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泰國大選 軍方蠢蠢欲動

[政經商情] 2018泰國大選 軍方蠢蠢欲動

外電整理:黃嬿庭


2017年10月10日,泰國總理帕拉育宣布大選將在2018年11月舉行,並表示會於6月宣布大選的切確日期,而在全國性大選舉行前,會先於5月到7月之間舉行地方性選舉。

帕拉育的第N次承諾

泰國前任國王拉瑪九世的火化儀式在2017年10月25日到29日之間舉行,外界普遍認為帕拉育是擔心在國喪期結束後,社會對舉行大選的呼聲會更加高漲,才趕在火化儀式舉行前給出承諾。

路透社(Reuters)認為,這是泰國軍政府對「何時舉行大選」給過最明確答案的一次,帕拉育自掌權以來便不斷承諾會舉行大選,過去雖也曾兩度承諾大選期程,卻都以制憲和國家安全等問題將期後延。

是走向民主還是民主的倒退?

目前泰國當局仍不願解除政治禁令,在新年假期間也對政黨的宣傳活動進行強力監控,但隨著大選的時間越來越近,近日在《曼谷時報》(Bangkok Post)的政治類報導中,已經開始出現以11月25日為預設投票日的「邁向民主之路」倒數。

與此同時,《民族報》(The Nation)上刊載的一篇評論卻指出,2018年即將在泰國、馬來西亞和柬埔寨舉行的大選,都可能淪為執政的「獨裁者」用以合法化統治正當性的工具。

從目前軍方的作為和帕拉育的態度來看,軍方想在民選政府中保留影響力,甚至是帕拉育想繼續掌權的野心都無法被排除。儘管在制度設計上,泰國軍人不能組成政黨參與大選,但軍方仍可透過參議員及國家策略委員會(National Strategy Committee)等管道影響政局,且目前已有與軍方互動密切的企業家及反塔克辛家族勢力有意組成政黨,被認為是軍方的「代理政黨」。

帕拉育暴露無遺的野心近期在泰國社會也激起一番討論。2018年1月3日的內閣會議後,帕拉育突然發表聲明道,「我不是軍人,而是個曾經是軍人的政治家。」此外更意有所指地表示「總是會有一個具意識形態的政黨,一個會節儉、廉潔地運用預算的政黨,能禁得起(司法)審查的。」

對投票箱以外的民主興致缺缺

在美國總統川普高舉美國優先大旗的同時,亞洲國家的民主及人權狀況逐漸下滑,而西方對選舉表面式的呼籲,也使選舉的運作逐漸淪為形式,甚至是為獨裁背書的工具。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資深研究員庫爾蘭齊克(Joshua Kurlantzick)對這樣的現象評論道,「除了投票箱外,當代的東南亞領導人對民主興致缺缺。這些權貴只強調選舉本身,一旦當選後,法治和憲政等作為選舉基礎的事物都會被他們毀棄。」


封面圖片來源:Wiki Commons

新聞來源

  • Thai junta sets firm date for election after many false starts(Reuters
  • Local body polls likely in May-July(Bangkok Post
  • Army regions warn against canvassing(Bangkok Post
  • PRAYUTH DECLARES HIMSELF POLITICIAN WHO USED TO BE A SOLDIER(Khaosod
  • SE Asia’s polls in 2018 risk legitimising authoritarians(The Nation
  • Southeast Asia’s Democratic Decline in the America First Era(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