逮捕毒品相關人士,包含街頭販毒者與吸毒者。國際特赦組織東亞及東南亞地區分部主任軻霖(Nicholas Bequelin)表示,羅貝多一定要被授予權力,來阻止這樣的殺戮繼續發生,但羅貝多的上任並不會改變杜特蒂政府反毒戰爭違反人權的事實。
杜特蒂自2016年上任後展開掃毒行動,根據人權團體統計,被殺害人數已達2萬7千人,法外處決情況相當嚴重。警方則回應根據緝毒局的數據,自2016年起實際死亡人數約5,526人,擊斃嫌犯主因是攜帶武器並拒絕伏法,而非濫殺。菲律賓因掃毒行動的調查而於3月退出國際刑事法院(ICC),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於7月通過表決調查菲國人權情況,杜特蒂也曾揚言退出聯合國並與提案的冰島斷交。

馬來西亞|2020交棒安華?馬哈迪表示無確定交接時間表
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近日在曼谷參加東亞高峰會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表示不一定會在2020年退位並交接首相一職於安華。他說交接並沒有確定日期,要看大馬面臨的問題是否能一一解決。
金融時報的專訪於11月6日刊出,馬哈迪說待需解決的問題包括追討一馬發展公司(1MDB)弊案損失的數億美元、逮捕一馬案的關鍵涉案人員劉特佐(Jho Low)、以及向捲入一馬案的高盛(Goldman Sachs)要求75億美元賠償金額。馬哈迪似乎仍想在他擔任首相時達成上述政績,以為自己從政之路留下美名。
針對馬哈迪何時交棒一事,始終無法給定確切日期。根據希望聯盟成員黨之一的人民公正黨表示,他們與馬哈迪在2018年5月大選期間就已達成協議,如果勝選,將於兩年後由公正黨主席安華接任首相。安華在9月18日接受彭博社專訪時也提到,他預期將在明年中繼任首相一職,不過目前94歲的馬哈迪雖然表示仍計劃交棒給安華,但似乎仍不肯鬆口時間表,安華是否能順利接棒,仍充滿許多變數。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