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23] 大馬修憲投票年齡降至18歲、聯合國調查掃毒戰菲公布「真實數字」、泰銖走勢強勁重挫旅遊業成經濟難題

[東南亞週報23]大馬修憲投票年齡降至18歲、聯合國調查掃毒戰菲公布「真實數字」、泰銖走勢強勁重挫旅遊業成經濟難題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23期,為讀者挑選2019年7月13日至7月19日期間,有關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印尼、以及柬埔寨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Issue: 23 | July 13 – July 19, 2019

編譯:黎柏君、荊柏鈞、柯昀伶


8707213863_3ed23d0ab5_o
馬來西亞2013年大選造勢場合。(Nicholas Chan@Flickr CC BY NC ND 2.0)

馬來西亞|修憲成功 大馬投票年齡降至18歲

馬來西亞下議院7月16日以211票贊成0票反對,三讀通過2019年憲法修正案,將投票年齡從21歲降為18歲。此外,修正案也下修參選國會議員以及州議會議員的年齡資格至18歲,並將實施18歲以上選民自動登記制,未來合格選民無須主動登記才能投票。

大馬首相馬哈迪指出,投票年齡調降至18歲,將使得選民人數在2023大選前增加780萬人,總合格選民人數將達2,270萬人。馬來西亞目前人口大約為3,200萬人,而在2018年大選時,合格選民人數約1,490萬人、投票人數則約1,230萬人。 

大幅增加的年輕選民是否對執政的希望聯盟有利,仍屬未知。馬來西亞理科大學(University Sains Malaysia)學者 Sivamurugan Pandian即認為,多數大馬年輕族群已經沒有黨派意識,不太有所謂效忠特定黨派的現象。他認為年輕選民的投票行為,主要將受議題影響。

 此次修憲案是大馬2007年以來首次修憲成功,由於修憲案須獲得下議院222席的三分之二多數(148席)才能通過,實屬不易。這次馬哈迪領導的希望聯盟政府與在野黨達成協議,二讀與三讀皆以211票贊成與無人反對通過,為大馬憲政史以及投票制度創下新頁。


Rodrigo_Duterte_showing_diagram_of_drug_trade_network_2_7.7.16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2016年時秀出一份販毒組織關係圖。(King Rodriguez@Wikimedia Commons)

菲律賓|聯合國決議調查掃毒戰 官方公布「真實數字」

74日時,冰島為首等20多個國家提案要求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 Human Rights Council)針對菲律賓的掃毒行動展開調查。人權理事會於711日表決,決議最終18票支持、14票反對通過,其中有15國棄權。人權調查員將在一年內針對菲律賓人權狀況提出全面性的報告

面對此決議,菲律賓總統府表示這是對菲律賓的惡意霸凌,不會接受。府方發言人更表示總統杜特蒂不排除與提案的冰島斷絕外交關係、以及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菲國外長陸辛(Teodoro Locsin, Jr.)雖旋及出面滅火,指出外交關係與國際參與不會改變,但仍嚴厲指出這項決議不符事實

菲律賓總統府更於718日召開「真實數字記者會」公開掃毒戰爭的官方數據,統計自杜特蒂上任至今年630日,警方發動134,583次行動,逮捕193,086人,5,526人在掃毒戰中死亡,駁斥人權團體指出高達27千人的死亡人數。

對於官方的說明,人權團體指出政府只公布部分數據,此數字不僅低於國家警察總署先前公布的6,600人,警方也沒有計算無辜遇害的人數;像是6月時不慎被擊斃的3歲女童、或是在正式行動之外受害者都不在其列,因此質疑官方數據的正確性。


16575262384_a502f6e15c_o.jpg
泰銖紙鈔。(Photo Credit: Karn Bulsuk@Flickr, CC BY-NC 2.0)

 

泰國|泰銖走勢強勁 重挫旅遊業成經濟難題

泰國新任觀光暨體育部長Piphat Ratchakitprakarn 7月17日表示,由於泰銖急升、導致旅客人數驟降,嚴重影響泰國經濟。他指出,他將和泰國中央銀行及財政部長討論如何支持國內旅遊業生計。 

泰銖走勢在過去12個月以來,屬新興市場中最強勁者,但泰銖升值對正在面臨全球貿易戰的泰國經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Piphat指出,泰銖升值就代表著外國旅客在持有相同外國幣值的貨幣時能夠兌換到的金錢較少,這解釋了旅客人數的滑落。此外,由於旅遊業為泰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他將盡其所能確保觀光人數能夠上漲、帶來更多財源。 

泰國旅遊業佔泰國全年GDP約20%。6月訪泰旅客人次由去年的303萬人下滑至290萬人。Piphat說,他亦希望能夠提升旅客觀光的安全性,並多加提倡和鼓勵全泰國77府的旅遊產業,「現在最重要的是讓外國旅客有信心,泰國是個安全的國家。」

泰國央行推測,泰銖急升的原因在於投機者透過買進泰銖方式,以推升幣值賺取短期匯差,導致泰銖升至2013年6月以來新高。泰國央行已於7月12日實施新政策,宣佈限制短期資金流入措施,自7月22日起,非居民的泰銖帳戶和證券帳戶餘額上限將由3億泰銖調降至2億泰銖,以期能收阻升泰銖之效。泰國央行總裁Veerathai Santiprabhob表示,將繼續密切關注泰銖漲跌,並採取相應行動。


45223236431_553e863b8e_o
新加坡金融中心天際線。(The 3B’s@Flickr CC BY 2.0)

新加坡|6月非石油類出口衰退17.3%  6年來最糟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7月17日公佈星國最新出口數據,今年6月份非石油類出口(Non-oil domestic exports, Nodx)比起去年同期大幅減少17.3%,比市場預期減少的9.6%更為嚴重,也是自2013年2月衰退33.3%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

今年新加坡出口受到美中貿易戰以及全球景氣不穩等因素影響,呈現衰退走向,此次最新數據已是新加坡非石油類出口連續四個月出現雙位數萎縮。此外,企發局也下修之前公佈的5月份出口數據,從負成長15.9%下修至16.3%。

在非石油類出口中,電子產品衰退幅度最為顯著,今年6月比起去年同期下跌31.9%,而今年5月也比去年同期下滑31.6%,連續兩個月皆下滑將近三分之一之多。電子產品出口力道疲弱,主要受制於積體電路、個人電腦以及硬碟相關產品出口衰退影響。

ING集團經濟學家Prakash Sakpal指出,電子產品大概佔非石油類出口的25%,而其中半導體產業大約佔電子產品的一半,至關重要。他說南韓與台灣也同樣面對類似的挑戰,但是新加坡似乎受到的衝擊更大。

如單就非電子產品來看,6月份其他非石油類出口相對去年同期降幅為12.4%,比5月份的11.1%下跌更多,主要是因為非金融類黃金、石化產品、製藥產品類出口下滑導致。


20145573530_b50b75f4d8_o
印尼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上,地震頻仍。圖為2005年強震襲擊印尼之災情。(ILO Asia-Pacific@flickr, CC BY-NC-ND 2.0)

印尼|7級強震襲擊 造成6人喪生

714日,位於印尼東邊的北摩鹿加省發生7.3級的強烈地震,震央位於摩鹿加群島(Maluku Island)的最大島哈馬拉(Halmahera)。地震發生後四小時內至少有30起餘震,多起餘震震度也高達5級,所幸無引發海嘯跡象。

官方表示震央附近的居民人數有3萬人,目前已疏散了3000人。此次地震已造成超過900多幢房屋倒塌,其餘災情仍在持續統計中。而根據災防中心數據,死亡人數已達650人受傷。地震發生時災區一度停電,目前已恢復供電,地方政府旋即開始物資發放行動,目前哈馬拉政府已宣布該地區進入緊急狀態。

而印尼渡假勝地峇里島也在716日,發生5.7級強震,有大批居民與遊客被疏散,地震造成至少27幢房屋、學校、寺廟及辦公室壞損壞,但所幸無人死亡,僅五人受到輕傷,後續亦無發布海嘯警報。


35895525733_18f32b1752_k
貨櫃示意圖。(astrid westvang@Flickr, CC BY-NC-ND 2.0)

柬埔寨|83貨櫃1,600噸非法洋垃圾退回美加

柬埔寨政府於7月16日在西哈努克港(Sihanoukville Port)查獲一批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83個非法洋垃圾貨櫃,重達1,600噸。環保部發言人Neth Pheaktra表示,調查員仍在追查該批洋垃圾貨櫃的貨主以及進口動機,而政府也將把這些洋垃圾送回美國和加拿大。 

Neth Pheaktra指出,該批貨櫃裝滿塑膠垃圾,但貨櫃卻被標示為「可回收製品」;其中有70個貨櫃來自美國,其餘的13個貨櫃來自加拿大。他說,柬埔寨不是一個外國可以隨意棄置過時廢棄物的垃圾場,政府也反對他國將任何欲回收的塑膠廢棄物進口至柬埔寨。

最近,非法洋垃圾事件在東南亞各國日益猖獗。自去年中國發布禁令,禁止塑膠垃圾進口以改善環境後,該政策對全球供應鏈造成連鎖反應,給予不法之徒可趁之機、將非法垃圾轉運至東南亞。7月17日印尼政府查獲188個來自澳洲、法國、德國、香港,及美國的非法洋垃圾貨櫃。今年5月份,菲律賓在查獲69個裝滿家用廢棄物和電器用品的非法進口貨櫃之後、將它們送回加拿大,解決潛在外交危機。此外,5月份時馬來西亞也查獲來自日本、澳洲、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的60個洋垃圾貨櫃,最終政府也預計將它們全部送回進口國。


追蹤東南亞大事,鎖定ASEAN Plus 南洋誌 Facebook
首頁圖片來源:Dennis Sylvester Hurd@Flickr CC BY 2.0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